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熙熙
大定的西北,有王朝名「寧」,國主為李氏。

從面積來論,西寧體量不小,但也不算太大,距北燕、大定相去甚遠。人口數量也在三百萬左右,不算特別多。但是,西寧卻在先後與大定、北燕兩個體量更大的對手對抗之下不敗反勝,並由此揚名,成為一時霸主。

秦楚末年,天下大亂,藩鎮割據,部分實力強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秦楚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這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權雖然實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個國家,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董小宛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五代為正朔而稱王稱藩,其中十個歷時較長且稱王或稱帝的政權被統稱為十國。該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

其間定難軍逐漸獨立,而靜海軍自此脫離中央統治。

先說說靜海軍,即靜海軍節度使,管理交州等十二州。

五代十國後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九月,南漢滅靜海軍。次年,楊廷藝率軍擊敗南漢後,自稱靜海軍節度使,領州事。但他深恐南漢再次派大軍來攻,為了本身的政權不受威脅,隻好臣服南漢,服從南漢的詔諭。南漢大有十年農曆三月,楊廷藝被牙將矯公羨所殺。矯公羨行兇的原因,則是「惡廷藝所為,起所部攻殺廷藝,而代為節度」。矯公羨遂向南漢臣服,但次年被楊廷藝另一員牙將吳權所殺,南漢派軍來犯,吳權亦將之擊退。

後年春,吳權廢除北方封建王朝的節度使職務,自稱為王,建都古螺。

大定開寶二年,吳朝被丁部領建立的「大瞿越國」取代。丁部領是楊廷藝牙將丁公著的兒子,對北方隻稱大勝王,在內部卻已經稱起了皇帝,叫「大勝明皇帝」,建國號「大瞿越」。

定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李公蘊奪權,自稱留後,遣使進貢,被定真宗封為交趾郡王,此為李朝之始。

定難軍節度使,又稱夏綏(銀)節度使,楚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節度置夏州節度使,治夏州。

初曰夏州節度,領夏、綏、銀三州,兼領宥、鹽二州,亦曰鹽夏長度使,廣明初拓跋思恭有其地,賜號定難軍。後李思恭平定叛軍出力很大,加任李思恭為太子太傅,晉爵為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

乾寧二年,李思恭之弟李思諫襲其兄之位,接任定難軍節度使,這也是拓跋李氏世襲定難節度使的開始。自此後,夏州正式成為拓跋部實質上的「割據」地區,奠定了拓跋部脫離中原統治,建立獨立政權的基礎。

顯德元年正月,後周加封李彝殷為西平王。顯德四年冬,李彝殷叛漢歸周,正式接受西平王的冊封。拓跋在五代十國數十年的戰亂中保護了夏、銀、綏、宥、靜等五州免受戰爭威脅,五州之民休養生息,為此後西寧強大並建國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建隆元年,定太祖建國,李彝殷上表祝賀,並且為避太祖父的名諱,改「殷」為「興」,太祖加封李彝殷為太尉,位列三公,後人評:「定初職備三公者,內則趙普,外惟彝興,彝興以藩鎮領之,尤異數也」,拓跋李氏在定初已經確立了其較高的政治地位。

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率部投降大定,並且將夏、銀、綏、宥之地獻於定,定嘉之,授其彰德軍節度使。

李繼捧歸降大定的行為引起其族弟李繼遷的不滿,李繼遷憤而出走,依靠著李氏的威信力,在夏州以北糾集了大批羌族勢力,並以通婚的方式與南山黨項野利氏及燕結成了反定聯盟。燕於雍熙三年封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等官職。

鹹平五年,李繼遷攻陷靈州,將靈州改為西平府。六年,大定在數攻不下的情況下,不得已將夏銀綏宥靜五州歸還於黨項李氏。景德三年,定寧和議,李德明上誓表歸附,真宗乃授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藩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戶,仍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

李德明逝世後,其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大定。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定明道年號為顯道,並開始使用西寧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飾,定兵製,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寧夏文),並頒佈禿髮令。並派大軍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肅州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已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

