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方昌盛
「信民兄」如數家珍,將南昌城的歷史變革娓娓道來,倒也說的簡潔明了。

馮過細聽下來,這座「英雄城」的變遷與那個時空的歷史大同小異,所謂歷史慣性確是存在的。倒是「信民兄」說的頭頭是道,顯然是胸有丘壑,話語問旁徵博引,各種歷史典故信手拈來,定是博覽群書的。

這也正常,江西乃科舉大省,名聲在外的文人不勝枚舉,如歐陽文叔、王介甫、大小晏、曾鞏、黃魯直、朱子夫等等,稱雄文壇,人才輩出。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本朝江西地區進入了歷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時期,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之一。由於中原人民南下,江西人民增添了新鮮血液;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大大地推動了本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此時,江西的人口佔到了全國的百分之十。

而在作為文化繁榮參朝物的會試成績中,江西進士數量僅次於福建、浙江,名列第三。

李傳道在為江西人楊萬裡所作的謚告中稱:「竊觀國朝文章之士,特盛於江西,如歐陽文忠公,王文公,集賢學士劉公兄弟,中書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劉公恕,黃公庭堅,其大者古文經術足以名世,其餘則博學多識,見於議論,溢於詞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眾者。」

「文章之士,特盛於江西」「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眾者」,這代表了時人對宋代江西人才現象的基本認識。而李文中所提到的歐陽修、王安石、劉敞兄弟、曾鞏兄弟、李覯、劉恕、黃庭堅等人,除李覯外,其他幾人均為進士家族成員,此足見進士家族在宋代江西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影響。

大定建國以來,江西進士家族有九十九家,含進士二百七拾四人,一門數進士的現象比較突出,甚至先後出現了宰輔十七人,其中宰相(首輔)六人。

文昌江西,名副其實。

八月的南昌城,千萬別小覷了任何一個來此鄉試的讀書人,說不定其中哪一位便是未來的首輔大人呢。

「信民兄」一行數人儘是相貌堂堂,言行有度,倒是令馮過多看了兩眼。對方有所察覺,見馮過著實是個貌美豐姿的少年,可當「人樣子」之稱,暗暗驚嘆,乃微笑示意。

「信民兄」?馮過依稀記得似在何處聽過此名,卻實在記不起來,便未放在心裏。

永和門在南昌城的東面,是此時的省城七座城門之一。

是的,如今的南昌城止有七門。

本地有句諺語——七門九洲十八坡。

所謂「七門」即本朝修建後的七門,分別是:章江門,廣潤門,順化門,惠民門,永和門,進賢門,德勝門。其實按照府城的規格,應該要設置八座城門的,不過南昌城的東北處為龍沙地,故未設門。

那九洲是啥?這指的是贛江的沙洲,南昌位於贛江中下遊,撫河交會之處,所以江中有很多沙洲,九洲」指的是位於南昌區界內的九個洲:新洲、潮王洲、打纜洲、楊家洲、新填洲、黃泥洲、裡洲、黃中洲、大洲。

十八坡,是城區地勢高低不平而形成的,處於高地的稱「坡」,即傅家坡、鳳凰坡、駱家坡、戴家坡、十家坡、總鎮坡、鐵樹坡、槐樹坡、帥家坡、樂家坡、砧頭坡、金雞坡、桃樹坡、躍龍坡、灌木坡、煤炭坡、黃泥坡、十八坡。

除了這一句外,還有另一句俗語是形容南昌城水利湖泊系統的——三湖九津,三湖是指東湖,西湖和北湖;,而九津指的是九條連通城內外的水溝。它們主要用來解決內澇問道。

即所謂「七門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是也。

又有歌曰「挑桶賣菜撫州門」、「推進推出廣潤門」、「接官送府章江門」、「千船萬帆惠民門」、「凶神惡煞德勝門」、「金榜題名永和門」、「槍刀劍戟順外門」。

也是巧了,馮過等人自信州而來,恰是由永和門入城,算是討了個好彩頭,也難怪眾多襴衫書生雲集於此門進城呢。

在吉陽馮氏省城主事馮九成的帶領下,隨著人流進城,踏在三、四丈寬平整乾淨的永和大道上,望著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房屋建築,眾人又是一陣暗嘆。

