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六十二章 初賽餘波
嘉靖末年,汪直移巢烈港,在浙江海道副使的默許下,汪直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貿易自由,同時和官府中人交遊甚密,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汪直部下分為幾大船團,代表性的船團長有浙江人毛海峰、徐元亮,安徽人徐惟學、福建人葉宗滿。汪直的部下甚至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蘇州、杭州等地的大街上與百姓進行買賣,百姓則爭相把子女送到汪直的船隊中。

開始時,汪直仍對朝廷抱有極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員默許「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動配合官府,十分賣力,平定了陳思盼等多股燒殺掠奪的海盜,維持沿海秩序,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然而福建的蕭顯、鄧文俊、林碧川、沈門,廣東的何亞八等,以及一部分汪直的部下,如徐海,引導倭寇襲擊中國內地。

他又受明海道副使李文進邀請,和明軍把總張四維擊破一股倭寇,俘獲倭寇海船兩艘,然後就帶領人馬在定海主持開市。但因為汪直無法剿滅海盜,又無法約束自己的部下,因此汪直反而被認為主使和策劃了這些「入寇」事件。

於是明廷背信棄義,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一個深夜,總督王忬派遣總兵俞大猷率官軍偷襲瀝港圍殲汪直。汪直敗走日本。

其實,汪直在沿海活動的最後目的,是「要挾官府,開港通市」。這八個字的含義十分清楚,要求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貿易合法化。這個要求似乎不過分,卻被定廷完全忽視。

但事實卻是禁而不止,海上貿易通道仍在,只不過是轉入地下而已,這其中不乏官員身影。

馬克思曾經說過,「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海貿利潤驚人,又怎會沒有鋌而走險之徒?

汪直淪為通緝海盜,被列為「A級通緝犯」,既冤又不冤。

因遭官府「戲耍」,汪大盜乾脆來個一不做二不休,不是說我是「海盜」麽,那我就成全你們,免得你們背負「說謊」的罵名。於是乎,他破罐子破摔……此次大舉進寇,算是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浙江、福建濱海千裡皆受其擾,所到之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軍民惶惶不可終日。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當初令汪直「逼上梁山」的「功臣」們少不得要問責挨板子了。辦的是啥事啊,逼良為娼……

但「倭寇」既來之定不會安之,少不得要大肆搶掠一番。人家千辛萬苦漂洋過海而來,求的當然是滿載而歸。

但這些與我何乾?杞人憂天。馮過苦笑,難道跑去和官府巴拉巴拉說,汪直並非十惡不赦,還可以搶救一下的,真殺了他非但無利盪倭大計還會適得其反……就問你哪位?哦,信州院試案首,添亂呢,等你位列中樞再議這軍國大事,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過,這常伷還真「軸」,頭包鐵的一匹,有地位任性哪,這種敏感的政治事件說登報就登報了,就不怕引起「上面」的不滿?還是說,他那位坐在龍椅上的遠房堂兄與他關係夠鐵、由得他在封地作威作福大搞一言堂?

馮過懷疑常世子是穿越同行是有跡可尋的,就對方幡然醒悟後的種種操作顯然是劃時代的,可謂是高瞻遠矚。就如那個時空的歷史名人王莾,不也被廣大腦洞大開的網友劃為穿越客?

疑點有十:

一,王莽極度仇視匈奴和高句麗。仇視匈奴就不說了,匈奴年年和漢朝發生戰爭;但是仇視高句麗就有點說不清了,當時高句麗只是一個比較窮的小地方而已,他竟然把「高句麗」改成「下句麗」,厭惡棒子國之心可見一斑。

二、對於新科技的重視,王莽癡迷於很多被儒家視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據說他還曾經親手解剖過人體;當時民間有人想發明飛行的器具王莽親自接見那人,並給錢資助。說明王莽對「科技對於生產力的決定作用」是有一定認知的。

三、土地國有化,禁止私人買賣。將土地重新洗牌,沒有土地的農民夫妻會分到100畝田地,王莽強製規定,人均土地100畝,多佔土地的人家,不是富豪權貴還是普通百姓,立刻要無條件交出土地。必須分給貧民,土地不許買賣抵押,眼熟不,這就是土改!

