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九十八章 萬物芻狗
天大地大,方臘等人還能逃到哪去?

要知道,為了這場震驚東南的叛亂,喜好舞文弄墨、賞花品玉的崇寧帝不得不下了罪己沼,這是把皇帝逼上了絕路啊。

童貫初得敵牒,拆開乃檄書,其言不遜。貫與大臣及左右匿不以奏。及議下詔求言,而詔本數改易,未欲下也。李邦彥謂不若以檄書進呈激聖心,冀求言即下。大臣遂於宣和殿以檄書進,上再三閱其書,憤且恐,乃即下詔罪己求言:

「朕獲承祖宗休徳,托於士民之上,二紀於茲,雖兢業存於中心,而過咎形於天下,蓋以寡昧之資,籍盈成之業,言路壅蔽,導諛日聞……利源酤榷已盡,而牟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災異謫見而朕不悟;眾庶怨懟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已下信詔,大革弊端,仍命輔臣蠲除害政,凡茲引咎,興自朕躬,庶以少謝上天譴怒之心,保完祖宗艱難之業……中外臣僚士庶,並許直言極諫,於登聞檢院通進司實封投進,朕當親覽,悉行施用。雖有失當,亦不加罪。所有下項指揮,立便施行,敢有阻格及以結絕為名,暗有存留,便當肆諸市朝,與眾共棄。谘爾萬方,體予至意。」

這是皇帝痛心疾首,抓耳撓腮,萬般無奈之下,才祭出了很失面子很不情願的最後一招――「罪己詔」。

其實吧,此時大定的情況貌似很不錯。內有蔡京主掌國政,增加國家財稅收入。外有童貫領兵攻略,連續湟川等數個邊地州郡,和西寧與燕國的交涉都從消極防守轉向了積極進攻,一時間竟然隱隱有中興之象。

事後復盤,崇寧三年末的「方臘起義」正是揭開了太平盛世背後已經衰敗不堪的社會現實,為崇寧朝短暫的盛世提前敲響了喪鐘。

大定的基本稅收是田賦,田賦包括了朝廷所有的公田出租收入、私人田產的田賦、城市裏私人住宅、店鋪和菜園的土地賦。此外還有人頭稅和各種正常賦稅之外的雜變賦。這些田賦連同每年夏秋兩次徵收的慣例,都自楚末繼承而來。

然則維持大定行政和兵政體系的費用,比大昌乃至號稱苛斂的秦楚都要高。於是在正賦之外,不得不追加許多苛捐雜稅。其中包括:和買、折變、支移、頭子錢等。

朝廷在浙江更加收進際,收取了秦楚時代對兩浙的附加稅,大體上是每十畝田地比照十六畝徵收。

即便如此,朝廷財政依舊入不敷出,又在正規之外採用借支的辦法。今年預借明年到後年的賦稅,乃至借支到七八年以後。壓榨之下,以至於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在這樣危險的局面下,原本官僚系統存在的上下貪墨的現象,就成為點燃炸藥桶的導火線。「花石綱」則是壓垮時局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不管怎樣,朝廷以雷霆萬鈞之勢勉強還算及時的平息了此場亂事。少不了會論功行賞,也少不得會秋後算帳,接下來除了繼續緝捕方臘等人,便是擼掉幾個無關緊要的位置、找些個不站隊無靠山的官吏做替罪羊,至於「摩尼教」則是一定要解散取締的。

據常伷透露,並沒有實質的證據證明方臘是一個摩尼教徒,也沒有證據證明他最早聚集起義的千餘人是摩尼教徒。但方臘揭竿而起之後,在東南發生了多起響應方臘的摩尼教眾起義。導致官府方面認為摩尼教就是此次起義的背後推手。故而將方臘斥稱為妖賊,說其「托左道以惑眾。

而方臘可能與常年活躍在東南地區的販運私鹽組織有關。東南地方的私鹽販歷來有著強大的組織能力,堅強的戰鬥力以及和各種反政府勢力的緊密聯繫。方臘通過鹽販和摩尼教徒產生聯繫並不讓人意外。

不過,大定的摩尼教開始在兩浙和福建地區廣泛傳播,已經成為官府視線之外的一種地下教派。他們在教義上與昌楚的正統摩尼教有所區別,而與同時期的白蓮宗和凈土宗等佛教派系相互融合。自從轉化為地下宗教之後,也逐漸成為民眾反抗官府的精神指引。朝廷原本就有警覺,正好藉此嚴禁這種「魔教」。

