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零二章 天下攘攘
伐夏已成定局,接著便是關於主帥的人選、出徵兵馬、後勤保障及西戰攻略……的爭搶推諉、出謀劃策……的競爭吵鬧。

這大定朝堂,三日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好比坊間菜市場。

有道是:做啥啥不行,爭功第一名。

滿朝臣工達成共識的是,西寧內鬥不休,國力消耗甚劇,正處於分崩離析的危險邊緣,此次調集人馬西征定必能一雪前恥收復失地,歲賜什麼的就莫再奢想了,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說來可悲,打不過北燕也便罷了,堂堂大定居然還會敗給彈丸之地的西寧,山河破碎不說,還要掏錢買平安,說多了都是淚……

澶淵之盟後,大定每年給燕朝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後又增加至每年絹十萬匹,銀十萬兩,歲幣的名目改成「貢」,再之後又變成每年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而大定以「歲賜」名義每年向西寧輸送的財物,共計包括:銀7.2萬兩,絹帛15.3萬匹,茶3萬斤,共計持續了約48年,共耗費銀345.6萬兩、絹帛734.4萬匹、茶144萬斤。

雖然大定每年都向燕國、西寧提供大量的財物,但給的名目是不同的。大定給燕國的叫歲幣,給西寧的叫歲賜。雖然都是向兩個國家送錢求和,但歲幣是大定給燕國的「保護費」,兩國約定為兄弟之邦,是平等的。而歲賜顧名思義,是賞賜給西寧的。根據兩國約定,大定每年給西寧財物,西寧向大定稱臣,屬於叔叔給外甥壓歲錢的形式。其實說白了,就是大定花錢買個面子,給西寧錢讓西寧叫自己大哥,你拿錢我得面子,皆大歡喜。

不過,大定是出了名的有錢,一兩個縣的稅收就能滿足西寧胃口。在大定統治者看來,每年防止西寧入侵消耗的軍費遠大於歲幣,加上西寧已經認慫,也就勉為其難收下了這個小弟,哪怕這個小弟需要拿錢供著!

從經濟帳來算,由於大定與燕、西寧達成議和,使得國內有時間發展經濟。隨著大定與燕、西寧的通商,兩國財富源源不斷流入大定。也就是說在軍事上大定是矮子,但是在經濟戰爭中,每年從西寧、燕的商業收入已經超過了每年給他們的歲幣!這麼計算下來,北宋還賺了!

呵呵,這算不算終極版的「精神勝利法」?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嗯,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大定,就是這個人,以為自己睡著了,可以屏蔽外界所有事情。

不過,眼下西夏這局勢……一乾「有識之士」彷彿看到了一份諾大的功勞就那麼紅果果的放在那,唾手可得。趨利避害,摘桃子,誰不會?快醒醒吧……哦,不用喚,已經醒了,個個正圓瞪兩眼,捋起袖子併肩子上……啊呸,誰跟你「併肩子」,一邊去,戰場兇殘,刀槍無眼,這份莫大的……危險還是我上吧。正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十八歲後還是一條好漢」。好吧,別說什麼十八歲,太師蔡京眼見著便是耄耋之年,不也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的說「殺敵報國便在今朝」嘛。

首先這掛帥西征的人選便難以定奪,無他,願以身犯險為國死戰的人太多,其中不乏各個派系的大佬。蛋糕總共就那麼大,不好分哪,極難平衡各方利益。

經過一系列討價還價的多方磋商談判,最終定下五路伐夏之策,由太傅童貫監軍事,總領調遣分派。

總體作戰計劃就是各路大軍完成初步戰略目標後,全軍會師靈州,合擊興慶府,一舉蕩平西夏。

這些都是通過邸報詔告天下的。嗯,煌煌大定不能師出無名,乃以秉常被幽囚為借口,興王師以問罪。

馮過還注意到一處細節,「熙河開邊」的主要人物王韶聞知朝廷興兵,力勸不要無事生非,崇寧帝惱怒,把王韶降職,這位功臣一病不起。

說起這王韶,還真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王韶字子純,號敷陽子,江州德安人,進士及第後,曾相繼擔任新安主簿、建昌軍司理參軍等職。後來考製科(又稱大科、特科,好比是如今招的特長生,只有皇帝下詔時才會舉行)不成,就遊歷陝西,訪查西北邊境風土民情,了解了許多難得的地域情報。

治平四年正月,明宗繼位,次年改元熙寧,並在這一年四月,召王安石入宮,一位擁有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遠大抱負的帝王和一位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大臣就這樣團結在了一起。正是有了這一帝、一相的支持,王韶才得以登上歷史舞台。

