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五十章 三上花萼山尋靈藥,萼貝解瘟疫
志遠回到周傑處,趕緊就把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他。書林、周傑聽到事情有了眉目,也是頗為欣喜,兩人決定事不宜遲,立即出發尋人,他倆帶了三四個夥計,挎上乾糧帶了彎刀就上路了。

話說這花萼山離縣城足有百來十裡的路程,衝天聳立的五座高峰,狀若五瓣花萼,故名花萼山。這山地勢奇險,望之驚心,不僅有壁立千尺的懸崖峭壁,也有無數大大小小落在崖底的『漏鬥』,落水洞遍佈峰嶺之間的寬肩部,洞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深不可測,投石聞洞,聽不到回聲。以前山民下山趕場買東西,往返就要走三天,也正是此地偏遠難行,雖然年年征戰,但各路人馬都不願意涉險上山,搜山的人馬全都敷衍了事,因此項氏一族人才躲在溶洞中僥倖存活。

出發第二日下午,周傑書林幾人就來到了山谷口,只見右岸玄天觀,壁立千仞,不可仰視,裸岩熠熠,居中劈掉一半似的;山頂有廟宇,立於崖畔,如懸天際。當地民諺道「陝西有個鐘鼓樓,半截伸在雲裏頭;四川有個玄天觀,離天只有三尺半」正是對此地的概述。左岸雞冠寨,隆起雲中,形若雞冠,峭岩赤壁列陣,猿猴不可攀,自古就是天然要塞,寨牆、寨門遺跡猶存。兩人見此心裏暗道不好,這麼險惡的山勢,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粉身碎骨。

一行人小心翼翼地上了山,摸索著行進。此時山中已是凱凱白雪,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多少年了,從來沒有驚醒過,茫茫山林,看不到絲毫人煙活動的痕跡。一行人無不感到絕望,晚上找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山洞,就在洞口生了火,準備休息,這時,周傑嘆道:「這山裏,別說人影,連個狗影都沒有瞧見,我覺得這麼找下去不是辦法,我看最好還是先下山,問問周邊村落人家再說」,大家都覺得有道理,於是,一行人第二日趕緊下了山,尋到了山腳下一個村落。

這村裏倒是有接觸過山上人家的老人,那老者告訴一行人:「那山上氣候惡劣,本就不適合人居住,再加上地勢險惡、土地貧瘠,根本就找不到巴掌大的平地,村民也只能在陡坡石隙、捧土之地上種些土豆紅薯玉米維持生計。很多人家平時也就一天吃兩頓,家裏也僅有一條遮羞的褲子,誰出門誰穿,因此山上人過得極為窮苦,很多人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偶爾他們也會派一兩個人下山,採買食鹽、鐵器等必須生活物資,但都是拿動物皮毛、土豆來交換,包括你們要找的那個萼貝。這冬日裏,全村人幾乎一天隻進食一頓,其餘時間都窩在被窩裏睡覺,好節省些吃食,那被窩也只是一堆玉米剝下來的殼。大雪蓋著屋頂,又見不到煙火,你們自然是找不著。」

周傑、書林聽老者說這花萼山就產萼貝,自然喜出望外,就求著那老人帶路上山。這老者卻指著自己的病腿告訴眾人:「前兩年打獵我把腿摔瘸了,翻不了那冰天雪地的山溝,但是我家有一條獵狗,幾年前曾帶著上過那項家坪,應該識路,你們牽去讓它帶路就是了」。眾人大喜,趕緊謝過了老者就牽著獵狗又上山了。

那獵狗頗為機靈,見到一行人拉著它上花萼山,自然就知道是要去項家坪,於是帶著一行人按著之前老獵人上山的路線邊走邊嗅著,時不時還抬起後腿灑上一潑狗尿,偶爾遇到幾隻野兔,就狂吠著想追過去,書林趕緊拉回來喂幾塊乾糧繼續上路。這狗體力頗好,行走起來速度極快,眾人一路上累得氣喘籲籲,它卻沒有絲毫停下的意思。就這樣到了第二天中午,終於看見了幾間土坯茅草房,看來是找到人家了。周傑、書林趕緊整理好衣物,敲響了村裏最大一戶人家的柴門,不用說這必是族長家。

