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七十章 羅家鋪子低價收錦,引人上鉤
話說縣裏很多賺錢的生意被羅家接手後,不少店家老闆就離開了此地,要麼帶著一家老小去鄉下開荒種地,要麼去到其它縣城繼續做買賣。漸漸地,留在此地的真正經商之人越來越少,家家戶戶的山貨、香菇、木耳、蜀錦這些,也都堆在家裏沒有人上門來收,鄉民苦惱不已。

這不,眼瞅著每年賣蜀錦的日子就要過去了,還不見人來,大家就每天輪流去村口山頭張望一陣子,生怕錯過了收錦的人,卻沒有瞧見半個人影。這蜀錦可是每家每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沒了這筆錢,一家人的日子就要艱難很多。眼見年關將至,不少人家迫不得已,趕緊背著蜀錦來縣城賣,以為能賣個好價錢,卻沒有一人過問。

一日,這羅官人因為最近又收了幾個鋪子,心情大好,出來轉悠。他在大街上得意地溜達著,東看看西瞅瞅,高興地聽著沿路之人稱呼他「羅官人」恭維他。看著大街上很多人背著背簍賣錦,卻沒有人過問,隨即一個壞心眼兒就冒出來了。

這日,他讓自己布店的店小二貼了一張告示出來,說是羅家鋪子要在七日之後統一收錦。鄉鄰們看到這個消息,高興得紛紛奔走相告,隻待著七日之後帶上所有蜀錦換回銀兩。話說志遠和書林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挺高興的,終於有人出頭來做這件事,就也趕緊讓佳斌和佑民背著蜀錦去縣城裏走一趟。

不曾想到了收錦這一日,店鋪小二隻願意以二兩銀子一匹的價格來收,這與往日價格相差實屬太大,眾人紛紛鬧了起來:「二兩銀子,只夠買匹綢,這可是蜀錦,你們蒙誰呢?」,這店小二卻說道:「這兩年蜀錦的銷路不好,都沒有生意人願意來收,羅官人看著大家日子過得苦,才自己掏腰包來收,到時候賣不賣得出去都還不知道呢!二兩銀子是他定的,你們要鬧找他說理去!要賣的就趕緊過來,不賣的趕緊走,別擋著鋪子的路,等前面收夠數了,後面的可就不收了」。大家一聽這話,也頓時心慌了起來,賣的話確實虧得厲害,不賣的話,拿在手裏又變不成銀子,好多人連聲叫苦,家裏都盼著銀子過年呢。有些要娶兒媳婦兒的人家,急等著用錢娶親,一咬牙也隻得低價把自家辛辛苦苦織的錦賤賣了;有的人家等著錢蓋新房、買耕牛、置辦農具,也只能長嘆一口氣無奈地賣了;剩下的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如何是好。正在大家猶豫之際,羅官人派人來傳話,中午過後,一匹錦只出一輛銀子的價。眾人頓時又炸了鍋,想著自己沒有本事把錦賣出去,都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就都爭先恐後趕緊把錦賣了。佳斌和佑民深知一匹蜀錦在京城能賣50來兩銀子,寸錦寸金,哪有不好賣的道理?這羅官人分明是想壓價,藉此大掙一筆不義之財!於是收起了蜀錦又背了回來。

志遠和書林聽說此事後,也是大吃一驚,這羅官人怎能趁此壓榨鄉鄰呢?正在此時,老張家又帶著禮品上山來拜訪了!還是抱著兩隻白鵝,提著一籃鵝蛋,以及背著新打的糍粑和米酒。志遠不好意思人家年年來送禮,趕緊讓夫人張羅一桌好酒好菜,晚上要同張當家好好敘敘舊,也打聽下縣裏的近況。剛一問起縣裏的情況,這張當家就哀聲連連:「哎呦!大家平日裏如果不買東買西的,都不進城了,那縣城裏烏煙瘴氣的,都怕碰著潑皮無賴沒完沒了!」,說罷,就把各家受欺負的事情詳詳細細地擺了一道,也提到了哪些以前熟識的店家都搬走了,這些店子又都被誰接手了。說著說著,這張當家眼睛猛的一亮貌似想到了啥,他頓了頓就問志遠:「現在我細想有些事,總覺得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比如那些潑皮無賴怎麼就不去找羅官人的麻煩,即使他家同官府有些關係,這些潑皮無賴也不至於一點麻煩不找;另外城裏幾乎掙錢的店家,都被擠走了,而接手之人恰好就是這羅官人,還是低價接的鋪子,難道他真有那麼好心?」,他自顧自的吐槽著,這卻引起了書林的警覺,這幫潑皮無賴後面顯然有一幫人在操控,結合著之前被滅口的人販事件,書林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看這羅官人不簡單,這麼多潑皮無賴都聽從於他,而縣城人販背後的主謀也一直未現身,這都是要有些背景的人才能在縣衙大牢裏,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殺人滅口。之前的寶塔被推倒被火燒,幕後顯然也是有人刻意為之」。聽書林說起此事,這張當家就追問起具體細節,書林一一把事情擺了出來,又說道:「當時在酒菜裡下藥的人,連個面都沒有照一面,看來是有備而來,做起這事如此駕輕就熟,看來是高手,老道得很呀!」,張當家這也才反應過來,這接手寶塔監造之人不也是羅官人嗎,所有這些事情獲利最大的就是他,看來他是脫不了關係。但是這死無對證之事,也只能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猜測,具體還是需要證據才能定論。

待送走張當家後,志遠覺得不能任由此地惡人猖狂、風氣繼續敗壞下去,於是決定給遠在成都的吳師爺修書一封,講明此地情況,看他有無辦法!又讓佳斌和佑民拿了兩匹蜀錦、一些香菇木耳作為禮物送去,要他倆一定親自交給吳師爺。

話說這羅家鋪子低價收了鄉鄰許多錦後,就想著趕緊找人賣出去大賺一筆。想到以前縣裏的商人收了錦之後,都是送到京城去賣,於是讓兩個兒子帶上盤纏,也去京城轉一轉,引一兩個大客商過來。

這兩人到了京城後,找著一些商會,打著低價賣錦的旗號,很快就引來了一大幫客商詢問。眾人問道:「以前都是你們把貨運到京城來賣,今年為何要我們去當地收貨呢?」,這兩人狡黠地說道:「今年收的蜀錦太多,運送人手不夠,鄉鄰們也盡忙著年前建房娶媳婦,實在抽不出來人手。這貨一多自然就便宜,你們要是願意隨我們去蜀地太平縣走一趟,這蜀錦自然是低價賣給你們!」,眾人聽說可以低價賣錦給他們,也心動不已,又問道:「你們說的低價,是多少,說個數總行吧」,這兩人隨口一說:「半價你們看總可以吧!」。聽著這誘人的價格,很多商人雖然心動不已,但是總覺得二人眼光閃爍,且有一股寒氣,不敢跟著去。這二人又說自家是當地有聲望的商人,有鹽引憑信,這倒是引起一中年客商的興趣。這商人自幼走南闖北,憑著幾分膽量和一份兒闖勁兒,倒是打拚出了一份豐厚的家業,這兩年看著周邊不少同行去蜀地淘金,他也想趁著此次機會去蜀地走走,看看有無生意可做。這羅家哥兩趕緊對了個眼色,又叫小二上了一桌好酒好肉招待,酒足飯飽之後三人約定,三日之後就一起出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