稍後,朝廷以「吃菜事魔」和「魔教」稱明教,對吃菜事魔的取締更加嚴酷。常佶一再頒佈禁令,因告發株連,被籍沒流放者不計其數。半年後有官員承認:兩浙州縣在方臘之後,法禁愈嚴,「事魔」之俗,不可勝禁;有人貪功邀賞,血腥鎮壓,往往令一方之地,流血積屍,焚燒殺戮,靡有孑遺。

其實這種鎮壓貌似無所不能,卻意識不到是在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反而迫使異教信徒們協力同心,殊死反抗。

此乃後話,不提。

隻說方月夕向馮居庸辭行,後者再三挽留,依依不捨。

也難怪馮居庸如此,青年時期他走過不少地方,身上頗具江湖習性,最是樂交友朋。但自從迎娶馮沈氏後便似被戴上了金箍,從此遠離江湖。夫妻情深,琴瑟和鳴舉案齊眉方是人生幸事嘛,他漸漸的定下心來經營家庭。

然而自打陳亮登門,馮居庸心中的那根弦似乎又有所鬆動了。陳龍川仗劍走天涯,經年在外遊學領略大好河山,那才叫一個愜意灑脫啊,好男兒當如是。

瞧瞧,男人就是這麼不安分,這麼沒譜。

而方月夕身上的某種氣質更讓馮居庸「著迷」,恨不得天天與之促膝而坐、秉燭夜談,這……過分了哈。(馮過:我的傻爹誒,要不要這麼虎了吧唧的?早晚人把你賣了你還樂呵呵的幫人數錢哈。)

是以,知曉方月夕幾人要離去,馮居庸是千萬個不願意。

但沒轍,方月夕執意要走,說「叨擾數日已是多有不便,交友若居庸兄,某何其幸也」,又稱「嶽州那邊有族親相邀過去謀營生(馮過:嶽陽,洞庭湖,閣下的「族親」是姓鍾吧?)」雲雲,只差說出「羞於寄人籬下」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馮居庸再有不舍也是不好多留,唯有久久嘆息。

方月夕又躊躇著說:「小女年幼,此去路途遙遠,某屬實放心不下……若有可能,小女暫時留在貴處,還望居庸兄照拂一二。待某在嶽州安定下來,自會或親自或遣人前來接小女同去。不知……」

先打感情牌,末了恰到好處的留白,就好比一個人一邊挖坑一邊獻上一大番奉承話,最後作恭迎狀:「坑挖好了,您可以跳了,慢著點,別崴腳了。」

方蘭芝要留在馮家?開什麼國際玩笑?姓方的,咱敬你是條漢子,什麼時代局限性不去說,單就這份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便值得點個贊,可成王敗寇嘛,人貴自知,貴在認清並接受現實,找個地方隱姓埋名(再別叫什麼「月夕」了,這時候還耍什麼個性?)好好的過完下半生不好麽?還「族親」,是去抱團取暖吧。可你這如喪家之犬……嗐,反正雖然你們「系出同門」,但狀況不一,鐘相能容你?更何況,你這走到黑的一條道其實是死路呀,楚王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怕沒等你到地界「天大聖」便歸天了。不過,志趣相投也好,一丘之貉也罷,您二位還真有共同語言捏。一個說「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一個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個「天載」,一個「永樂」;一個「天大聖」,一個「聖公」……

弱弱的問一句,明教到底以何為尊?或者都是自封的,怎麼拉風怎麼好聽怎麼來?

不過,俱往矣,皆成明日黃花了,朝廷一道旨意頒告天下,明教已成邪教:

「自古盜賊之興,若止因水旱飢懂,迫於寒餓,嘯聚攻劫,則措一育方,便可撫定,必不能大為朝廷之憂。惟是妖幻邪人,平時逛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及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以祭祖考為引鬼,永絕血食。以溺為法水,用以沐浴。其他妖濫,未易概舉。燒乳香則乳香為之貴,食菌草則菌草為之貴。更相結習,有同膠漆,萬一竊發,可為寒心。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之方臘、鐘相,皆是類也。」

成不成過街老鼠另說,但明面上「摩尼教」是沒有生存空間和成活土壞的了,僅「夜聚曉散,傳習妖教」這八字就給鼎盛一時的明教性質蓋棺定論,至於北方南國、野市鄉村甚或偏遠的山區還有無邪教餘孽,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對於「方兄」的請求,馮居庸自是沒口子的應允下來。馮沈氏也是讓方邵氏一千一萬個放心,說方蘭芝在馮家一定不會受到丁點委屈。呵呵,一定會把她當半個……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反正會當兒媳婦看待的。

至於方蘭芝本人,則是一直緊緊抿著嘴,不出聲,也不去看父母親。

這是被爹娘遺棄了麽?可憐的娃。馮過心軟,還真見不得這般強忍悲傷、痛也不說痛的委屈模樣。誒,好好的活著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