六年後,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大定不願承認李元昊的帝位,並且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

此後數年,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定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授禮法延祚七年,在河曲之戰中擊敗攜十萬精銳禦駕親征的燕興宗。

二十年前,寧毅宗親政後立梁氏為後,任用梁乙埋與景詢等人。對內整治軍隊使地方軍政分立,文武官員互相牽製。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並於拱化元年改姓為李。對外方面,與定重新劃定邊界,恢復榷場,貿易正常化。對吐蕃多次戰事,佔領河湟與青海一帶,於拱化元年招撫西域城吐蕃首領禹藏花麻。拱化五年,李諒祚誘殺保安軍的定將。十二月,毅宗諒祚去世。由七歲的長子李秉常即位,即寧惠宗。秉常即位後,西寧政局內部動蕩。

大安二年正月,李秉常年十六歲,開始親理朝政,但實權仍操在太后與梁乙埋手中。李秉常是一個十分喜好漢族儒家文化的君主,常向漢民請教和學習大定禮儀制度,準備在夏「復行漢禮」,廢除「蕃儀」。

大安六年正月,李秉常正式下令付諸實施。這一舉動受到梁太后和梁乙埋及母黨勢力的勸阻和竭力反對,李秉常不予理會。

大安七年,李秉常打算用結好的辦法,藉助大定的勢力對付梁氏母黨勢力。李清正準備出使大定時,被梁太后得知,她召集幸臣罔萌訛等密謀,誘來李清飲酒,即捕而殺之,又立即將李秉常囚禁在距興慶府宮五裡之地的木砦。同時下令命梁乙埋與罔萌訛等聚集兵馬,控制河梁要道,斷絕都城與外界的聯繫。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終於傳了出去,一時朝廷上下震驚。李秉常的皇族親黨、左右親信和各地部族首領紛紛擁兵固守所屬城池堡寨,與梁氏母黨勢力對抗。梁乙埋多次派親信持銀牌招諭,曉以利害,但也無人聽命,一時西寧處於混亂之中。

西寧保泰監軍司統軍吐蕃族禹藏花麻,一向對諸梁的專權不滿。當他聽到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後,於大安七年三月,以西寧國主失位,國內變亂為由,向定熙州發文照會定朝,照會稱「西寧皇帝與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殺掉皇帝重臣,導致舉國洶洶,如果此時發兵來討,西寧一定會全國響應。」

危機?是良機好不好。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西寧內訌混亂,即便禹藏花麻言過其實,其中也大有文章可做,收復銀夏十數州,建功立業便在今朝。

崇寧帝雖然治政昏庸無道,但「收復國士」這麼刺激的事還是能將他放在書畫玉石的心思拉回來的。他據此詔熙州知州苗授,派人認真核實後上報朝廷。四月,定保安軍以經略司命令,移文宥州向寧通牒稱:「西寧世代作為藩屬,朝廷也經常賞賜歲幣。近來幾年以來遵從朝廷的旨意,謹慎地履行藩屬的職責,對朝廷恩義已盡。如今聽說國主被太后與大臣挾持,不能專擅國政,也不能知曉他的存亡。今朝廷將派遣賞給國主生日以及仲冬禮物的使臣進入西夏,尚不知道到時和人來迎接,以及西寧現在是什麼人統領。請速來回報。」梁太后見牒後無法作出答覆。

在對待夏國的內亂上,大定有主戰與反戰兩派。主戰派以鄜延路總管種諤為代表,他在上疏中稱:「西寧發生內亂,我們應該興師問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反戰派如知樞密院孫固、知諫院滕元發等人,所持理由是「興兵討伐容易,解決問題困難啊」,主張對西寧採取從政治上分裂他們疆土的策略。

對於反戰派欲行「反間計」而求「不戰而屈人之兵」,主戰派直叱「實乃癡心妄想」、「坐等戰機消逝,實有裏通外敵之嫌,可謂國朝罪人」。這麼一大頂帽子壓下來,反戰派雖不致偃旗息鼓,聲音確是弱了許多。經過大大小小數十場爭吵,大定終於敲定攻夏一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