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九章 世榮遠嫁,避過大禍
話說楊萬和他父親,沒過幾天,真就準備了好多彩禮,綢緞、布匹、棉被足足有一大馬車,然後還備了幾壇好酒、幾百斤臘肉外加一千斤大米,又牽了幾隻山羊,讓家裡親戚小夥些,背的背、扛的扛,浩浩蕩蕩一隊人,一連走了十多天,才趕到芭粽山上。

此時世榮一家正在家裡忙秋收,遠遠看著一隊人馬朝山上而來,也不知道是誰要去往何家?正在擺道這隊人馬帶了好多禮品,看樣子是要去誰家提親,也不知道是哪家姑娘這麼有福氣,就在這時,那隊人裡突然有人揮舞著手大喊:「世榮,叫你爺爺快回家!」,這世榮遠遠聽見,覺得像楊萬的聲音,再抬頭仔細一望,發現果然是楊萬來了,頓時高興得立馬放下了手裡的鐮刀,邊跑邊揮著手,朝隊伍跑了過去。

王老太爺見有客來了,也連忙招呼三叔國榮帶人回去升火燒水,弄菜弄飯,自己也朝著隊伍趕去。楊萬見著王老太爺親自來接,心裡過意不去,趕忙拉過楊父,給王老太爺施禮道謝。一群人寒暄了幾句,才高興往家裡走去。

才一到家,三叔早已燒好了開水,給一行人端上來了熱騰騰的茶,眾人圍坐在火爐旁聊了好一陣子,這才提到了提親的事。當楊父說明來意,王老太爺深知楊萬為人做事沉穩,也極為上進,論人品才幹,他其實心裡是很喜歡的,但是這世榮從小就是一個性格大咧咧的姑娘,做事不喜歡拐彎抹角,再加上那雙大腳,擔心她嫁得太遠,被夫家嫌棄,心裡一時也拿不定主義,於是又叫來國榮,問他的意思,這國榮自然是覺得只要人靠譜,即使嫁再遠都不是問題。這王老太爺呵呵一笑,搖著頭對一行人說道:「楊萬的為人,我是很喜歡的。但是我家世榮是個大腳,為人又耿直不會拐彎抹角。我本來希望她就近嫁人,好有個照應。但是你們這麼遠來提親,也足以說明誠意。」,接著又對楊萬說道:「世榮如果嫁過去,你能保證對她好嗎?」,這楊萬趕緊說道:「爺爺你就放心好了,有我在,誰都欺負不了她。我的命就是她救的,我爹娘自然也會把她當親生女兒對待。」

王老太爺「啪嗒」地抽著旱煙,思考了好一陣子才答應了這事。想到從陝西紫陽到這裡也要走十多天,兩家人都覺得此事可以從簡,就不必先提再娶。於是王家又留著一行人多耍了幾日,讓三叔國榮擇一良辰吉日,順便多備些嫁妝,好讓楊萬帶著世榮一起回紫陽。

三叔想著世榮要遠嫁,就連忙讓村裡鐵匠打了一副銀首飾,又讓世榮娘把傳下來的一對金鐲子作為嫁妝拿了出來。又讓人到長石趕製了10床棉被,還買回來了一批布料,看著家裡還剩有不少的錦緞,就讓一眾女眷用錦緞做了被面,又裁製了一批衣物。至於出嫁的紅妝,則托專門的裁縫好好縫製了全身行頭。至於剩下的傢具大件,自己本身就極為擅長,趕緊帶著幾個徒弟用家裡剩餘的木料做了起來,沒過幾天,幾大件就全部備齊了。

到了出嫁這天,世榮既高興,又有點遺憾。高興的是嫁了自己中意的心上人,遺憾的是世忠和世進兩個最疼愛她的哥哥都還遠在上海,無法親自送她出嫁,只有世良和三叔陪她一起去紫陽。在離家的最後一刻,這世榮似乎有預感似的,不住的回頭,盯著家裡的親人們,希望儘力記住他們的音容笑貌,不自覺地,眼淚就刷刷流了出來。眾人笑著勸道:「你還真哭了呢!今天可是你出嫁的好日子,別把妝給苦花了,到時候婆婆一看娶回一個醜媳婦!」,這才又把世榮逗樂了。

沒成想,這一走,幾兄妹此生都沒能再見上一面。

世榮出嫁後,家裡一下子少了個活潑分子,同時世進、世忠都不在身邊,王老太爺心中很是掛念三人,整天唉聲嘆氣。這日,突然有人送來了一份書信,王老太爺打開後,才發現是重慶一好友託人送來的,書信中說重慶的汪公汪雲松是一位有志之士,德才兼備,籌辦的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需要各界大力支援,好友希望王家人也能積極支持一把。這王老太爺頓時就高興起來了,他是極為信任這位多年好友的,也深知培養留學生的重要,這位汪公既然能傾家蕩產去做這事,自家怎麼能袖手旁觀,於是又找來夫人,問清家裡的積蓄有多少?夫人說道:「這兩年捐助縣裡學校,收入減半,加上前些年的積蓄,現在家裡總共只有一萬兩千多大洋!」,這王老太爺笑著說道:「這些錢放在家裡也是放著,說不準哪天還會招來禍事。汪公現在大量需要資金啊,我看我們就乾脆把這一萬大洋捐出來,讓他多培養些人才。」

眾人聽此,大驚,一萬大洋可不是小數,這基本就把家底掏空了。但王老太爺說道:「錢沒有了,只要家裡還有有才幹的人,就能再掙回來。如果家裡沒有繼任能人,這些錢只能成為負擔,遲早守不住的!」。眾人見老太爺心意已決,也就不再勸說。

王老太爺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於是讓人趕緊拿出紙筆,回了書信,讓來人帶了回去。

擔心帶著如此多的錢財上路不安全,這王老太爺就考慮起家裡派誰去送錢合適?老二長年在外面經商,沒有十萬火急的事,肯定是抽不出身;而作為經常行走在外的老三,此刻去紫陽送親還沒有回來;家裡其他人都沒有出去過萬源地界,肯定不行。左思右想,覺得這事不急在一時,還是等老三回來更為穩妥。於是這王老太爺就天天盼著老三趕快回來,每天都要去山頂打量一陣。

好在老三和世良到了紫陽後,雖然楊家一再挽留多耍幾天,但是兩人推卻說家裡還需要人秋收,就沒有多做耽擱趕回來了。國榮也支持王老太爺的決定,這多餘的錢財要花在大事上,無疑汪公興辦學校培養人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說不準今後王家子弟也有出國留洋的一天。於是國榮把一萬大洋藏在幾個木箱夾層裡,上面放上做木工的工具等雜物,按照書信所留大學地址,就出發送錢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