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五十七章 元宵燈會
馮過當然不是假公濟私,事實上是因為他的歸屬感不強,並沒有將「瓊台」與切身利益掛鈎。讓應素白唱演「白蛇傳」也是一時興起,說好的「幫忙」也只是隨意為之。他心底裡仍是希望董小宛能一舉奪魁的。

不過,為了避嫌,將詞作給了對方後,他便切斷了聯繫,且婉言謝絕了去觀看對方的排演。

此地無銀三百兩罷了,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崇寧四年正月十四,信州花魁大賽拉開帷幕。

信州府以城內信江而得名,又名「廣信府」。

作為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又名上饒江,古名余水,昌代名信河,大定稱信江,本地百姓俗稱「信江河」。

從初五開始,便陸陸續續的有舫舟停泊於兩岸,到了昨日,信江河更是船滿為患。

江面上泊著的船隻除了少量兩層客船及烏篷船,九成都是做工精緻、裝飾華麗的畫舫。

畫舫煙中淺,青陽日際微。

畫舫,遊玩賞景的小船,但信江河上的畫舫卻皆是造型極大的樓船,面積幾與民居相仿。

這些樓船皆高高懸掛著大紅燈籠,紙面上寫著「麗春館」、「碧霞樓」之類的字。顧名思義,來歷一目了然,皆是信州府各縣的青樓。嗯,上饒縣的舫船佔據地利,自是早早的搶佔了最佳地理位置。

樓船在河面上浩浩蕩蕩排開,夜幕降臨,樓船、兩岸楊柳樹上、臨街店鋪懸掛著的各色彩燈依次點亮,水波粼粼,絢麗多姿。

城中一些大戶人家,也在家中的花園水榭中佈置各式花燈,並且開門任人遊覽,還備以酒菜款待,以顯示自己的家勢昌盛。而那些居於幽坊靜巷的小戶人家,也在門前掛設數盞五色琉璃泡燈應節,遠遠看去,恍若仙境。

早前日,信州各地的客商和巧匠便雲集上饒,將自己製作的花燈拿到靈山門外迤北大街售賣。在這短短的數天裏,不僅是花燈製作工藝的比拚,也是經商實力的比拚。靠近燈市的商鋪和住房,租價已然翻番,要比平時貴上數倍,如果不是生意做得特別大的商人,輕易不敢問津。另外,燈的式樣和工藝也是新穎繁多,有鑲嵌珍玩珠寶的燈,甚至還有從鄰國或海外販回來的燈,引來的觀賞者絡繹不絕。

「自初八以來,各祠廟皆燃火樹。各門首皆點紅燈。一城數亭,一亭各式。其高數重,構棟雕鏤,嵌燈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燈、輝麗萬有,觀者莫不欣然,吾以為京邑亦有所不及也。」

一行數人皆手提紅燈一盞,隨著如織遊人慢慢前行,入目處儘是造型各異的彩燈,美輪美奐。

「仁伯兄未至京邑,何知彼處盛況?」甘誠調侃一句,不待徐元傑辯駁,眯著眼睛笑:「咱饒城偏處江南一隅,兼陪都之便利,也算富庶一方了,但與臨安、揚州這等千年古城相比,亦是多有不如。」

徐元傑想了想,說:「莫非坦夫兄去過臨安與揚州?」

甘誠頗有些嘚瑟:「呵呵,倒真隨家父去過,約莫有三個饒城之大,確是富甲江南。」

徐元傑默然,卻也無不快。

說來有趣,這個小圈子以馮過最幼,卻最能服眾。徐元傑算是「鄉巴佬」,家境平平的他一心只在聖賢書,平素難得入城遊玩,但其脾性敦厚謙和,最易相處。甘誠乃是真真正正的富家子弟,即便不走科舉路,亦有萬貫家財等著繼承,頗有遊戲人間習性的他最喜調侃徐元傑,但也是適可而止,倒不至招惹反感。

馮迅牽著大兄的手蹦蹦跳跳的走著,目光被店鋪擺放的花燈所吸引,黑白分明的雙眸綻放著歡樂。

沿街店鋪幾乎有三成都在售賣花燈,有龍燈、宮燈、紗燈、花籃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以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製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

「迅兒,看中哪盞花燈了?大兄去買來。」馮過握緊小妹的手,人山人海的容易走失。

馮迅笑著搖搖小腦袋:「就是看看呀,咱家店裏都有好多,才不要買呢。」

說話間見到前方擺了大燈輪,驚喜的「呀」了聲,拉著馮過急急往前走。

「你們家可真是大手筆。」馮過看甘誠一眼,笑著輕輕搖頭。

「一般一般啦。」甘誠臉上可沒半分謙遜,擺放大燈輪之處正是甘家門面:「昌睿宗曾經在先天二年正月十五,於安福門外,皇帝命人製作了一個高二十丈的巨大燈輪,在這個燈輪之上,共懸掛花燈五萬盞,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個巨大的燈輪還能轉動,根據記載,這個燈輪轉動的時候,滿天星鬥都會變得黯然無色……咱這燈輪高不過五丈,隻掛三百盞花燈,相形見拙哪。」