大昌時,南昌名洪都城,彼時的居民房屋多是茅竹結構,極易起火成災。曾有詩描寫當時火災的慘況說:「頻年秋冬時,烈火每相苦,廣廈千萬間,一時成焦土」「小民懦懦情,常恐鹹陽苣,一夕或數語,惶惶竟無主」。憲宗年間,洪都觀察使韋丹目睹這一情景,便籌集一筆資財,把一些板竹民房改建為磚瓦結構,不到兩年時間,改建的瓦屋達一萬四千餘間,樓台達四千二百間。重新開闢南市和北市兩條大街。經過一番整治,昌代洪都城的面貌大大改觀。

後又經楚、定三百多年數次大改造,時下的南昌城可當「江南都會」之譽。

城內建築盡為青磚黛瓦,間或有那竹木房屋也是別具一格的特色民居。

沿街的商鋪漸次比鄰,當鋪鐵鋪喜鋪轎鋪等不一而足,酒樓茶館瓦子番市等錯落有致,正其肆、陳其貨賄也。

「者者居」乃是一家酒樓,蓋引用的論語中「近者悅,遠者來也」一句取得的店名。有一種之乎者也的意味,對於文人雅士好品酒的而言,正中其懷。

「百花深處」則從詩句「十裡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娟啼」中獲得的靈感,是一個花釀酒店的名字,以花釀酒,以花入名,立意鮮明。

至若「史聚德」、「協同祥」、「恆吉祥」、「常泰豐」、「榮信、「長隆」等等,都可以在某首詩裡找到它們的落腳點。

永和大道盡頭左轉,是丈余寬的孺子街。

聽馮九成介紹罷,馮過三人相視而笑,會意在心。

徐稚,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東漢隱士。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徵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雲:「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

名人效應嘛,自當多多利用,除此之外,南昌城尚有「孺子亭」、「孺子書院」、「孺子書局」、「孺子文社」等,皆有聲名。

領著馮過幾人到了一處院子前,馮九成面帶歉意的說:「六爺月前告知七郎要來省試秋闈,我託了好些關係才租賃下這院子,卻是小了些。不過,勝在離貢院近,倒也方便。」

馮過點頭致謝:「有勞成哥了。」

馮九成連說「不敢」,雖說他與馮過同輩,但嫡庶有別,身份地位非同日而語。族裏極看重的七郎駕臨,他自得好生伺候著。

江西布政使司下轄十三個府,共七十七個府屬縣與一個散州,人口九百萬有餘,書院近三百所,學子數以萬計,文風鼎盛,冠絕大定。國初館閣莫盛於江西,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說。

《大定野獲編》記載了一段故事,用口技的方式形象地說明了江西人在民間的口碑:販薑商人為徽州人即徽商,店鋪的老闆為京師人,兵馬司官員為福建人,禦史為江西人,書辦則是浙江人。這實際把各種職業的地域特徵予以了充分表現:商人中徽商影響最大,所以商人用徽州鄉音;贛、浙、閩為科舉大省,當官者多為進士出身,所以禦史用江西鄉音,兵馬司用福建鄉音;浙江書辦則是紹興師爺的前身,因而書辦用了浙江鄉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江西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江西曆來文風鼎盛,讀書人層出不窮,是科舉大省,也是強省,在大定王朝,這方面,遠勝於昌楚。南昌府「市井多儒雅之風」,吉安府「環吉水百裡之疆多業儒」,信州府「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課子孫讀書為事」。

封建王朝走到大定,商人早已不再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行業,商人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參與國家政治的願望也就變得更加強烈,出將入仕,光宗耀祖是很多富裕起來的商人們對子女們的期望。而江右商幫又是一支非常活躍的國內商界力量。從制度上講,大定政府也不斷為流動性很強的商人提供參加科舉的便利。

在許多商人看來,「有子而不能教之以聖賢之學,使以德行文章顯耀於明時,碌碌為鄉人以終世,豈足貴哉」。通過經商積累財富,以為業儒的經濟後盾,是人們謀求家族顯赫、提高社會地位的一種慣行之途。

江西鉛山的費氏家族就是由經商發家,然後以此為經濟後盾,培養子弟走讀書、科舉之途,再由此進官入宦,因而費氏家族進入政府擔任高官者層出不窮,這其中費宏是為領軍人物。

若問為什麼而讀書,自然是求科舉入仕光宗耀祖。

某種意義上來說,鄉試比會試更為重要。是以,在省城南昌,七、八月的房屋租賃市場最為火爆。無它,蓋因十三府應舉士子雲集於此,真正是一屋難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