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六十章 狼煙四起
薦書在手,天下我有……

好吧,馮七郎沒有飄。講真,收到薦書時他還真有些驚詫,但知道徐元傑費懋賢甘誠幾人也一般待遇時,也便釋然了。看來,花魁大賽的總召集人——尊貴的世子殿下很看重新鮮出爐的秀才哪,人才投資?

哦,馮禮唐這位馮氏族長也持有一份薦書。這是肯定的,作為信州最熱鬧的娛樂盛事,本地豪門大族的代表人物必須參與其中嘛。

只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小馮同學有些犯難,一份薦書該投給董小宛還是應素白,這是個問題。

知曉此節,甘誠很雞賊的說,很簡單哪,薦書投一人,再給另一位買一百個花籃,美人是用來寵而非「負」的嘛。

馮過想一腳踹過去,三千兩哦,誰和你甘大公子一般整天兜裡揣著千八百兩零用錢?飽漢不知餓漢飢。

甘誠回一聲,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吧,馮過敗退。

但怎麼會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覺捏,算了,反正提前給了詞作及話本,薦書就不投了,倆不負……被繞進去了,不負如來不負卿麽,還倆不負?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拋開這小煩惱,他的注意力轉向另兩件事,「信江雜誌報」上豆腐塊大小的兩則時政要聞。

政治上的事件在民間很少受到關注,也只有特定受眾方會仔細品咂。

關鍵在於,這兩則消息知者極少,或許邸報中說過,又或許沒有。而且,邸報原就非人人可得而閱之的。

此時的邸報主要發佈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差除、注擬等有關遷授、降黜、手賞功罪、勉勵天下之為吏者的信息,即皇帝的詔書、起居言行、朝廷頒佈的法令、公報,軍事戰爭、水旱蝗災、官員升遷貶謫、臣僚章奏及一定級別以上官員的去世信息等。

朝廷的邸報,和歷朝歷代一樣,均有維護和鞏固統治的作用,所以,朝廷設置進奏院這一機構,對邸報內容進行編輯,如此一來,凡是不利於鞏固統治的負面內容,基本上不會在邸報上出現。

為了保險起見,朝廷又設置另一重保險措施:進奏院將編輯完畢的邸報上交到樞密院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稱為「定本」,方才允許發佈。

經過嚴格審核後的邸報,雖然內容正面積極無害,但時效性變差,再加上朝廷的郵傳系統的屍位素餐,效率低下,使得邸報傳到地方州縣時,刊登的信息可能已經過時幾個月了。

也正因如此,民間小報方大行其道。儘管小報最終引起朝廷重視,被列為打壓對象,步履維艱,但小報憑藉諸多受眾的支持,仍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甚至逐漸發展為「四百四十行」之一。

關鍵在於邸報往往會有選擇性的刊登軍事戰爭情況,對朝廷有利的信息大力宣揚,負面信息一律不予登載。

譬如「信江雜誌報」刊登的這兩則消息,於馮過而言,絕對是必須引起警覺的事件。

其一是:崇寧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北方女真各部落兵馬在來流水會合,共有二千五百人。勃都極烈完顏阿骨打率領兵士祭告天地,執梃誓師道:「同心儘力,有功則賞,違反誓言,身死梃下。」乃宣告對後遼用兵。

其二是:正月初三,浙江明、台、溫諸州大舉入寇,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濱海數千裡,同時告警。

馮過有些發懵,一時間錯愕不已。他知道這個時空很亂,但不知道可以如此之亂。這種亂,讓他時而熟悉時而陌生,真是人生處處都有驚喜啊。

完顏阿骨打呀,野戰之王,一代牛人,言信行果,志高行遠,他膽大意堅,謹慎果敢,睿智多謀,應變善斷,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再多讚譽亦不為過,在那個時空,史書評曰「一代豪傑」。

女真與後遼開戰了?這絕對是左右歷史走向的拐點,但怕是無人意識到這點。甚至於,在世人看來,完顏阿骨打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而已。

這個時空的北方草原政權與那個時空相似而不相同,大燕與後遼共主北方,後遼算是草原之主。

北方更北的靺鞨在五代時有完顏部等部落,臣屬於渤海國。遼國攻滅渤海國後,收編南方的女真族,稱為熟女真,北方則是生女。遼人對女真族的政策,是實行「分而治之」。他們把強宗大姓騙至遼東半島,編入契丹國籍,稱為「合蘇館」,又作曷蘇館、合蘇袞、是女真語「藩籬」的意思。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之北、寧江州之東,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後裔,是生女真的主體。完顏部居住在鴨綠江上遊及圖們江流域,女真族是由這一帶的朱裡真人組成的,與採集珍珠的居民有關。完顏部作為黑水靺鞨一支,是從蜿蜒河畔輾轉遊徙,遷移至阿什河之濱的。完顏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

