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仙境
龍虎山景緻與龜峰大致略同,山清水秀,奇石嶙峋。

山並不高,亦少險峻之處,循著山路盤旋而上,時不時的就可見道觀道宮,果然不愧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之稱。

據劉幾介紹,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所在。

河南鹿邑縣是道教鼻祖老子出生弘道之地,太清宮是世界第一座正史記載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宮廟,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

正一道,又稱五鬥米教,形成於東漢末年,也有三大祖庭,龍虎山,茅山和閣皂山。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張道陵又稱張天師,是道教創始人。以法術符咒為主,尊老君為道祖,是為太清派。

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漢時,陝西鹹陽南關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來茅山創建茅庵,潛心修道,採藥煉丹,為民治病,濟世救人,遂將句曲山更名為三茅山簡稱茅山。茅山道教在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

閣皂山位於臨江軍東南的贛江東岸,綿亙二百餘裡,因其「形如閣,色如皂「而得名。道學家葛玄曾於斯修真悟道,後雲遊四海,最終仍回到閣皂山,並在駱駝峰之側修建臥雲庵,築壇立灶,煉丹八載,終成「九轉金丹「。他服丹「飛升「後,被道教尊為「太極仙翁「。葛玄的「仙跡「使得閣皂山成為一名勝,道學家雲集於斯。

而龍虎山上清宮亦建於青山綠水間,雲深不知處。

一行人走走看看,約莫一個時辰後便見得一處建築群,依山傍水,規模宏大,氣勢非凡。站在高處望去,但見裏面豫樟成林,蔭翳蔽日,鳥棲樹頂,環境堪幽。

「這便是天師府了。」劉幾心神嚮往,喜不自勝,道:「因道教興起於山澤草莽之間,道士追求超凡脫俗、清靜無為的境界,因此天師府內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

再移步向前,便見得兩扇朱漆大門緊閉,門楣上掛下「天師府」匾額,側門處的門房伸手示意:「幾位請止步。」

劉幾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禮:「我等乃是今科鄉試考生,從上饒而來,路過寶地,本我教中人,最是敬仰本教張天師,不知能否靚見虛靖先生?」

那門房原本見馮過幾人身著襴衫,氣度不凡,知是有秀才功名的讀書人,倒是客客氣氣的,聽對方貿貿然就想見家主,不由得暗啐了聲「不知天高地厚的酸秀才」,再無絲毫客氣,漠然地擺擺手,讓這幾位拎不清的讀書人速速離去。

笑話,便是江西布政使要見家主,也得提前下帖子約時日,就憑你們這區區秀才便開口要見當今皇帝郡禮賢有加的張天師?讀書讀傻了吧。

劉幾有些難堪,徐元傑臉色黑沉,馮過倒是見怪不怪。

有錢的王八大三輩,宰相的門下七品官。

大昌末年內閣首輔嚴嵩(嗯,接了建「白鷗園」的前首輔夏言夏貴溪的班),隻手遮天,權傾朝野。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嚴嵩位高權重,他的僕人也跟著拽起來。

嚴嵩家裏有個大管家,是管嚴府錢財出入的,這絕對是嚴嵩的心腹。因為嚴嵩信不過外人。這個管家外號「鶴坡」。

因為嚴嵩的關係很多文武大員都對鶴坡很是尊敬,有一個禦史竟然自甘墮落和鶴坡結拜了兄弟。鶴坡過生日的時候擺宴席,朝廷裏面送禮的官員竟然佔到五分之一。

這位「鶴坡兄」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秦楚首輔張居沖的大管家。此人外號「楚濱」,以文人自居,滿朝文武碰見他,都要尊敬的稱呼一聲「楚濱兄」。

朝中兩個給事中和楚濱結成了兒女親家。楚濱過生日,翰林院的一個大學士親自寫壽聯。滿朝文武有一半人給楚濱送去了壽禮。真是赤裸裸的「大楚官場現形記」!

