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九十四章 修文偃武
十五歲的馮過被婚姻大事困擾,只能怪這個萬惡的時代……咳,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正是朝陽初升時,就得與生兒育女這等事掛鈎,嘖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了解一下。

管它呢,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去庸人自擾。

打從二月以來,馮七郎就走上了「文武雙全」之路。賈小春同志入主「戰狼」突擊隊,馮同學便露出了資本家的嘴臉,要榨乾我春哥的價值。於是乎,賈隊長便成了某人的私人教練,苦心孤詣地為「小主」設製了一套強身健體的方法。

在賈小春看來,馮過是既過了習武的最佳年齡,又全無習武天賦,只是架不住對方的死纏硬磨,索性死馬當活馬醫,再不濟也能強健體格,不至於成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但馮過可不這麼想,他自認為骨骼清奇天賦異稟,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好吧,他只是同絕大多數男人一般心中藏著武俠夢,踏雪無痕水上飄、摘葉飛花傷人死,就問你牛不牛?

他倒是知曉習武這回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拳不離手,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貴在堅持。當然,武功高低與自身體格優劣息息相關,泰森一拳能打死一頭牛,那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

就他前世練了一套太極拳,便吹噓說什麼「以靜製動以慢打快」、「四兩撥千斤」。

賈小春實在聽(看)不下去了,就這?軟綿綿的只有些微的攻防之效,與馮倩倩的舞蹈倒是可以媲美。

他隨手打出一拳,將一株胳膊粗的松樹擊倒,淡淡的說:「無聲無象,全身空透,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水清河靜,翻匯倒海,盡性立命。」又輕描淡寫的說了一段拳術要訣:「活潑於腰,靈機於頂,神通於背,流行於氣,行之於腿,蹬之於足,運之於掌,通之於指,斂之於髓,達之於神,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吸往來於口,縱之於膝,渾暖於身,全身發之於毛。」

「習武練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練氣,外練形,以形運氣,以氣養形,氣形合一,方臻上乘功夫。」

他又耐心詳細的解釋一番——拳經所說「內三合」、「外三合」是練內氣與外形的具體要求,是人身內因與外因的結合。內氣足則對人體有滋養、榮潤的功能,外形動也能對內氣有一定的調整作用,它們具有互補性,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具體怎樣練內氣、外形,武術界各家門派各有不同之法,而且內氣的練法內家拳與外家拳也有別。內家拳、外家拳在練氣的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方法和操作形式上略有不同。許多拳術練氣之法過於複雜,把本來至簡之理弄成千法百規,有什麼神運、運周天、採氣、開氣竅、內丹法等一系列法理,如同作繭自縛,其實收效甚微。因為練氣是一種無形的鍛煉,所以不能排除一些習武之人超常發揮,而在練外形上卻很少有突破,基本沿用傳統武術的訓練方法,單一依靠器械練習。實際上,要想證明自己所習之拳術是否有意義,一是看養生效果,二是要體驗實戰效果,如此一試,便發現所習拳術的高低真偽。練內氣和外形,在內重養生功能,在外則重技擊功能,表現非常豐富。首先,內氣足則內臟功能強,內力實則心肺功能高,人體耐力好,並可具備一定的抗擊打能力;其次在外形上,筋粗、骨硬、皮厚、肌肉彈性好,可具備一定的打擊力度,速度反應快,在實戰中便不怕對方捏、拿、抓、打,因此可以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習武的整個過程……

臥艸,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想不到濃眉大眼的春哥竟然是這樣的人啊……理論知識豐富的大武學家,大宗師哪,佩服佩服,久仰久仰……

好在賈大宗師很是負責任,絕不是毀人不倦的保家衛國某大師。咳,有一說一,也就是春哥理論實踐均比較強悍,否則教馮過習武?別鬧了好不好,廢柴真能成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哪有這麼多蒼穹被鬥破!

習武,沒有速成之法,唯有循序漸進。要想讓全無根基的馮過走上正道,還真非易事。好在馮案首文采斐然,腦子靈光的很,倒也有助於從無到有的習武之路。

賈小春給「不走尋常路」的馮某人量身定做了系統的訓練,晨跑後是半個時辰配合吐息的馬步扎樁,接著是「靠」樹,最後才是正經的拳法,黃昏再重複一遍。

馬步不穩,腳下無根。「扎馬步」是武術的基本功,所謂「入門先站三年樁」,也有說法稱「練功不練腰,終究藝不高」。

「靠」樹是拿身體各個部位去撞擊樹榦,以此提升身體的抗擊打力。要打人先挨打,總不能你打別人十拳別人安然無恙反過來別人一拳就把你給打趴下了吧?

