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十八章 芝蘭幽林
對此類「文藝工作者」,馮過談不上觀感佳劣。世上雖有一心想著不勞而獲的懶惰者,但還真的罕有人自甘墮落,終究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方誤入煙花之地。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嘛。

如董小宛,走到她這一步實乃生活所迫,都要餓死了還談什麼詩與遠方?

馮過還真挺佩服這位奇女子的,出身大戶,全無驕嬌二氣,家裏出了大變故,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與「賣身葬父」這劇情有何不同?畢竟家裏還有位身染重痾的母親需要救治。或許,賣藝是她唯一且最好的選擇吧。靠自己的能力謀生不丟人,關鍵在於能否稟守初心真正做到潔身自好。這,似乎很難。

不過,這些與他馮過又有何關係呢?吹皺一江春水。

董小宛才十七歲,在那個時空還是個高中學生哩。他馮過擁有著中年人的靈魂,對這麼一個中學生,怎會有旖旎之心?

話說,於他而言,婚姻似乎是件麻煩事,四十多歲的大叔,總是鐘意禦姐、少婦多些……

與董小宛相遇只是小插曲,一面之緣都談不上,人家矇著面紗呢,至於去「雲想閣」捧場什麼的,馮過更是沒想過,又不是甘誠那廝,神神叨叨的說要去聆聽仙音。

文會一共三日,顯然是第二日的「曲水流觴」更受士子們歡迎。這一整天馮過都不再出風頭,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參與其中。

這日共收集了三百餘首詩詞,評價最高的自是那幾位大佬的作品,其中辛傅唱和與辛陳唱和的幾闕詞尤令人津津樂道。

「辛陳」指的是辛棄疾與陳同甫。

陳同甫即陳亮,同甫乃其表字。

陳亮出生於婺州永康前黃龍窟一個沒落的士人家庭,被取名為汝能。

陳亮是漢魏名門潁川陳氏的後代,他在身敘中說:「陳氏以財豪於鄉,舊矣,首五世而子孫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陳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興旺。「當時聚會,動則數百人」,「其後數年,死生困頓,何所不有」,從此便沒落下來。

時人贊陳亮「生而目有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從青少年開始,他就顯示了他的聰穎精明、才華橫溢和志量非凡。在十八歲時,他就考查了歷代古人用兵成敗的事跡,寫出了《酌古論》二十篇,討論了十九位歷史人物。當時的婺州守臣周葵看了這部書,對他十分賞識,讚譽為「他日國士也」,並「請為上客」。然而,周葵期望把這位有希望的青年納入道德性命之學的軌範中去。

周葵任參知政事,聘陳亮為其幕賓,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論。周葵授以《中庸》《大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但陳亮對此不感興趣,他後來說:「……余以極論兵事,為一時明公巨臣之所許,而反授《中庸》《大學》之旨,余不能識也,而復以古文自詭於時,道德性命之學亦漸開矣。」

雖然對道德性命之學有所了解,但他卻認為,那種空談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學無補於實際,更不能解決統一事業,所以沒有按照周葵為他設計的道路去實行,而是繼續研究前人的歷史,並且又撰著了《英豪錄》和《中興遺傳》兩部著作,冀圖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中興復國的借鑒。

在青壯年時期,曾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得中。他說:「亮聞古人之於文也,猶其為仕也,仕將以行其道也,文將以載其道也,道不在於我,則雖仕何為。」

話雖如此,但知天命之年的他其實也在準備明年的會試,心尤不甘哪。

綜上所述足見其為人性格,豪邁義氣,一力主戰,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這也難怪辛棄疾會與他相交莫逆了,臭味相投也。

七年前,陳亮聞辛稼軒退隱信州,訪之。過小橋,三躍而馬三卻,同甫怒,拔劍斬馬首,推馬仆地,徒步而進。稼軒適倚樓望見之,大驚,遣人詢之,則已及門,遂訂交。

嘖嘖,這暴脾氣,一言不合就拔劍,也就老辛好這一口,換作其他人怕莫是要群之唯恐不及嘍。

又二年,同甫再訪,相與談天下事。酒酣,稼軒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並北者如此,北之可並南者如此,且言金陵荼蘼,軍民隻知享樂而不知戰禍即至,大定實已窮途末路雲雲。飲罷,宿同甫於齋,同甫夜思稼軒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誤,將殺我以滅口,遂盜其駿馬而逃。月余,致書稼軒,假十萬緡以紓困,稼軒如數與之。

