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零五章 龜稟賦奇
凡是賭博,是莊家的事業。十賭九輸贏的只有莊家。但是,人們即使明白這一點,也還是要賭。這玩意,正好打在人性的弱點上,被打中的,肯定就迷上了,失去理智,即使家破人亡,也不知悔恨。闈姓的彩金,百分之四十,都歸莊家,只有百分之六十,オ拿出來分給中彩者。在特別時刻,比如被禁查之際,這樣的比例還有變動,莊家即使弄出貓膩來,下注的人也沒有辦法,但依舊樂此不疲。但凡一種賭盤做大了,獲利也就大。自然會吸引一些不是尋常賭徒的人來參與,這些h財大氣粗,參與即是操盤。操盤的方式,跟賭球類似,或者操縱球隊球員,或者操縱裁判。操縱球員,就是操縱參加考試的人。

有一種方式,即找一些程度比較差的小姓考生,這些人事先就不為人看好,然後跟他們說好,找些程度好的槍手替代。這樣的事,多半發生在秀才考試上,因為這種考試,監考比較松,槍手比較容易混進去。考前比較被人看好的考生,只要是小姓,就花大錢收買,讓他們或者臨陣缺考,或者胡亂應付,故意考砸。這樣操縱之後,他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投注,取得出人意料的戰績。操縱裁判,就是收買考官。

但在鄉試乃至會試,幾無可能發生以上情況。

一則到了此階段,正是攀達人生巔峰的最好時機,若無外界施加過度壓力,誰會丟棄這個魚躍龍門的機會?

更何況,對於考場舞弊,常規的處罰有取消考試資格、戴枷示眾、杖責、革功名、充軍,甚至處斬。

昌大中九年鄉試,因出現「漏泄題目」事件,涉嫌考官均受到貶謫,涉嫌考生登科者則全部除名。

昌穆宗時,禮部侍郎錢徽取士不公,所取鄭朗等十四名進士都是無才能的貴族子弟。穆宗獲悉後就讓白樂天主持複試,結果有十人不合格。結果,錢徽被貶職,涉案官員都受到了處分。

楚弘治十二年會試,考官陳敏政將考題賣給舉人宋寅、徐泰等。後經查出,「敏政謫官,寅、泰皆斥遣。」

楚萬曆三十八年會試,考官陳賓尹私下「與名房互換答卷,共十八人。」次年,被禦史彈劾,受到懲處。

楚天啟元年辛酉科鄉試,浙江考生李千秋在考卷中暗藏「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作為關節,通過行賄作弊,考中舉人。事後查明,李千秋被革除舉人稱號併發配充軍,主考官柴謙益也因失察而受處分。

彼時,作弊考生會被杖責,嚴重者會被發配邊疆九年。當時通常每三年一次科考,在邊疆呆九年,若僥倖沒死,回來後也會被除去士子身份,一輩子都別想參加科考。

在科舉制度發展到頂峰的大定,作弊手段也登峰造極,但朝廷的處罰制度也更嚴酷。一旦發現作弊,按照《大定律例》戴枷示眾,杖一百,發往邊疆充軍。為防止夾帶,對考生的穿著有了嚴格要求。例如鞋墊要抽掉,裏衣要脫去,硯台不能太厚等。凡臨場槍手、冒籍、頂替、夾帶、抄襲、傳遞、不坐本號者,立即給其帶上枷鎖,現場示眾。

對於一些已有功名者,例如生員,一旦違規,即革除功名。對代考等舞弊情節嚴重者,往往發配充軍。

如仁宗年間,對三名雇請槍手的童生、槍手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號三個月,然後「發煙瘴之地面充軍。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臉上還要刺上「煙瘴改發」字樣。,廣西士子岑照花了三百兩銀子找人代考,居然得中解元,被揭發後立即被處斬。

理宗年間的湖南鄉試中,湖南士子傅晉賢用一千二百兩銀子買通貢院書吏樊順成、羅文秀,在發榜前「換卷」。將第一名彭峨的試卷偷偷抽出,把卷首的姓名、祖籍、三代等項裁下來,換上了傅晉賢的個人名義。發榜後,傅某得中解元。

意想不到的是,彭峨在考試後、放榜前曾將答卷默寫了一份,送給嶽麓書院的山長羅典。這個無意中留下的證據,使得彭峨倖免蒙冤。而舞弊的傅、樊、羅三人被處死。

然而,即使對科考嚴加管理,也未能防範舞弊現象,更是無法杜絕一些朝廷官員、考官與士子考生內外勾結舞弊的驚天大案時有發生。

鄉試舉人,會試進士,為此不乏有鋌而走險者,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手段層出不窮,防不勝防。但總體而言,也出台了相應的反作弊措施,基本上對作弊者零容忍。但凡發現有作弊嫌疑的,由皇帝下旨,任命欽差,一查到底,不論是皇親國戚,朝廷大員,還是普通學子,一經查出,嚴懲不貸。科舉選仕,尚屬公平公正,也算為天下寒窗苦讀的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八月初一,馮過一行數十人結伴而行,浩浩蕩蕩的奔赴省城南昌。

