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二十章 風物長宜
三人緩步向亭子走了過去,忽同時憶起一事,相視莞爾。

劉幾:「一人乎?」

徐元傑:「二人乎?」

馮過:「堯舜既是一人,澹臺滅明自是兩個人。」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士子不懂裝懂,把「澹臺滅明」當成了「澹臺」、「滅明」兩個人,把「堯舜」當成了一個人,如此無知卻高談闊論,自然被僧人笑話。

這是一則士林野談,聖人「以貌取人」倒也罷了,士子會不知澹臺滅明?莫非其讀的是假書不成?不學無術至斯,那也是沒誰了。

馮過心下一動,咦,靈感來了哦……咳,又有書可以「寫」了。這回就「寫」《夜航船》。此書是那個時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所著的百科類圖書,講述了從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從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等二十大類一百二十五個小類的學科知識。

為何取名《夜航船》呢?夜航船是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象徵,人們外出都要坐船,在時日緩慢的航行途中,坐著無聊,便以閑談消遣。其中乘客有文人學士,也有富商大賈。有赴任的官員,也有投親的百姓。各色人等應有盡有,談話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張岱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

「一人二人」便是此書序中的一個故事,張岱如是說:「余所記載,皆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但勿使僧人伸腳則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前世,馮過乃是偶然間讀得一篇名為《自為墓誌銘》的文章,文中曆數自己有「七不可解」,此外又有「八可稱」「八不成」「六呼之」,作者用近乎遊戲的筆墨,以自嘲戲謔的口吻,寫出心中的痛楚與傷痕。「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乃成紈絝子弟之寫照。

讀罷,馮過深為作者無諱死亡所感,遂查閱相關資料。

此文乃是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張岱所寫,其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長住外祖父陶允嘉家養病,因聰穎善對而被舅父陶崇道稱為「今之江淹」,提出過「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詩意之詩為詩,詩必不妙」等觀點;於天啟年間和崇禎初年悠遊自在,創作了許多詩文;於崇禎八年參加鄉試,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後,避兵災於剡中,於兵災結束後隱居四明山中,堅守貧困,潛心著述,著有《陶庵夢憶》和《石匱書》等。

史學上,張岱與談遷、萬斯同、查繼佐並稱「浙東四大史家」;文學創作上,張岱以小品文見長,以「小品聖手」名世。

至於其所編著《夜航船》,並非高深莫測的古書,而是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四千餘個文化常識段子,這些條目絕大多數都是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所必須熟知的內容。雖然也收錄了一些在那世看似荒誕不經的內容,但這種情趣笑談在此時恰恰是最受歡迎的。

嗯,無關風月蜻蜓點水怡情養性閑散恬淡的《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幽夢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之類,小眾一些的《春在堂隨筆》,正能量的《增廣賢文》,偏兒女一點卻為千古至文的《浮生六記》,鬼怪蛇神的《子不語》,科學的《夢溪筆談》,生澀一點的,《淮南子》《日知錄》……哎呀呀,可「寫」者甚蕃,那就一本本的「寫」。文抄之路其修遠兮,吾將筆耕不停息。

待得走近,「子羽亭」中男女十數人,其中有三位「熟人」,正是先前在城門處有一面之緣的「信民兄」三人。

對方也注意到馮過一行,微微一怔,乃微信示意。

「這倒是位易相處的……」馮過亦是微笑,見亭子裏眾士子正聽一紫衫女子撫琴彈唱,正唱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由啞然,腳下加快,折向另一處。

三人原想著去貢院「參觀」一番,快到青雲街時見有軍士「荷槍實彈」的把守,方後知後覺的省起一事——貢院已是封門落閘了,這才轉至百花洲遊賞。

大定選舉令曰:「鄉試,直隸於京府,各省於布政司。會試,於禮部。主考,鄉、會試俱二人。同考,鄉試四人,會試八人。提調一人,在內京官,在外布政司官。會試,禮部官監試二人,在內禦史,在外按察司官。會試,禦史供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搜檢懷挾,俱有定員,各執其事。」

