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六十七章 羅官人現身,玩弄是非
接連著兩次寶塔出事,眾人對傳言就越來越深信不疑。第二日下午,知縣聽說建塔接連遭遇怪事,昨夜還被火燒了,就帶著一大群人前來查看,只見塔樓內儘是黑黢黢的炭灰,卻也沒有看出什麼端倪,心愁這建塔之事不成,升遷無望,竟然連起火的緣由都沒有詢問在場的工匠,就皺著眉頭回到了縣衙。這時就有人把那傳言講給了他聽,這知縣也不想深究到底怎麼回事,他隻想要有人儘快把塔子建起來,於是就想借著組織第二次募捐為名,另選一人來牽頭。

於是手下衙役趕快張貼了告示,準備明日在縣衙再次募捐建塔錢財物資,並推選牽頭監造之人。志遠和書林聽說知縣要來接手此事,也不想再趟這趟渾水,趕緊把各位工匠剩餘的工錢給結算了,也把僅剩的一點兒費用交給了周傑,讓他到時候捐了,然後就收拾了東西回家忙著春耕了。

第二日上午,縣衙前擠滿了來捐資的鄉鄰,大家都擔心那水妖興風作浪,硬是從牙縫裡省下了點余錢,拿來捐建鎮妖寶塔。這時,知縣大人也出來了,讓主簿把百姓捐的款項多少一一記錄,然後從中挑選出幾名捐款數額最大的交給他,由他來認命牽頭之人。到了中午,正當眾人等待結果之時,羅官人現身了,只見他穿了一身嶄新的綢緞衣服,精神矍鑠,看上去有幾分貴氣,雖然表面對眾鄉鄰客客氣氣,但是卻也擋不住眼裡的寒光。他對著登記的主簿說道:「我要捐一百兩,幫助鄉鄰們把塔建好!」,說著就從懷中拿出了一大錠銀子,還舉著給鄉鄰們看了看,然後才交給了主簿。眼見其他鄉鄰都最多隻捐十來兩,羅官人捐了一百兩,這主簿立馬拿著銀子告訴了知縣。

這知縣一聽有人捐了一百兩,心想此人是個熱心腸,也沒有打聽這人的具體來頭,就直接來到縣衙前,要見見這人,只見此人穿著綢緞衣服,還有幾分講究,就覺得這人不錯,於是當即宣布:「此次建塔,事關重大,羅官人捐資一百兩,實屬深明大義、造福一方。此次建塔監造之事,非羅官人不成。」鄉鄰看著羅官人捐了一百兩,又得知縣誇獎,就也覺得不錯。

話說這羅官人,雖然有一個官人的稱呼,但其實跟官家並沒有多大關係。他隻讀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能寫幾封書信。倒是他家老婆,會做得一手好菜,為人也精明能幹,一直在縣衙做廚娘,伺候過好幾位知縣。也正因為這層關係,他家跟縣衙裡很多捕頭衙役有交往,他的二兒子還認了劉捕頭做乾爹。因為認識很多縣衙裡的人,辦起事來也格外方便,就有不少人托關係走後門的找他幫忙,漸漸地就有人恭維他,喊他羅官人,他也非常喜歡這個稱呼,於是慢慢的就自稱為羅官人。他們一家最開始的主要收入就是她老婆從縣衙裡撈的油水,慢慢的,家裡幾個兒子,也跟前來托關係的一幫地痞流氓、小偷打成一片,大家都稱他們是羅家大公子、二公子,漸漸地就有了很多不義之財。知曉這羅家底細的人家,走路都繞著他家走,生怕被這羅官人算計,更不允許自家人跟他們家打交道。

話說這羅官人接過牽頭建塔之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募捐所得錢財接管了過來,雖然窮鄉僻壤,但是幾日下來,鄉鄰還是陸陸續續湊齊了幾百兩銀子。他一手負責各類採購花銷,從不讓別人插手錢財之事,要是有人問起,就對別人各種挖苦嘲諷,幾個為非作歹的兒子也不問是非緣由,上前逮著人就打。至此,再也沒有人敢過問錢財花銷之事。

看著被火燒的塔身,他也沒有想著加固,隻象徵性的帶著人去拉了些火磚回來,其實車子裡面全是泥袋,隻外面一圈是磚;去採購木材的時候,嘴裡大聲嚷著要買最好的木料,但實際卻是買了最便宜的被蟲蛀了的木料。然後就趁著人不注意,讓工匠把這些爛木料做成了樓板木梯,又趕緊漆上了漆,最後還把原先火燒過的塔身粉刷了,看起來就煥然一新。

很多人不明就裡,還以為他是個大善人,紛紛對他恭敬有加。當塔建成,要刻碑紀念的時候,他倒是極會拍馬屁,把所有功勞都歸到了知縣身上,說是由知縣募捐所建,自己牽頭協助。

塔正式落成後,鄉鄰們紛紛前來祭拜,看著這塔樣式雄渾,如天神駐守此地,大家頓感心安,都以為這是羅官人的功勞,對他更是尊崇有加,奉為當地楷模。不少人還將帶來的祭品,有雞鴨魚肉、有雞蛋鴨蛋、有香菇木耳等,統統送去了羅官人府上,以求攀上關係,今後好有照拂。

這日,幾個建塔的工匠來要工錢,他家人卻一直說羅官人在縣衙裡忙,等過兩日回來就給,但是一連幾日過去,還是沒有見到人。這日,幾個工匠們合著商量,輪番在他家前門和後門附近守著,只要見到人,大家一起圍住索要。果不其然,天剛亮,這羅官人就準備從後門溜出家去,結果被眾人圍住了,這羅官人卻說:「不就是工錢嘛!我怎麼會拖欠大家的工錢,我建塔都捐了一百兩!」,這幾人卻不屑的說道:「你掙的怕是比你捐的多吧!」,這羅官人卻說道:「我掙什麼錢呢?我可不敢得罪天神貪這點利,那些省下來的錢,還不是送給了那個誰,沒有他出頭募捐,我們縣能建成塔嗎?沒有他點頭同意,我敢亂花一分錢嗎?」,經過他這一番點撥暗示,幾個工匠還真以為他是有苦難言,於是哀求他替眾人討回工錢。這羅官人當即一口答應道:「你們跟著我辛苦了這麼多日,我自然是要幫大家的,我這就去縣衙說道說道,但是如果不成,請大家千萬就別怪罪於我」。這幾人說道:「感謝還來不及,怎麼會怪罪呢?」。

果然到了中午,這羅官人回來了,興高采烈的對大家說:「好消息,上面同意把大家的工錢發下來了,但是只有七成。另外三成我是無能為力了,畢竟人家也要落點油水」。這幾個工匠一聽,要來了七成已是不錯,隨即對這羅官人感恩戴德,還買來酒食感謝。

看著幾人遠去的身影,這羅官人卻是輕蔑的一笑,輕輕鬆鬆又掙了三成工錢,還落了一大堆酒食。

從此以後,這羅家門前門庭若市,不少託人辦事之人,紛紛前來送禮。每逢佳節,也總有不少鄉鄰前來送米送肉,總希望能得到他們一家的庇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