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十三章 鋒芒初露
二場覆試,馮過仍是頭批放牌即出。

這院試相當於那世的初升高,難度不小,但也不算太難。

其實,在他魂穿至此時,那個時空的應試教育恰好在大變革中。

首先是中小學入學原則是「就近」。什麼意思呢?即只能在戶籍地入學,不準跨學區。這是要控制農村學生一窩蜂地往城區跑而導致農村生源流失過劇、農村學校空曠關閉。

另外,初升高的分數線控制嚴格,隻讓小部分學生上公立高中,其餘大部分初中畢業生只能上中專、師範、職高等學校。這是讓偌大的中學生群體提前分流到各個行業中實習,為國家早早培養各方面人才,算是利國之舉。

至於義務教育十二年製……嗯,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那世,馮過可是經過中考、高考等各種應試考的,也算是大風大浪的趟過,這區區院試……好吧,不嘚瑟,心下確有幾分雀躍。

九月初五,辰時,鑼鼓聲響起,信州試院的側門打開,四名軍士護著一名吏員,從側門走出,他們的後面跟著兩個衙役,其中一個衙役開口大呼。

「院試發榜,閑雜人等迴避,不可擋道……」

這衙役笑容真誠中略帶諂媚,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此人便是俗稱的「唱榜官」,當然不是殿試時唱榜的禮部官員,而是衙門差役,唱榜乃美差,競爭激烈。

要知道這唱榜的,可以得到不少的喜錢,榜上之人,已經是秀才的身份,上前來看榜的時候,必定給喜錢的,儘管每個人給的不會很多,但加起來就不少了。

更有那城內閑漢,早早地搶佔前頭有利地形,聽清唱榜官唱名,便火速告知同伴,或三五人,或六七人,力爭第一時間趕赴新鮮出爐的相公家裏報喜。

這才是真真的「生財有大道」呢。

張貼的第一張榜單為「附生榜」,共錄四十名。

還沒有取得廩生、增生資格的生員,通稱「附生」,即「附學生員」。附學意為額外增取,附於諸生之末。附生原指在增生之外額外增加者,後則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生。附學生員沒有數額的限制。

隨著唱名結束,榜上有名者神情不一。對於大部分寒窗苦讀的童生而言,「附生」雖說亦是生員,但終有名不正言不順之意,實無保障可言,但也總勝過落榜,可謂是希望與失望並存。但對於一小撮家境優渥的富家子弟便是驚喜了,這便算是有功名在身了,只要不自己作死,社會地位可是提高多矣。

沈致信一直立著耳朵細聽,唯恐錯漏。他心下有數,自己若不在此榜,必名落孫山。終於,唱榜官唱到第四十名:「上饒左溪沈致信……」

呃,孫山者也。

沈致信猶不確信,嘴唇哆嗦著:「過兒,恆哥兒,方才報的可是我的名字?」

馮過重重點頭,大聲道:「若是左溪再無沈姓致信者,那便是三舅你了。」

沈致信愣住了,喃喃道:「莫非真有與我同名同姓者……」

「麽叔……」自己並不在此榜,雖然心下忐忑,沈開恆仍是認真說道:「左溪並無第二位沈致信童生,恭喜麽叔榜上有名。」

兩行清淚驀然淌落,沈致信哽聲低咽,作不得聲。

這……心理承受能力也忒差了些吧。馮過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哪,區區秀才而已,何至於此?若是中舉甚至中進士豈不要崩潰發瘋?嗯,范進中舉,果真是道盡科舉百味。

待瞧瞧烏泱泱的童生,其中不乏白髮皓首者,都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又道「十年寒窗無人曉一朝成名天下知」,這院試方是讀書晉身的踏板,就這般叫人瘋癲成魔?

正暗自嗟嘆,那衙差又將第二張榜單貼了上去。

這張榜錄的是「增生」名單。

在廩膳生員以外,再增加的生員,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廣生」、「增生」。增廣意為增加名額,增加名額後,原額內者為廩生,增額者則為增生;增生雖無食廩餼的待遇,但亦有名額的限制。

此次信州院試共錄增廣生員三十人,與去年相比增加五人,蓋因此次參加院試的童生人數增加了近百人。

嗯,榜單一出,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沈開恆被錄了此榜,神情略略失落,但很快調整心情,一一謝過旁人的祝賀。

這就對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且是青蔥少年,哪來那麼多悲春憫秋的傷感?何必給自己諸多壓力?