習慣了這廝的花樣裝13,大傢夥才懶得去當捧哏。

「聽說前年官家為慶元宵節,在開封設置了一座燈山,山上的花燈一旦全部點燃,開封就變成了一座不夜城。更奇妙的是,在燈山上有一個文殊菩薩跨獅子的彩燈,而菩薩的手指是空的,中空的手指就連接工匠們用轆轤絞水的水管,每當放水的時候,水從佛祖的手指噴出,寓意佛法化作甘霖,灑向人間……匠心獨運,實令人嘆為觀止。」費懋賢心神嚮往,隻恨未曾目睹。

費宏赴京上任,費懋賢不日亦將上東京入國子監就學,此次與好友結伴遊玩,欣喜之餘又有幾分悵然。

「當年太祖在金陵舉辦燈節,各地進獻的彩燈齊聚南京,太子殿下用九鬥珍珠,穿成了一個珍珠燈,這個珍珠燈中,燃燒著九十九根彩燭,彩燭點燃,這個珍珠燈就變成了九色珍珠燈,讓看到這個珍珠燈的臣民百姓都說——觀之,彷彿登瑤台、履九霄,當言此生不虛了。」沈致信難得主動加入話題,身份有些尷尬,年齡相仿的他卻是「舅舅」輩,雖在小圈子內,一直低調的很。

「吾聽聞景安年間的元夕燈節,京城有工匠用糯汁燒成琉璃瓶,然後製成花燈,可以貯水養魚,旁邊映襯著燭光,透明可愛。黃岩人王古直花費重金買了一盞在家,愛不釋手,終日耍玩。有天一不小心,他將琉璃瓶碰到地上,摔了個粉碎,悲嘆道:『吾平生家計在此,今盪盡矣!』」劉幾微不可聞的嘆息:「花燈娛民,河清海晏則罷,但恐過猶不及……」

他言下之意顯然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待眼前盛況,只差道出「勞民傷財」四字來。

對於劉之道時不時表露的憂國憂民,眾人已是司空見慣,雖然心下不以為然,卻也不去反駁。

馮過卻是深以為然的。

時下的大定與那個時空的北宋末年何其相似也,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盛世光景只是表象,國富民不強,外敵環伺,危機四伏。

皇帝養尊處優,不思治國。成天價吟詩作畫、玩球嫖妓,所用大臣幾乎全是娛樂至死的一幫寵臣。

大臣呢,幾乎全是文人,沒有武將;而這些文人胸無點墨,毫無治國之能,只有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的本事;欺上瞞下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皇帝被哄得團團轉。看看那幾位權臣——高俅的本事是回踢球,蔡京的本事是會寫字,童貫的本事就是沒雞雞!楊戩的本事就是會幫皇帝泡妞……是的,這個時空亦有臭名昭著的「六賊」。

朝堂之上,君不君,臣不臣。民間則是貧富懸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方是真實寫照。

那個時空,馮過對上饒名人極為關注,對這位狀元同鄉也算是了解。

在那個時空的北宋,劉幾沒有隨波逐流,沒有與世同濁,一直是粒乾淨的水。名落孫山,是因寫「萬物茁,聖人出」。高中狀元,寫得是《堯舜性仁論》。落榜、高中,皆與聖人有關。這滴水不但可以濯瓔,還可以洗劍。「我欲斷謅佞,汲此洗劍血」。儘管意氣風發地高中狀元,但仕途卻是平淡無奇。擔任過河中節度判官,不久,因祖母水土不服,請求解官歸養,移任建康,不久改任著作郎。僅此而已。心中雖有劍,手中只有筆。他好像是一個堪輿的風水術士,站在山頂仰天俯天,觀山水之境而辨世風清濁。做一個像石井泉水一樣的人,惠下而又乾淨。宏揚水一樣的品德,潤澤人心。

一言以蔽之,這是位純正的文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高潔品質此時便已顯現,貌似有些迂腐,卻屬實難得。

說起來,馮過相交的這些友人,除了「亂入」的甘誠,徐元傑費懋賢劉幾幾位皆是那個時空的歷史名人,更毋論辛棄疾費宏陳文蔚,也算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也許,若乾年後,他馮過也會是「歷史名人」。

這感觸,很是奇妙。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