拳法名「六合拳」,北方拳法其中一種。

按照地域劃分,拳種可以分為南方拳種和北方拳種,按照地域和派別劃分,南方拳種又可以分為太極拳,詠春拳,形意拳,象形拳等,而北方拳種包括少林拳,查拳,洪拳,六合拳等,南方北方拳種大不相同,北方拳講究大開大合,觀賞性極高,而南方拳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覺,就如馮過所言的太極拳一樣,講究四兩撥千斤。

六合拳源於楚末定初,乃是少林寺燒火僧許那羅和尚根據日常僧人格鬥的多種招式創編的,具有結構嚴緊、進退有節、攻防兼備、形態逼真、實戰性強的特點。

六合指東南西北四方與上下,以喻練拳時前後、左右、上下都需照顧,做到手與眼合,步與身合,智與力合。練拳要按龍、虎、鶴、兔、猴五形和八卦方位習練,要求動如行龍,定如臥虎,迅如狡兔,靈如猿猴,輕如雲鶴。拳法著重一打,二拿,三摔,架式要求做到威武挺秀,矯健敏捷,閃展騰挪,緩急輕重,機智靈活……

小馮同學……有點發懵,好在體內住著個歷經生活滄桑磨難的中年人,不懂就問,這點耐性還是有的,練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還別說,從二月到四月,眼見著馬上便是端午,他還真就堅持下來了。效果還真不賴,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勁兒了,一口氣上……吉陽山,不費勁兒。

習文又練武,這是魚與熊掌要兼而得之的節奏哈,也虧得是他,換作其他學生可享受不了這待遇。這可是原信江書院山長、現任信州府學教授任賢任思齊特批的,沒辦法,誰讓人馮過為信江書院奪下院試案首後名聲大噪了呢,書院的名片有沒有?到了府學,總能高質量的完成一應作業,詩詞歌賦倍信手拈來,製文更是寫的花團錦簇,妥妥的府學之光呀。特事特辦嘛,政策傾斜也無可厚非。

於是乎,只要不是雨天,馮過早晚都會在吉陽山頂迎著朝陽踩著晚霞站樁、撞樹、打拳,痛並快樂著。

這吉陽山啊,依稀有那世的記憶,松柏成蔭,怪石嶙峋,雙峰聳峙間是一條狹長的山谷小道,因其地理位置,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太祖起兵時,便曾在此間三退楚軍圍剿,而後西出山谷一路北上,最終打下常氏江山。

那世,馮過曾聽祖母不止一次講吉陽山往事,二十年間的大小戰鬥,山上的人叫著「土匪,有本事你上來啊」,山下的人嚷嚷「土匪,有本事你下來呀」……繪聲繪色。

但自打他有記憶以來,那山便是殘破不堪的,因此間的水泥廠、石灰廠及片石廠之故,從山腳到山頂,但凡有礦石處都被開採挖掘的千瘡百孔。因為爆破,每年都有傷亡事故,有採礦工人,有附近的百姓——發展,從來都是「口說無憑」的,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吉陽山並不算高,但勝在山清水秀,站在山頂俯瞰,帶湖便是一條湛藍的玉帶曲折迴旋,兩岸楊柳相望,又有一壟壟的油菜花向陽綻放,美不勝收。

結束了晨練,想著天氣轉暖,正好扎進湖中痛快遊上一番,馮過便覺得神清氣爽。

順著山間小路快步而下,謹記著賈小春傳授的陰陽循環呼吸法(吸時腹部收縮,呼時腹部凸起,稱反式呼吸。呼吸還是,且意念引導循環於上體,即以意領),腳步輕盈,仿若有身輕如燕之感。

咦,許是練了兩個多月,他的聽力也靈敏了許多,聽得松林間有輕微的窸窣聲傳出,野兔,野豬,不會是野狼吧?這些年吉陽山周遭居民漸多,諸如虎狼豺豹這些猛獸潛入深山老林,等閑難得遇上。莫不成他馮小七今日要來一回景陽岡打虎?

聲音稍稍大了些,這回聽清了,應該是人的腳步聲。

嗯,有些獵戶在山上安置了捕獵夾子和陷阱,一大早便會上山查看。

馮過暗暗鬆了口氣,畢竟還沒作好當打虎英雄的準備,正想離去,便見幾個人從松林鑽了出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