四、廢除奴隸制度,王莽十分痛恨奴隸制度,禁止買賣奴僕。買賣人口是「悖天心,逆人倫」的罪惡行徑,必須立刻停止。

五、強迫無業遊民必須勞動,沒有具體工作的的遊民,每年必須罰布一塊,或者勞役,由國家承擔食宿;這位改革家極痛恨那些不勞而獲的、浪費社會資源的人。

六、酒、鐵、鹽收為國家專賣,國有經濟為為主體,宏觀調控市場經濟。

七、計劃經濟政策,王莽實行政府控制物價,嚴打商人屯貨炒作。商人貨物低於政府定價隨意買賣,有點像今天的物價局;物價高於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於市平則聽民買賣,步帛等生活必需品滯銷時,由司市官按本價收買;典型的計劃經濟調控,能最大程度的消除貧富差距。

八、貸款制度。經營生意農商的可以向國家貸款,國家收取利潤的十分之一。貸款進行祭祀或者喪事的,國家可以無息貸款,看來王莽還是知道高利貸是斂財的好手段。

九、平衡稅收,王莽對於手工業者,或者其他買賣行商業活動收取所得稅,用來平息物價和貸款支出。

十、王莽還曾實行廉租房政策,長安城中曾經投資建設五個裡,一共200間個廉租房的住宅社區,供貧民廉價租住。好嘛,連社會不穩定因素都用現在的思維來考慮。

講真,若是見到常伷,馮過怕是會來一句「天王蓋地虎」,但若對方幽幽的對一句「寶塔鎮河妖」……兩位穿越客他鄉遇故知悲喜交加而抱頭痛哭?那畫面太美,不能多想。

想不到的是,這個機會馬上來到,雖然劇情沒有依著他預想的發展。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日,前期鋪墊的繁鬧氛圍達到頂點。算不上是厚積薄發,畢竟燈會要持續數日,十五正節只是gc之一,二月二才能到達頂點。

一大早,便有請柬送到馮過在城裏的落腳處——馮氏別業。這回登門的不是甄金蓮,是絡腮鬍子小春哥。

見過幾回,馮過對春哥算是了解一二,曉得這姓賈的大漢貌似魯莽粗線條,其實心思細膩的很。他原非以貌取人的人,再者,即便是愛屋及烏,對賈小春也不會輕視鄙夷。

請柬散發著淡淡的幽香,上寫「誠邀馮公子蒞臨雲想閣……」雲雲,看那字跡應是董小宛親筆,可見伊用心之誠。

得,也莫糾結了,原本還猶豫著該先去「雲想閣」還是「瓊台」,大抵有「公」「私」兩方面的顧忌,既然白小姐如此厚愛,那還有啥選擇?

不過,聽說應素白花魁首秀表現的有失水準,這令一乾擁躉大失所望。很直接的體現便是,首日的花籃數,董小宛豪收一百八十三隻,馮倩倩獲得一百五十六隻,相差無幾,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可應素白卻只收取九十八隻,這差距……實在令人大跌眼鏡。要知道,「信江雜誌報」雖說也是董小宛的「金主」,但前段時間可是差不多用了相同的篇幅宣傳將董小宛馮倩倩應素白三人,還用了「信江三癡」(還好不是「三美」)這個詞。一言以蔽之,這三位幾乎提前定下了花榜一甲,要評的只是排名順序。但首日的成績卻與先前預測的不太相符。應素白雖也在前三之列,但距前兩名相去甚遠,領先第四名也只有區區九只花籃。小應子若再不奮起直追,別說勇奪狀元,便是探花之位邊岌岌可危。

其實,董小宛與馮倩倩表觀的遠談不上驚艷,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前者一如既往的予人清淡如菊之感,才女風範一展無遺,彈唱的仍是她自己的作品。一首「元夕詩」很是應景——

「火樹銀花三五夜,盤龍堆鳳玉燭紅。

蘭棹輕搖秦淮夜,紫氣煙籠鐘山峰。

明鏡懸天猶有韻,幽蘭雖香不禁風。

斷梗飄蓬無歸處,天涯芳草何處逢。」

詩作算不上高明之處,卻勝在唱腔中那婉轉迴吟、一詠三嘆的幽怨意境,即便是文字鑒賞力不夠的也會沉浸其中,更遑論那份優雅絕美的樣貌與身姿。

後者則勝在能歌善舞,在舞台上輕盈靈動,身輕似燕,軟如雲絮,雙臂柔若無骨,舞動間步步生蓮,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讓觀者如飲佳釀,醺醺然不能自已。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大抵如是。

但應素白的表現可就差強人意了,往日裏再嫻熟不過的曲子居然也會忘詞、走調,這讓卯足了勁要為她捧場的「恩客」們失望不已,只不過因了往日的美好印象而沒有給出差評。首日的失常尚可原諒,若是今日再有差池,那應素白可真就涼涼了。

比賽,總是充滿變數,有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在,方更吸引觀賽者。

此時判定鹿死誰手,為時尚早。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