十萬緡哪,也就是十萬貫,這辛樞直真有錢,也真大氣,說借就借了,也不怕陳老弟還不起。

嗯,確認過眼神,是好基友無疑了。

「夫子亭」中,辛棄疾與傅岩叟唱和罷,隨即將矛頭指向陳亮:「同父之才,落筆千言,俊麗雄偉,珠明玉堅,文方窘步,我獨沛然。」

這是紅果果的力捧摯友,不遺餘力啊。

陳亮豪笑幾聲,反手取出一捲軸,徐徐展開,卻是一幅肖像畫,畫中人戎馬裝扮,立於浩蕩河水之畔,凝目北眺,看那五官形體,分明正是辛棄疾。

「此乃吾為幼安兄所作畫像,將就著收下吧……」將畫像卷好遞給辛棄疾,陳亮高聲道:「吾有畫贊一文予稼軒居士,諸位請聽」

所畫贊作為文學作品,淵源久遠,晉代陶淵明曾在一篇《扇上畫贊》中一口氣讚譽了八個歸隱高士,這些人物來自《史記》《漢書》和《後漢書》等古籍。

畫像與贊可以存在於同幅畫作或書籍中,也可以分為兩處,畫是畫,贊是贊,即使畫作已經湮沒於歷史,而贊依然可以作為獨立藝術形式流傳下來。

有些畫贊是為熟悉的友人而作,更能使其人風采性情昭然而現,非推心置腹之交或深知根底之人不行。

「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動。不知須鬢之既斑,庶幾膽力無恐。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為將相之種?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為天寵也。」

這真是文情並茂、出神入化的傑作!在陳亮筆下,以北上抗燕為己任的愛國英雄辛棄疾栩栩如生,英氣勃發,滿腹韜略,能擔當挽救亡國危機之重任。這樣一位老之將至而鬥志不衰、振臂一呼萬眾相應的濟世之才,以其才智膽力,適逢國難民危的亂世,按說正當一展雄才,乾一番大事業,卻無奈退隱。

陳亮讚譽辛棄疾「膽力無恐」,其實不也正是他的自身寫照麽?這篇畫贊,不僅使辛棄疾一世之豪的雄姿躍然紙上,也使他自己的一腔浩然正氣噴薄而出。

臥艸,這波操作666。關鍵是還不令人覺得扎心,反倒有些熱血沸騰。好吧,你有才,你牛叉,你贏了。

辛棄疾默然,半晌方笑笑說道:「五年前,同甫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資既明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裡一笑。然吾斯時因瑣雜所擾,此事乃擱置之。今日群賢畢至,正可一與觀之。」

聽得辛棄疾要唱詞,錄事趕忙提筆蘸墨,仔細記錄。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乳燕飛」,又名「賀新郎」、「金縷曲」、「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此調聲情沉鬱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慣用。

辛棄疾開先所言那一段當為詞作小序,這篇序敘述了兩人相會、分別,以及別後復追、無奈路途阻隔,欲追而不得,悵然獨飲,繼而收到友人書信的情形。幾乎可以當作一篇獨立的小散文來讀。與詞作相配合,則事與情俱佳,所渭「合則兼美」,棺得益彰。它不僅不與詞作內容重複,還能與原詞互相生髮,交映生輝。

詞作開篇即盛讚陳亮出淤泥而不染,隨即以冬景寫大定山河的破碎。幾點殘梅,透露希望,令人悵懷……

周遭鴉雀無聲,站的遠的人聽不清亭裡消息,不免有些焦躁,卻也不敢大聲喧嘩,幸好前面有人一句句誦讀,雖聽不仔細,卻也不至於以訛傳訛。

世人隻知辛棄疾文采斐然,卻不曉其填詞功力竟是如此了得,除了少數幾人,皆是愕然驚錯。

馮過卻是默然驚嘆: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禮物走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