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朱元璋穿越崇禎》第11章 退敵之策
「臣劉文炳有本啟奏!」

突然,劉文炳膝行出列,朝朱元璋跪拜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語氣平和了一些,道:「新樂侯有何建議,但說無妨!」

劉文炳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道:「先前魏大人所言固守待援本是正理,只是因軍中糧餉不足,兵無鬥志,故而當今之計首先要解決兵士的鬥志,不然固守只是一句空言。」

朱元璋聞言,又看向倪元璐道:「國庫中還有多少銀兩,可夠激勵兵士之用?」

倪元璐心中早有準備,見朱元璋詢問,立時躬身答道:「國庫中尚有現銀四萬五千兩,其中三萬兩是樂安公主的喪葬銀,目前可用的銀兩只有一萬五千兩。」

倪元璐的話音才落下,又聽到駙馬都尉鞏永固的聲音響起道:「陛下,此刻大敵當前,臣代樂安公主獻出此銀,同時臣變賣家資,應還可得銀五千兩,願一併捐與陛下。」

「臣剛也粗略核算家資,可得銀三千兩,願奉於禦前,以解燃眉之急。」

這時,劉文炳的聲音再次響起。

「臣願捐銀一千兩。」

「臣可捐銀五百兩。」

......

一時間,群臣踴躍捐銀,好不熱鬧。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這群大臣,沉默不語。

他待眾人都說完,示意他們起身後,才緩緩開口道:「好,眾卿能替咱分憂,咱十分高興。」

「這裏咱只有一點要求,那就是必須是現銀,若再有人像之前般不兌現,咱定不輕饒!」

眾臣聞言,連稱不敢。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除此以外,可還有其他籌餉之法?」

眾人皆知朱元璋的目的,卻是誰也不肯說出來。

「臣有本啟奏!」

李璡見群臣閉口不言,想起朱元璋的知遇之恩,便不再顧申湛然阻攔的眼色,毅然決然地走了出來。

朱元璋見是李璡,鼓勵地點了點頭,道:「好,你給咱說說。」

李璡沉聲道:「臣以為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籌餉只是其中一項。若要解此困局,應分為籌餉、勸降和催援三部分。」

「這三部分中又以籌餉最為重要,因為只有糧餉充足,才能激勵兵士守城和分化叛軍,所以臣建議除號召在朝官員捐銀外,還應要求全城商賈、富戶、士紳等人捐銀助餉!」

隨著他這句話說出,魏藻德、朱純臣、光時亨等人都投來了不滿的目光。

而范景文、倪元璐、李國楨等人則是驚訝之中帶著幾分讚許。

剩下的劉文炳、申湛然、黃尼麓等人皆是一臉擔憂。

李璡雖見到眾人的目光,卻並未理睬,繼續說道:「所得銀兩除了補發所欠軍餉,激勵士氣外,剩下的銀兩應拿去分化叛軍。」

「據臣所知,此次圍城的叛軍雖號稱五十萬,其實能戰的兵力並不多,因為叛軍大多攜家帶口,家屬就佔一半以上。」

「剩下二十餘萬人中,除去匪首的部分親兵,又可分為流民、叛軍和逃兵三類。」

「這三類人中以流民人數最多,不過這些流民本是貧苦百姓,既不通軍事,也缺乏實戰,戰鬥力並不強,所以人數雖多,卻不足為慮。」

「其次是逃兵,這些人大多是歷年戰敗逃罪,或是因軍餉嘩變之人,他們雖從叛軍,忠誠度卻不高,只要叛軍失勢,他們必然潰逃。」

「最後是近三月投降的叛軍,這部分軍隊建制完整,戰鬥力也不弱。」

「不過由於他們投誠不久,加之常年與叛軍作戰,而且與京中不少官員熟識,所以我相信他們在叛軍中的地位應十分尷尬。」

「因此我們真正要對付的也就是叛軍的幾萬親兵,這些人雖然忠誠,但是卻缺乏攻城的經驗。」

「只要我們能做好京城的防務,堅守城池兩日,消磨掉叛軍的銳氣,他們軍心必然動搖。」

「到時陛下可派相關人員前去遊說勸降,若能成功,則能大大削減叛軍力量。縱使不成,也可讓叛軍生疑,為後期勸降打下基礎。」

「最後則是催援,臣記得崇禎二年......」

「咳咳......」

就在李璡要提起袁崇煥救援之事時,站在最後面的申湛然一陣咳嗽。

李璡聽到咳嗽聲,立時反應過來,急忙轉變話題道:「在眾多援軍中,臣覺得寧遠總兵吳三桂最近,兵力也最強,陛下可派專人督促。」

「其次湖廣總兵左良玉和鳳陽總督馬士英,此二人皆有數十萬之眾,陛下也可擲下嚴旨,讓他們入京勤王......」

朱元璋待李璡說完後,又朝眾人道:「眾卿以為如何?」

魏藻德聞言,便示意張縉彥出來反對。

只是張縉彥才遭訓斥,又知道李璡是朱元璋剛封的戶部員外郎,猜測這些可能是朱元璋的主意,便佯裝不見。

魏藻德見張縉彥不動,便又朝成國公朱純臣遞眼色。

朱純臣祖上是朱能,乃是靖難名將,因他戰功顯赫,被封成國公,且世襲罔替。

只是朱純臣雖襲了成國公,卻是個草包,不過仗著手上有些兵馬,時常作威作福。

此刻見魏藻德示意,他大剌剌地走了出來,看向李璡道:「你可曾領兵打過仗?」

李璡聞言一愣,隨即搖頭道:「我雖是武生,卻並未上過戰場。」

朱純臣露出一個果然如此的表情後,又沉聲道:「戰場千變萬化,並非坐而論道可以解決。」

......

李璡剛開始還準備反駁,後來見他說的都是些看似正確的廢話,也就任他去說。

朱純臣見李璡不爭辯,還以為他被自己鎮住了。

又洋洋灑灑地說了一通,才得意地走了回去,卻未見到不少人都皺起了眉頭。

魏藻德見朱純臣說不到要點,心中一陣鄙夷後,又將目光投向光時亨。

他見光時亨目光飄忽,顯然也不願開口。

因擔心此舉破壞了大計,隻得緩緩走出來,道:「老臣覺得其他各條均可行,只有助餉一事尚需商榷。」

「畢竟那些富戶攢些銀錢也不容易,若是強行征餉,老臣怕引起民變,到時反而對守城不利!」

李璡聞言,立時反駁道:「若不得糧餉,其他一切都是空談,況且那些富戶何以能攢下錢財,還不是有賴於皇恩浩蕩。」

「今值此危難之時,若他們還不能為國分憂,那豈不是......」

「草民以為李大人言之有理,若不得糧餉,諸事皆廢。至於魏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

「不過值此危難之時,草民覺得不妨一試,若事有不協,再另做商議!」

這時,申湛然出列打斷了李璡的話,恭敬地朝朱元璋說道。

劉文炳見申湛然站了出來,也急忙上前奏道:「陛下,臣雖不曾任事,卻與唐通有過幾面之緣,願去敵營勸降他。」

鞏永固與劉文炳本是刎頸之交,見他此刻仗義執言,不再避嫌,也上前表示願意去勸降。

兵部員外郎金鉉、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人本以范景文馬首是瞻,此刻見他並未反對,而劉文炳、鞏永固等外戚皆仗義直言,也紛紛站出來,表示願意勸降。

魏藻德見眾人皆支持李璡,而己方的人都沉默不語,隻得緩緩地退了回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