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二十九章 籌建商隊忙,擬借路荔枝道
話說土八哥一家,自從聽從了雪雁的安排,早已在四月下旬就豐收了一波土豆,5月種上的紅薯,雖然也遇上了乾旱,但是紅薯耐旱,再加上8月份的雨下得及時,減產不多,十月份也算是豐收。雪雁和大牛娘為了更好存儲,將大部分收成製成了薯乾,之後放進細麻布口袋裏,堆放在閣樓上,隻留下了一小部分供來年家裏人播種和食用。鄉鄰們見到雪雁家大荒年裏還有如此收穫,羨慕不已,也套著近乎想用棉花或者大米來交換薯乾。雪雁想著遠親不如近鄰,自己受傷那日,各位大叔大嬸也來照顧過自己,如今自己家也有多餘的,自然是答應了。10斤薯乾,就能換回1斤棉花或3斤大米。不出幾日,雪雁家裏就有了幾百斤棉花,近千斤大米。看到這些米和棉,一家人樂開了花。這時,雪雁想到了李老爺家今年也受災了,趕緊讓大牛送一擔過去。

正巧了,志遠也來找李老爺商量事情,才進門就碰到了大牛送東西過來。知道大牛家豐收後,不由得感嘆雪雁真的很會操持!一番問候誇讚之後,自然是說到了正事上。

志遠告訴李老爺,想趕在寒露前把鄉鄰們這兩年織的錦收上來,然後組織人馬去京城賣掉,故此需要一批壯小夥、馬匹和馬車。

對於入京賣錦這事,李老爺自然是大力支持,直接說道:「我家小兒子文雙,力氣還不錯,到時候你直接帶去,幫你運貨算帳都沒有問題!只是籌措馬匹車輛這事,我認為還有待考慮!」,志遠自是一愣,忙請李老爺指點迷津。李老爺緩緩說道:「蜀地路險坡急,很多路馬車根本無法通行,只能靠人肩挑背扛,馬車反而成為了負擔呀!我知道有一條古道,叫荔枝道,前身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間道』。據說諸葛亮入蜀後曾屯兵太平縣,據險防禦曹兵,劉備取漢中時,就有『大兵發葭萌,照烈由廣元、寧羌,正道入;張恆侯從定遠、西鄉間道而進』的記載。到了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時,為了能夠讓楊貴妃吃上新鮮的荔枝,曾命蜀、粵、貴、閩四省官員在『間道』基礎上,開闢一條專為貴妃運送荔枝的禦道,這就是『荔枝道』。而這條著名古道就是從咱們太平縣竹峪鄉經陝西鎮巴至西鄉後,進入『子午道』到達西安。這一路程有兩千多裡,你可叫上幾十個小夥子背著蜀錦出川,到達關中平原或者西安後,再雇傭馬車把貨物運至京城,其他人返回!」。這時志遠恍然大悟,起身向李老爺深深鞠了一躬,說這是替鄉鄰們道謝了。大牛見此事事關重大,也說道:「也叫上我,肩挑也好,背扛也好,我有的是力氣!」。見大牛如此爽快,志遠心裏感到無比欣慰!

吃過晚飯後,志遠粗略算了一下,200來戶人家,按照每家2匹來算,也應該在400匹左右。而一個壯小夥,長途跋涉,一個背簍最多背著20匹錦,這樣算下來至少需要20人左右才能運出去。見人手不夠,此時李老爺又把消息放了出去,看周邊人家誰願意一起背貨到西安。

第二天,家裏就來了好多小夥子,個個圍著志遠,想讓他帶著一起出去開開眼界。志遠自是笑著回答到:「背著一大背簍錦,要走幾千裡,你們以為出去耍呢?出去的時候白白壯壯,回來的時候黑黑瘦瘦,爹娘可別心疼哦!」,眾人隻笑不語。志遠數了下人數,有16人,加上周傑、佳斌、佑民、大牛、文雙和自己6人,總共22人,想著中途有人累了或者傷著了,有人可以換把手,於是決定全帶走。接著志遠告訴眾人:「此次行路艱難,各自要準備好換洗衣物、吃喝的乾糧、牛皮水袋和布鞋,布鞋最好多帶兩雙。我們就定在寒露前三天集合,你們到時候就在李老爺家等我。」

交代完事情後,志遠又匆匆趕回了芭粽山,此次路途遙遠,花費應該不少,他要帶上一行人足夠的川資費用才行。他們入蜀的時候,曾從魚肚中偶然獲得一筆意外之財,此時正是用上之時。回到家,一家人連忙問事情進展,書林就一口氣把同周傑約定的出發日期和李老爺指點的路線告訴了大家,並讓大家一起湊點川資出來,大家自然是把所有家底都交了出來。

志遠夫人正在房間內準備包裹,志遠進來了,說道:「換洗衣物不用準備多少,隻一套就夠了,把那件棉袍帶上,再多帶幾雙鞋上,我怕路上小夥子們鞋磨破了不夠。」志遠夫人把所有衣物的口袋都縫了又縫,特別是內裡裝川資的口袋,還加了一根繫緊的繩子!打包好衣物包裹,又去準備口糧,她用布袋裝了年糕、炒黃豆、炒麵、肉干。最後就把所有東西裝背簍裡了,衣物包裹放在背簍最下面,上面是口糧和水袋,最上面就可以放上一捆蜀錦行路。正當志遠背著背簍要離去,這時志遠夫人擔心丈夫在外錢不夠,就把自己家傳的玉鐲摘了下來,交給志遠,志遠推卻了,說到:「這是你家傳的,就留著吧!」,夫人自是不依,說到:「在外開銷大,不比在家,如果不夠,就拿去換銀子!如果用不上,你帶回來交還給我就是了!」。志遠稍微猶豫了下,還是決定帶走了!此次辦的是鄉親們的大事,必須有所交代,做好充足準備也是必要的。

籌集完路費,志遠背著背簍匆匆往縣城趕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