那一年,王韶向明宗獻上《平戎策》三篇,詳細陳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大略為: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今唃氏子孫,唯董氈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溫之徒,又法所及,各不過一二百裡,其勢豈能與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於洮、河、蘭、鄯,皆故漢郡縣,所謂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種者在焉。幸今諸羌瓜分,莫相統一,此正可併合而兼撫之時也。諸種既服,唃氏敢不歸?唃氏歸則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孫,瞎征差盛,為諸羌所畏,若招諭之,使居武勝或渭源城,使糾合宗黨,製其部族,慣用漢法,異時族類雖盛,不過一延州李士彬、環州慕恩耳。為漢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無所連結,策之上也。

由於該策略與明宗、王安石等變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張相一致,因此得到大定朝廷的高度重視和採納,王韶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之職,主持收復河湟之事。

「擒賊先擒王」,王韶在《平戎策》已經分析過吐蕃諸部的分裂狀態,由於在其中蕃部的俞龍珂在青唐地區勢力最大,王韶便決定先對他們開始操刀。他隻帶數人就直抵青唐,對俞龍珂曉以利害加以勸說,後來成功地使俞龍珂率部十二萬人歸降大定,一些羌人和夏人也望風而降,首次出擊就大獲成功。

熙寧六年,王韶繼續征戰,擴大戰果,先是攻取了河州,在羌人反叛後又擊敗了瞎征,收復河州。又攻下宕、岷二州,疊、洮二州的羌人首領投降。王韶領軍轉戰五十四日,跋涉一千八百多裡,攻取河、洮、岷、疊、宕五州,殺敵數千,繳獲牛、羊、馬數以萬計。王韶也因功晉陞為左諫議大夫、端明殿學士。

在穩定了河州後,王韶返回熙州,又出奇兵大敗羌人,瞎征投降,被押送至汴京。王韶因功被拜為觀文殿學士、禮部侍郎,就連他的兩個兄弟和孩子都被授予了官職。不久,他又被拜為樞密副使,至此王韶可以說是大獲全功,戰績輝煌。

短短數年,王韶自獻策以來經多年征戰,「熙河開邊」取得了輝煌戰果,收復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開拓疆土達二千餘裡,招降羌人部眾達三十多萬。這場戰爭是大定自建立以來八十年間,對外戰爭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勝利。其也被譽為「一代書生名將」。

但之後他因馬瑊一事與王安石產生了矛盾。其後,他又在大定與交趾李朝之間的邕州之役上發言不妥,引發了理宗不悅,被貶知洪州,英宗年間又被降職知鄂州。

王韶經營西境多年,乃是實打實的西寧專家。照理說他的意見應當聽取,但在這滿朝喊戰的節骨眼說什麼「莫要惹事生非」,這豈不是自討沒趣、自己引禍上身?即便朝中有辛棄疾這般的兵部尚書好友說情,也是難逃貶謫。

就這麼一個清醒且敢言的人麽?馮過默默嘆息。這個時空與那個時空歷史軌跡不盡相同,不少歷史事件卻是一般無二,如這「五路伐寧」,不就是那個時空北宋的「五路伐夏」麽?北宋以失敗告終,大定呢?

七月,經過一系列的商討謀定和戰爭動員,大定集中包括熙河路在內的西北軍團的所有力量,分五路伐夏:第一路,由西征軍監軍兼領熙河路、秦鳳軍總管童貫率領,步騎三萬加上吐蕃董氈的三萬騎兵,攻擊目標為蘭州、靈州,如果靈州被友軍攻取,則目標改為涼州。第二路,由鄜延軍種諤率領。鄜延軍九將五萬四千人,另加東京禁軍七將三萬九千人,總計九萬三千人,出陝西攻米脂,取夏州,目標是懷州。第三路,由宦官王中正率領河東軍,步騎共計六萬人,民夫六萬,馬二千匹、驢三千頭,另加民夫五萬人作為後備。先攻取懷州,後渡黃河,進入西夏腹地。第四路,環慶軍由高遵裕率領,蕃、漢步騎共八萬七人,民夫九萬五千人,目標是靈州。第五路,涇原軍由劉昌祚率領,由五萬一千餘名步兵,五千匹馬組成,目標是會同環慶軍攻取靈州。五路西征,全軍總計三十五萬人,民夫二十萬,全加起來共有五十六萬人左右。

一場轟轟烈烈的國戰就此拉開帷幕,大定兵鋒直指西寧,天下震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