馮過原本想順著水路悠哉悠哉前往,沿信江順水而下,到鄱陽湖再轉經九江府前往南昌,卻架不住徐元傑、劉幾等人嫌舟船速度太慢,若遇上雨天愈發的遲緩,怕是十天八天也到不了省城。

他馮某人不把鄉試當回事,徐、劉可是卯足了勁要一舉中的的。無它,此科不過再等下科,這三年確是耗不起啊,兩家家境平平,供他們讀書委實不易。

雇了騾車,從橫峰、弋陽、貴溪一路西去,沿途在龜峰、龍虎山稍作休憩調整,順便欣賞欣賞名山美景。

「無山不龜,無石不龜」,龜峰又名圭峰,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譽稱。奇洞成群,共有大小二十八個岩洞。如始建於晉代「中華第一佛洞」南岩石窟、「禪宗古寺」雙岩、「飛來禹跡」龍門岩等。

登山賞景,一乾秀才免不了詩興大發,或低聲吟哦或高聲誦唱前人名篇,如「明發大琛山,龜峰引頸來對面。亭午過戈陽,龜峰縮頭不相見」,又如「形勢如龜稟賦奇,昂頭曳尾向溪湄。石色烝霞紅甲潤,苔痕濕雨綠毛垂」,興緻勃勃,旁若無人。

馮過與徐元傑劉幾還有沈開恆自是結成小圈子遊玩。對了,歲試中三舅沈致信勉強考了個四等,沈開恆卻吊了個車尾堪堪取得鄉試資格,很是興奮了一番。

那個時空,因為小姑一家在弋陽工作生活,馮過去龜峰玩過幾回,但此時遊賞見著的卻是不盡相同的景緻,許是心境不同之故吧。

主峰在三疊龜峰,不算高,三十丈的樣子。峰頂有三石,一石疊於一石之上,形如龜,有頭有腳,三隻腳蹲伏。三隻龜昂首望天,因而得名。

雙劍峰緊靠三疊龜峰西側,石峰拔地而起,峨然矗立,形似利劍,銀光閃爍,寒氣逼人。相傳是東海龍王與楊二郎大戰時失落在此的一對神劍。

獅子峰狀如獅,形態變幻。從正面看,獅坐地上,形體高大,毛絨絨豎起,張開血盆大口,巨牙歷歷可數;從背面看,又似兇猛的回頭獅子,耳、葬、嘴稜線分明,臀肥、背寬,神態威武,昂首長吼。遊人不管從那個方向看,獅首總是隨著遊人目光轉動。相傳此獅是東海龍宮鎮守宮門的獅大將,名吼振,在與楊二郎激戰時,殉職疆場,雖死威不倒,仍然扼守宮門。獅身化為巨峰,一片丹心留人間。

望郎峰位於圭峰東側。相傳有一對年輕夫婦,結婚不久,丈夫被征入伍去打仗,妻子身懷六甲,倚山壁遠望,盼郎早歸,可丈夫一直未歸,她也身化石像。

摩崖石刻共計二百餘條,自中唐至今,歷代名人在龜峰留下題詠、書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線天」一帶,形成石刻長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內側石壁上。自中昌以來,歷代均有題刻。

招隱庵又名尼姑洞。位於靈芝峰北的半山腰上。以岩洞為庵,有狹小的石階可登。洞內有石床、石臼等石具。洞壁上刻的「招隱庵」三個字,是秦楚文興年間彭卿所書。洞外有連雲蹬的題詞石刻。相傳大昌末年,附近有一民女,父母強迫她出嫁,她矢志不從,毅然離家逃婚,潛入此洞落髮為尼。

嗯,相關的傳說出於馮過之口,別問他為什麼知道,總之是合格的導遊。

除了自然景觀,龜峰山還是歷史上佛道儒三教彙集之地。龜峰山的佛教文化以南岩寺為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佛教文化遊覽區,佛教禪宗的發祥地——瑞相寺也在此處,寺內還有昌楚時期的雕像四十餘座;除了佛教,龜峰山的道教文化氛圍也十分濃鬱,存有道家著名的葛仙觀。而儒學疊山書院也在此處。

馮大百科全書每到一處景點便普及一番,屬實博學強記。不過,到了「疊山書院」時,他有些懵。雖然早有心理建設,但這錯亂的時空還是令他稍感不適。

疊山原不叫疊山,因一名人之號而得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