嗯,再多說說這「秀才」。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秀才」也叫茂才、博士弟子員、弟子員、庠生等等。上古曾稱學校為庠,生員故又稱「庠生」。在州、縣學的叫「邑庠生」、「縣學生」,在府學的稱「郡庠生」、「府學生」。明宗時,又有因籌餉而特許,由捐納取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此種生員稱為「例生」或「餉生」。

啥意思呢?就是說,縱然院試被刷下來,亦可通過捐納獲取秀才功名。當然,例生和餉生只是身份代表,象徵意義多於實在意義,幾無可能去參加鄉試、會試博取官身。也正因如此,這等秀才是為真正科班出身的讀書人所不齒的,被叱為「汙穢齷齪之流,恥與為伍也」。

又是一片嘈雜後,衙差終於貼上了第三張榜單,且笑嘻嘻地放緩速度,惹來一片叱罵聲。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嘛,讓人心癢癢牙癢癢。

此榜錄的乃是院試一等名單,共二十人,稱「廩生榜」。

廩生,即「廩膳生員」,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和補助生活的生員。廩膳生員都有定額。廩膳意為公家提供膳食或享受公家膳食補貼(稱為食廩、食餼、食廩餼),廩膳米人日一升,能供兩人一日的膳食,換句話說,一升米一個人能吃兩日。另,魚肉鹽酰之屬官給之。且每年發廩餼銀十二兩。

可別小瞧了這「區區」十二兩廩餼銀。

《宛署雜記》一書中提到英宗景泰年間的油漆工、轎夫、清潔工的工資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在諸王館選淑女、宮女,打掃夫每名三分;

二、裝釘匠二名,每名每日工食銀七分;

三、油漆匠三十八工,銀二兩二錢八分;

四、萬曆十六年謁陵,搬運男夫每名一錢二分銀,女轎夫每名四錢八分兩。

總的說來,凡是能夠粘上為皇帝服務的行業,收入通常都還不錯。

如果只是在市井間工作,少的每天三十文錢,多的每天七十文錢,而給皇帝工作,哪怕是打雜,可能每天就有幾百文錢入帳。當時一斤豬肉的價格是二十文錢左右,米價是二文五錢一斤。

一兩銀子等於一千文錢,能夠購買四百斤大米。

嗯,頗有些那世公務員的意味。

也就是說,秀才即便什麼活都不做也餓不死自己,不過這樣坐吃山空會很窮,所以又有窮秀才之稱。

不過,即便日後科舉不順,秀才們也可另謀出路,如以事塾師、充幕僚、行醫、當訟師、看風水、下海經商等。

況且,「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這也難怪區區一個秀才身份也令人趨之若鶩了。

不管怎樣,這張「廩生榜」方是此刻最抓人眼球的,未曾上榜的童生們凝神屏氣,望眼欲穿,心中祈禱著能榜上有名。

那衙差耍罷太極雲手,終於讓榜單示之於眾。

因此榜隻錄二十人,圓圈處的名字較大,即便站在後面的人也能瞧個隱約。至於圓圈中央的那個名字更是大了一倍有餘,想略過都不可能。

榜單甫一貼好,便有那報喜討賞的閑漢悶聲往外跑。好傢夥,那動作,動若脫兔,幾個閃轉騰挪便擠出了人群,委實幹凈利落。

嗬,這人可機靈著呢,若是能第一個趕到案首家報喜,那賞錢必是少不了的。至於這榜上有名的九十名秀才家住何方、落腳何處,在城裏終日廝混的閑漢們哪有不曉得的道理。

這時,唱榜官高聲唱道:「崇寧三年信州府院試頭名……上饒吉陽馮過,恭喜馮案首明年鄉試連捷,大魁天下。」

「連捷」一般指鄉試考中舉人後,接著會試又考中進士。此時的「連捷」、「大魁」雲雲,自是唱榜官的奉承之詞,但廣場上千來人心思又怎會放在此等小節?塵埃落定後,未過關者難免悲傷失落,卻也收拾心情恭喜新晉秀才相公,議論最多的自是「馮過」這個名字。

這也算是馮過的主場,自是有人識得這位上饒「神童」,要知道「信江書院」可是有四十幾位參加此次院試的童生。

便有人高聲道:「在下羅橋甘誠便是馮案首的同窗,皆是信江書院資先生的門下弟子。」

又有人曼聲道:「鵝湖書院陳先生門下八都徐元傑賀馮案首文名遠揚。」

一時間道賀聲此起彼伏,端的是熱鬧非凡。有心人聽了,心下甚覺酸澀,這些個發聲者以「信江書院」的學生居多,此次竟是有十三人被錄了秀才,其中更有四人在「廩生榜」。這信江書院是要起飛啊,清溪先生資既明之名亦是隨之大震。

當然,最受關注的還得是馮過馮案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