只聽屋裏傳來幾聲:「誰呀?有什麼事嗎?」,周傑立即答道:「我等是在太平縣城開鋪子的,此次縣城遭了水災,周邊鄉鄰又感染了瘟疫,咳嗽不止,需要採買一批萼貝靈藥,好救鄉鄰於水火之中。此次多虧山下老獵戶的獵狗帶路,才尋著你們。」等了好一陣子,才見一個滿身補丁的中年男子出來開門,這男子將一行人迎進了屋裏。書林看了一眼,屋裏只有一張木桌,幾條板凳,火爐前並沒有生火,想必這之前一家人都在睡覺。果然一大堆玉米殼裏,窩著一家老小,一老者慢慢爬起來作揖道:「我是這項家坪的族長,聽說你們要買萼貝,可是這萼貝只有在夏末時節才能採挖,此時冰天雪地並不是採挖萼貝的季節啊!」,周傑、書林二人頓時急得團團轉,哀嘆不止:「這可如何是好?鄉鄰們還等著救命呢!」,這時這老者說道:「如果你們能多背些布匹、棉花棉被這些物資上山來,我就通知族人,冰天雪地裡去給你們挖萼貝!」,周傑眼見有希望,趕緊說道:「這有何難?我馬上下山去辦此事,只是鄉鄰民病情危急,大家可否先行動?」,這老者卻搖頭不語,貌似有苦難言。見此,書林周傑趕緊帶人下山採辦物資。

當第三次帶人背著物資爬上這崎嶇險惡的花萼山,即使是周傑這麼精壯的小夥子,也感到精疲力盡,他們不僅帶來了眾多的布匹、棉花棉被,也帶上來了食鹽、大米。這項家族長看到如此豐厚的物資,也是感激不盡,趕緊通知各家各戶來取布匹和棉花,還有棉被,讓各家連夜做好棉襖棉褲,第二天好結伴去山林裡挖萼貝。周傑、書林這才知道一村人冬天都沒有幾件棉襖棉褲穿,所以冬天基本不出門窩在家裏!

第二日,全村男人都來了,只見他們穿著嶄新的棉襖棉褲,腰後插著彎刀,腰旁挎著一個小竹簍子,手裏拿著一把鋤頭。族長一聲令下,他們就三五成群出發了,不一會兒就消失在茫茫雪山裏。到了晚上,一行人才回到村裏,眾人解下腰間小竹簍,把挖到的萼貝全都倒在了族長的桌子上,族長拿來玉米殼和著挖到的腐土,把一顆顆萼貝小心的包了起來,包完一數,足足有百來顆。這時族長對周傑、書林二人說道:「這些是我們憑著經驗,在平時經常挖萼貝的地方找到的,也是我們這個冬天能挖到的所有萼貝了,有一百來顆,你們全部拿去吧!」,周傑、書林自然是感激不盡,這時族長叮囑:「這萼貝必須用它生長地的腐土包裹才能保存,不然就會爛掉,你們一定要注意。另外這萼貝是需要用折耳根水配著沖服,才能發揮它的奇效。」,周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萼貝還需要折耳根搭配,趕忙問到哪裏才能找到這些折耳根,這族長哈哈大笑,說:「折耳根又叫魚腥草,蜀地的田坎、山坡上到處都是這東西,明日天亮了,我就叫人帶你們去找。我們平常經常摘它的嫩葉當菜吃,那根莖生嚼、煮、炒、泡水都可以。此次瘟疫大家病重,我看大家最好把根莖搗爛了,用開水泡著沖服下去。」二人再次謝過了族長。

第二日,兩人也終於看到了蜀地的魚腥草,摘了一段來聞,確實有很大的魚腥氣,二人趕緊挖了幾籠,準備帶下山發動鄉鄰去田坎上再找。一行人帶著萼貝趕緊下了山,不消兩日就回到了縣城。

回到縣城後,周傑趕緊把萼貝磨成了粉,書林也帶著人去挖折耳根。第二日,按著項家族長說的方法,給大家服了下去,果然,慢慢的,大家的咳嗽癥狀就逐漸減輕了,十來天后,終於痊癒。

話說後來,知縣大人將此事奏稟了總督,總督又派人將萼貝作為貢品敬獻給了皇上,從此,萼貝就被列為了朝廷貢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