神宗詔令科場所用推官和知考官須由負監察之責的提學禦史遴選。即對各級考官的選拔也由科道言官來主持,以防止朝中大臣和各類權要人物以己意安插私人為考官。

考官亦稱簾官,有內簾官、外簾官之分。內簾官指主考、同考、內提調、內監試、內收掌等,主要職責是出題和閱卷。外簾官指監臨、外提調、外監試、外收掌、受卷、彌封、譽錄、對讀等,主要職責是負責管理各項考場事務,也稱場官。內外之分,本是為了防止舞弊。

另外,鄉試八月初六日考官們入闈,先舉行入簾上馬宴,凡內外簾官都要赴宴。宴畢,內簾官進入後堂內簾之處所,監試官封門,內外簾官不相往來,內簾官除批閱試卷外不能與聞他事。這也是防止考官串聯舞弊之舉措。

而兩京及各布政使司鄉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其實,也就是這三位心大,將將在開考前一日趕到省城,還悠哉悠哉的瞎轉悠,這是有多自信哪。要知道,好多考生可是提前一個月甚至更早便到了南昌全力以赴的備考,唯恐出了丁點差錯。「頭鐵三人組」哪,哦,還有那「信民兄」三位,正好可以來一場3v3……

不過,正如馮過所言,每臨大事有靜氣,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學會自我調節,身體狀況也好心理情緒也罷,都得處於鬆弛狀態。弦綳的越緊越容易斷,需懂得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事半而功倍也。臨考之前最忌臨陣磨槍,但求身心放鬆。

科舉考試,不僅是學識的較量,還是毅力和體力的較量!

鄉試三場,雖是每日一場,但連續作戰,又何止是身心俱疲?至若會試則更是酸爽無比,三日一場,連續三場九日下來,唯「昏天暗地」爾。箇中滋味,文字不足以道,試過方知,一把辛酸淚啊。

所以說,做任何事,好身體是先決條件。關鍵時刻還得懂得調節放鬆。

就如馮過他們在鄉試頭一天不再啃書本,而是選擇遊玩百花洲。

舉目望去,但見荷花滿湖,萬柳成行,洲上盛開奇花異草,果然不愧為百花之洲。又有四周房舍,參差錯落,似一副水鄉民居水墨畫在眼前徐徐展開。

再往左看,則有百花台,因「百花堤」得名,又因百花堤為曾鞏所建,所以亦名「南豐台」。百花台周圍,鮮花爛漫,景色秀麗。

馮過不由贊道:道:「諸位,這百花洲北側大明湖水光瀲灧,芙蕖映綠;西岸之花園,則四季有春,蜂飛蝶舞;南岸小橋臥波,清溪潺,柳浪聞鶯;東邊矮屋短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此等景緻,非文字足以贊其美矣。」

劉幾道:「改之,此處可有詩句以贊呀。」

徐元傑亦是點頭,美景在前,可以文記之也。

馮過無所謂的聳肩,張口就來:「落霞秋水共一色,孤鶩長天嗚青雲。九曲橋上談心事,百花洲內作文章。綠色持繼陽光港,風物宜將放眼量。為學貴在恆勤早,蓮士早點狀元郎。」

臥艸,還真是……變了個態。

劉、徐二人終究知道馮過的文字功力,隻道:「倒是應景。」

對於好友的故作不以為然,馮過見怪不怪,又慢慢的吟道:「推上百花如錦繡。水滿池塘,更作濺濺溜。斷送風光惟有酒。苦吟不怕因詩瘦。尋壑經丘長是久。晚晚歸來,稚子柴門候。萬事付之醒夢後,眉頭不為閑愁皺。」

此時的百花洲開滿了奼紫嫣紅、五彩繽紛的嬌艷玉英,一朵挨著一朵,密密地盛放著,翠綠的、嫣紅的、明黃的、雅白的……各色的花交織在一起,如同一件顏色絢麗的絲織品。池塘中的水已滿,水愈加極速流動,惹得水花四濺。

這闋詞……劉、徐尚自品咂,背後有人朗聲贊道:「好一闋《蝶戀花》,好一句『眉頭不為閑愁皺』……」

回頭望去,正是「信民兄」數人。

對方倒是爽快,先作了自我介紹——城門見過的三人:「無逸兄」名謝逸;「文珍兄」名俞國寶;「信民兄」名汪革。另有謝逸從弟謝薖,字幼盤;又有饒節者,字德操。

馮過這邊自也介紹一番,對方數人相視而笑:「竟是馮七郎當面,吾等有眼不識泰山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