咳,既可子憑父貴,自可奴憑主貴。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貪慾這回事能叫人慾罷不能,但凡有了第一回便會有無數回。

「天師府」的門房可非吃素的,相較於宰相門房也是絲毫不遜色,空口白牙的就想進一等一尊貴的「天師府」?得不帶煙火氣的遞上不薄的紅包才撘得上話。至於「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麼幼稚的話想都別去想,有些事光說到做不到那是啪啪啪打自己的臉。

幾人唯有悻悻離開,劉幾眉頭緊皺,心事重重。

「怎地,見不著偶像不爽啦。」馮過火上澆油一番。

對於馮七郎層出不窮的新鮮詞語,與其接觸久的人早習慣了。

「都是那門房……狗眼看人低……」向來溫文爾雅的劉之道難得口吐芬芳一回,憤憤道:「虛靖先生上善若水虛懷若谷,乃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卻被這門房損了形象。」

他又無比敬仰地說起了本任張天師的生平——

張繼先,字嘉聞,又字道正,生於龍虎山。天師生來奇異,一直到五歲尚未開口說話,一天偶然聽到外面有雄雞啼叫的聲音,忽然失聲一笑,接下來竟然賦詩一首:「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翌日,宴坐碧蓮花上,人皆稱異,為真仙。

第二十九代天師張景端,並無子嗣,而張景端天師的弟弟,也就是張繼先的父親,育有兒子,繼先排第二,故按照天師繼承「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一般原則,應當選的是他的哥哥繼承天師之位,並輪不到他作為第三十代天師的。但這次卻特別與眾不同,按的是「選賢為師」的特殊原則。在家族眾多弟子中,張繼先獨異他人,有仙骨之姿,所以特別挑選九歲的他過繼承襲天師之位,被譽為「神童天師」。

英宗政和年間,山西解州建神祠祭祀黃帝,鹽池忽然出現蛟龍作孽,危害百姓,地方官急忙上報朝廷。英宗皇帝便詢問道士徐神翁,到底是怎麼回事,祭祀怎麼還會惹來蛟龍?徐神翁回答說:「當年黃帝大戰蚩尤,解州正是黃帝將蚩尤殺死的地方,解州鹽池中的水都是紅色的,這便是蚩尤的鮮血所化。如今解州醮祭黃帝,蚩尤的冤魂見之嗔恨,於是化生孽蛟作怪,必須請張天師來降服妖孽,才能使人民得以安樂。」於是皇帝便派人赴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禮請張天師來京城面見皇帝。此時,年僅十三歲的張繼先,臨危受命。

張天師入京以後與徽宗見面,英宗便問:「你住在龍虎山,曾見過龍虎否?」天師答道:「住在山中,老虎是常見到的,龍呢,今天才見到龍顏。」英宗大喜,讓他畫上符來,一邊看符,一邊問道:「它的靈驗從哪兒來?」天師回答:「神氣寄寓在上面,靈驗也就跟著來了。」英宗又問他可知修鍊金丹的方術,天師回答說:「這是山野之人的事業,陛下只要清靜無為,功德同於堯舜,便已足夠。」英宗聽後很是高興,賜宴而出。足見天師情商之高,機智過人。

第二天,英宗才對他說:「山西解州鹽池水溢,民眾遭受災害,所以召你來救治。天師受命以後,拿起一片鐵簡,在上面畫六甲神符,並填入關元帥之名諱,拿著符簡,與弟子祝永佑一同前往解州,降妖伏魔。

皇帝大喜,乃賜號「虛靖先生」,命江束漕臣,即山中度地遷建,賜田以食其眾。復立庵於山之北,為天師修鍊之所,禦書靖通庵額賜之。

張天師得皇帝恩寵,卻志在沖淡,喜在山中曠逸自怡,清靜修道,屢乞還山。作庵於上清宮後,為心齋坐忘之所,徽宗親書「靜通庵」賜之,有亭名「翛然」,並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四方學者,率數千百人。

馮過實在忍不住了,說了聲:「子不語怪力亂神。」

劉幾嘴唇翕動,卻無力反駁。說啥?子曰的不對?天下讀書人都門出至聖先師,敢駁斥「子曰」,豈不是要「欺師滅祖」,還想不想考舉人、進士光宗耀祖了?

精神圖騰啊,人需要信仰,但非盲從。

馮過對宗教信仰並無抵觸亦無偏見,終究是個人的選擇自由,但總得是基於不損害他人利益之上。

張天師自是慈善向良的,但區區一個門房也能仗勢欺人,其他人呢?細思極恐。世上不缺陽奉陰違、打馬虎眼的下司僚屬,上司領導還能整天對著屏幕盯監控不成?

進不了天師府,劉幾顯然受了打擊,興緻缺缺,也無心再去上清宮,怕再吃閉門羹了唄,一行人從另一條山路折回。

山路並不難行,清溪流翡翠,山蔭草木香。天空如碧如洗,泉石清幽,山風拂襟,端的是一處人間仙境。

「呃……」

松林前,巨石邊,搭了一座草廬,馮過見到廬前那人,不由一怔,停下腳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