女真龐大的軍事部落聯盟就形成於完顏烏古乃時期,但是聯盟內部不是團結和十分鞏固的。此後主要是圍繞聯盟首長和國相而發生鬥爭……

再來說「後遼」,前身自然是「遼」。

隋豐田十年,耶律阿保機成為草原遊牧民族——契丹可汗,隋貞明二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天福三年改號大遼。遼大同元年隋開運四年),遼太宗率軍滅後晉,並在開封登基,「改晉國為大遼國」。雖然遼太宗有意長久經營中國的意圖,然而因縱兵掠奪人民財物,以及不讓諸位節度使返回鎮地,招來中原人民的反抗。四月,遼太宗被迫引軍北返,最後在河北欒城病逝。

其時,位於中原開封的耶律吼等將領擁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為帝,是為遼世宗。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的皇太后述律平想讓其第三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繼承皇位,不同意遼世宗繼位。述律太后派耶律洪古與遼世宗在遼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戰,最後遼世宗打贏了這場戰爭。在經過大臣耶律屋質的勸阻之下,述律太后才認同遼世宗的帝位。

遼世宗在位期間,一直不忘佔領中原的期望,多次對中原用兵。然而遼世宗好酒色,喜愛打獵。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興封賞降殺,導致朝政不修,政治腐敗。

天祿五年九月,遼世宗協助北漢攻打後周,行軍至歸化的祥古山時,由於其他部隊未到,先行駐紮在火神澱。其間喝酒、打人、打獵,眾將很是不滿。最後被耶律察割殺死於夢鄉中。

耶律察割發動政變,殺遼世宗並自行稱帝,遼太宗之長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質等率兵與耶律察割交戰,不敵,敗走北方。耶律察割是為遼穆宗。

遼穆宗雖討厭女色,而無所出,但卻經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長時期不理朝政,國人稱之為「睡王」。遼穆宗前期,朝廷內部不穩,離心離德,大臣經常發生叛亂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他本人更是喜好殺戮,經常親手殺人。同時又愛好打獵到「竟月不視朝」。

北院大王蕭眉古得聯合政事令耶律婁國、林牙耶律敵烈於應歷十九年二月起兵誅殺昏君,之後蕭眉古得篡位稱帝,改國號「燕」。

蕭眉古得也是契丹族,雖然他姓「蕭」。

當年,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氏因為在阿保機建國過程中居功至偉,阿保機本人又非常傾慕高祖劉邦,因此認為述律氏就是自己的蕭何,所以在建立遼國後,將妻子述律氏這一族賜漢姓時特意指定為蕭——「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嬪曰皇后……後族唯乙室、撥裡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撥裡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從此以後整個契丹族皇族以「耶律」為姓氏,後族以「蕭」為姓氏,並且規定後世子孫皇族耶律氏只能與後族蕭氏通婚,其他一概不許。

也正因為蕭氏在遼國的地位超然,蕭眉古得謀權篡位改遼為燕方未引致劇烈反彈。

二百餘年過去,契丹自遼至燕,吸收農耕技術,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分開管理,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製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昌楚定、西寧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但燕道宗繼位後,清寧九年七月耶律宗元聽從兒子的勸說,發動叛亂,自立為帝,不久被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盡,是位灤河之亂。燕道宗在位期間,政治腐敗,國勢逐漸衰落。道宗並沒有進行改革圖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這時地主官僚急劇兼並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遼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並聽信蕭乙辛的讒言,相信皇后耶律觀音與伶官趙惟一通姦而賜死皇后。而同時蕭乙辛為防太子登基對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蕭濬,並將其殺害,是為「十香詞冤案」。後來,一位姓李的婦女向道宗進「挾谷歌」,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兒女接進宮。

而更北方的後遼從開始的臥薪嘗膽、委曲求全到勵精圖治,與大燕這世仇敵國常年交戰,猶若蒼狼與雄鷹,一直在爭做草原雄主。但不想女真族趁勢而起,這讓耶律後遼如芒在背,更腹背受敵。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因大燕之故,大定與後遼向來交好,不知時下耶律氏會何去何從,遠交近攻之國策能否延綿國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