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九章 打抱不平獲耕牛,聲名遠播
第二日天剛亮,眾人還未醒來,就聽見有人大呼:「跳河了,有人跳河落水了」,眾人驚醒,志遠來不及穿衣,出來一瞧,一年輕婦人正在河中上下撲騰,昨日販鹽小夥已下水救人,志遠擔心河流湍急,一人下河救人力不從心,便也下水了,兩人連拖帶拉把婦人救了上來。幾位夫人急忙把婦人頭朝下拍背,婦人「哇」的一口就把水吐出來了,然後慢慢有了知覺。

「好死不如賴活著,何苦跳河呢!」「好手好腳,只要不懶總有活路!」「你有什麼難處就說出來,大家幫著想辦法啊」,幾位夫人輕聲安慰到,這時更多婦女也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勸慰婦人。同是女人,當然知道女人難,還是在這偏僻的墾荒之地,一路上的艱辛自不用說!

眼見婦女身著破敗的單衣,頭上纏了塊白布條,志遠大概已經猜到了發生了什麼。這時人群中一小夥說到:「此婦是在此墾荒的湖北人田三之妻,前天我看到這婦人死命的向一群男女老少磕頭,乞求他們給她留條活路。出於好奇心我就上前問發生了什麼,才知道是她的湖北佬親戚在吃絕戶,把她趕出了家門!」。

「此風甚惡啊!我等在途經湖北時也遇到過。絕不能讓此風在蜀地興起啊」志遠決絕的說到,「是啊是啊,這幫天殺的,我等定要為此婦討回公道,誓要扼殺此股不正之風」眾人附和著,江南文人的志氣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於是志遠取出筆墨紙硯,不出一盞茶的功夫,一篇條條在理的狀子就寫好了。於是眾人扶著婦人就來到了縣衙,婦人敲響了鳴冤鼓。不一會兒,縣太爺就升堂問案了。婦人遞上了狀子,縣太爺看了後,不由氣得鬍鬚直哆嗦,盡說世態炎涼,但是親人如此絕情倒是開了眼界,遂命衙役傳喚了被告。

這群被告到堂,卻是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絲毫沒有愧疚之心。縣太爺驚堂木一拍,質問被告為何要搶奪親人財物。這幫湖北佬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不屑的說:「這吃絕戶是我們湖北當地習俗,就是我們自己家的家事,任何人不得過問。我等在太平縣辛苦墾荒,且已入籍,這幫過路之人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眾人怒火不打一處來,紛紛叫嚷著:「搶人家產,逼死良民怎麼就是家事了?」,「我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怎麼就狗拿耗子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們把人逼入絕境不得好死!」但任憑怎麼勸說怎麼講理,這幫人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還決絕的放出狠話「這個絕戶我們吃定了」。

志遠見狀,向縣太爺施理說到:「朝廷遷徙大量人口入川,是為繁衍人口恢復經濟,吃絕戶這等滅絕人性不留活路的做法,於朝廷的初衷不合。再者,朝廷遷徙我等文人士族入川,更是為普化王道,教化民風。此婦人也是他們的親人,不幫助親人在此墾荒安身立命,卻把親人置於餓死凍死的境地,於情於理都天理不容,所以我等並非無事取鬧!只求縣令大人主持公道,勒令他們返還婦人家產!」。

這幫湖北佬眼見自己不佔理,放出狠話「我們遷徙入川墾荒實屬不易,若是縣太爺不認這個理,我等就只有前往他地另謀出路」。縣太爺此時犯起了難,其實他心裏也非常厭惡湖北佬的所作所為,但是蜀地這些年本就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更何況這人跡罕至的太平縣,好不容易有湖北人來此墾荒,怎麼能輕易放走呢?要知道整個蜀地經過這些年的人口遷徙和修養生息,總共也才百來萬人。

眼見縣太爺犯難,志遠毫不猶豫的說到:「若是縣令大人杜絕此風,志遠一家十來口人,願意留下在此墾荒!」,眾文人志士見志遠如此仗義,遂也決定留下在此地墾荒。縣令大喜,當即許了志遠的要求。這幫湖北佬卻一副不服氣的樣子,志遠怕他們口頭上答應背地使壞,準備嚇一嚇他們,於是就說:「吃絕戶乃前朝遺留的歪風邪氣,竟還敢拿來在當朝作威作福?你們難道是對前朝還有念想?」志遠說的其它道理,這幫湖北佬都選擇性無視,但是最後一句話卻讓他們驚了一身冷汗,要知道當朝對於舊朝餘孽那是徹底斬草除根,牽連上關係可是要被殺頭株連九族的!忙說:「不敢不敢」這幫人識趣的下了堂。

事後,縣令單獨會見了志遠等一行人,覺得志遠為人正直,才華橫溢,是讀書人的楷模,決定向朝廷參奏,表彰他們一行人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並且重獎志遠一頭耕牛。要知道一頭耕牛在當時,可是一筆天大的獎勵,這件事風一樣快的傳遍了四鄉八鄰,很多人前來看耕牛,更是想結交這位朋友。志遠經此一事,名聲大震。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