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十章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話說替婦人討回了公道後,眾人就三三兩兩的各自尋找滿意之地。志遠也催促二弟書林好生轉轉,書林先轉了太平縣城附近的山林河溝,又沿河轉到了關壩一帶,發現此地雖然山高林密,但是水源充足,不乏溪流河谷,同時山上各類山珍野獸頗多,土地肥沃,只要適當開墾種植,也足夠豐衣足食養活一家人。

書林興沖沖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哥志遠。志遠問書林為何不在縣城附近找荒地墾荒,書林說:「這幾天觀察山形地勢,發現太平縣城雖然地勢開闊平緩,群山環抱,但有一大一小兩條河流流入此地,下遊出口卻是一線天極為狹窄,恰似葫蘆口,這種地方一旦遇上幾十年不遇的暴雨,水流不出去,極有可能引發滔天大洪災」。志遠深知書林對地理氣候有極深的研究,心疼弟弟最近爬山涉水尋找安居之地,吩咐晚上改善夥食,順便邀請江浙老鄉相聚。後來太平縣城真的發生過幾次大洪水,每次都可以用江海湖泊來形容,也足以證明書林的先見之明。

晚上江浙老鄉陸續前來,大家齊聚之時,志遠告訴大家自己要去關壩的芭粽山墾荒,還告訴了眾人原因。於是眾人也決定放棄縣城附近山地,向其它更為偏僻之地出發。分離之際,志遠向眾人說到:「我等雖安身在這偏僻之地,但不能忘家門志向啊,再苦也要讓子孫讀書,不為光宗耀祖,要為國為民」,眾人深感認同,齊齊承諾不忘江南文士之志、不忘初衷。

要問江南文士之志為何物?士可殺不可辱隻可形容其不畏生死,達則兼濟天下隻可形容其大公無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其本心。大家說到做到,再苦也要讓子孫讀書,在墾荒勞作之餘,各家盡自己最大努力,要麼每個族姓都從族人中選拔私塾先生,要麼幾個族姓聯合起來辦有自己的學堂。

後來的江浙墾荒之人,一路上也聽說了志遠打抱不平獲耕牛的事跡,慕其人品,紛紛輾轉到達此地加入墾荒的隊伍,於是此地多江浙文士,民風向善,喜好從文。再後來,鄰近的陝西等省人口也陸續移民,逐漸到達今天巴中南充廣安等地,又與江浙之地移民混居,文化相融,這也為後來「川東出才子」奠定了基礎,在這偏僻但物產富饒之地,卻人才濟濟、人傑地靈。

一日,正在林間燒荒的志遠一家人,遠遠聽見山坡下一書生模樣的人呼喊:「請問王志遠家怎麼走?」志遠詫異,這天荒地遠的地方,怎麼會有人來找自己?「我就是,閣下有何事?」,書生高興的爬坡上來,笑呵呵說到:「我是浙江餘杭人,姓張名翰林,久聞閣下大名,願與君為鄰」。志遠無奈一笑,說:「墾荒苦啊!你這書生可要在此吃些苦頭啊!」。書生卻說:「有王大哥為鄰,再苦再累也值得!」。看見書生意氣風發的樣子,翰林不禁也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

話不多說,王家人多,第二日就幫書生在一塊荒地上搭起了茅草屋,書生也暫時可以遮風避雨了。接著就一起來到林地開荒,眾人所選的林地旁有一條小溪,這樣可以保障莊稼所需要的水源。只見眾人在坡上用鋤頭刨開幾條一兩米寬的分界線,然後在山坡下點火,火沿著坡地向上燒去,燒到分界線的地方就自然停下了,偶爾有零星火花濺到外面,也會很快被眾人撲滅。接著眾人架起耕牛,把燒過的荒地犁一遍,再用鋤頭把坡地整理成一階階的梯田,幾日下來,終於有了幾畝梯田。「為何要這麼麻煩弄成梯田?」書生不解的問到,志遠就把那日如何遇到山民,山民如何傳授蜀地耕種經驗告訴了書生,原來蜀地多坡地,梯田能更好的蓄水,減少澆水勞作。書生喪氣的低下了頭,這的確不是他擅長的。

忙完這幾畝梯田,眾人接著開荒,他們計劃在這座山上,種上百畝稻田,這樣就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吃穿不愁了。又忙活了二十來日,開墾了約有三四十畝梯田,看著快要入秋了,又趕忙播種了小麥,澆了水。

一日,書生去溪邊取水澆地,突然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湊近一看才發現是一頭黑熊正飲水,嚇得「啊」的一聲驚叫掉頭就跑,這頭熊瞬間追了過去。書生拚命邁開腿,用盡蠻荒之力一鼓作氣跑了百十來米遠,以為甩開了距離,一回頭卻發現熊還緊跟著,於是邊跑邊喊「熊來了」,喊聲驚動了眾人,眾人趕忙用荒草樹枝點起火把朝熊扔了過去,瞬間火勢燒了起來,野獸畏火便也逃了。書生驚嚇過度,大病一場,這日誌遠前來給書生送葯,看見書生落魄模樣便安慰道「近日忙耕種,忘了學業,我們來對一局如何?我出上聯,你對下聯」。書生高興接招,「天作棋盤星作子,朗朗乾坤誰個敢下?」書生不假思索對出了下聯:「地為琵琶路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彈!」,兩人相視一笑。志遠認為書生才思敏捷,才華出眾,要是作為私塾先生,確實萬分合適。於是和兄弟二人商量開辦私塾一事,大點的孩子們只需要農忙時節參與耕種勞作,其餘時間就跟翰林讀書研學,每個孩子每年給翰林大米兩百斤作為學費,這樣翰林也就有了另外的出路。

就這樣,兩個姓氏相互扶持,終於在山間安定了下來。幾年後,他們登上了山頂,俯瞰著山坡上開闢出的百畝良田,不禁感概萬千,這其中的辛酸只有他們知道。志遠找來了幾株柏樹苗,和書生一起種在了山頂,但願後世子孫如柏樹一樣蒼翠挺拔,堂堂正正做人,也希望他們能克服萬難屹立於此,這也就有了後來的大柏古樹,有了王張村,有了芭粽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