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一百二十八回 山河破碎英雄落
四月,涼州漢陽郡冀縣(漢陽郡治)大軍雲集。刺史耿鄙自去歲上任以來,便一直在涼州六郡招兵買馬,以圖與叛軍一戰。

如今他陣中雖皆是數月來新募之兵,卻不乏先伏波將軍馬援後人——馬騰,這般善戰之將。

太守府中,漢陽太守傅燮心事重重:涼州連年戰亂,災禍不絕,可謂民不聊生。新刺史上任非但不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反而急於用兵,此乃自取滅亡之道。

於是對著上首的耿鄙說到:「使君到任涼州,施政日淺,百姓尚未得教化。若倉促用兵,賊聞大軍將至,必定萬眾一心。邊郡多驍勇,鋒銳難擋。而我軍乃六郡新合之軍,上下尚未和睦,萬一軍中生變,恐追悔莫及。不如就此罷兵,修整軍隊,多施德政,明確賞罰。賊軍見我等示弱,定謂我軍怯懦。而我軍依城而守,料其亦不敢輕易攻城。如此一來,既可暫緩涼州局勢,又可麻痹賊人。」

傅燮說得婉轉,心中卻道:耿刺史爾只顧招兵買馬,卻任由手下親信治中從事程球貪贓枉法、以公營私、禍亂地方。如今涼州士、民早就對爾等怨聲載道。此時若起戰端,必生禍事。

耿鄙雖然曉得傅燮所言的道理,卻也有自己的想法。別看傅燮現在恭敬,那是因為自個兒頂著一個察州的差事。刺史畢竟不過是個秩六百石的官兒,以漢官例,若無意外,得九年以上才有機會升遷二千石太守。如今不趁著戰事撈些軍工以為升遷之資,更待何時?

猶豫之間,耿鄙一時也無主意。

傅燮見狀又勸到:「今涼州叛賊雖眾,然派系林立,而韓遂殺將奪權,亦定不得人心。若待戰事稍緩,則其中必生內鬥,群惡爭勢之下,久而久之,定將離心離德。屆時,使君出其不意之下,率已整之軍,已教之民,而討成離之賊,其功可定也!」

所謂上兵伐謀,傅燮一舉之中蘊含緩兵、驕兵、離間三計,實乃勝戰之法。耿鄙亦有些心動,幾乎便要應了此事。

奈何,二人說話間,意外驟生。

「使君,使君,大事不好,酒泉太守黃衍,反了!」

看著闖進門來的陳球,傅燮不禁心頭一顫,他曉得自己方才的一番努力,怕是要付諸東流了。

果不其然,那程球撇了一眼傅燮,露出一個隱匿的奸笑。這才對著乍聞噩耗,幾乎癱坐的耿鄙進言道:「使君,為防諸郡有變,為今之計,唯有火速出兵,討伐叛逆,也好震懾郡縣。」他是惟利是圖、急功近利之人,出兵鎮壓叛亂無疑也是他快速升遷的通路。

「也只有如此了!」

「不可!」傅燮幾乎在耿鄙說話的同時出言阻止到。

「府君莫非也欲效仿那黃衍不成?」

「你,血口噴人!」

「嗯?」眼見二人要起爭執,耿鄙以毋庸置疑的口氣製止了二人,道:「我心意已決,明日出兵,討伐叛軍,傅太守莫要多言!」

「哎!」傅燮長嘆一聲拂袖而去。

數日後,當耿鄙大軍至隴西狄道縣時,軍隊發生嘩變。耿鄙、程球亦先後為涼州別駕從事所殺。傅燮當日之言,竟一語成讖!

話說二人既已梟首,原耿鄙大軍在司馬馬騰的率領下,叛降了韓遂,其後直奔漢陽而去。而本為漢陽人的王國,則先一步包圍了冀城。

連年天災兵禍,涼州諸郡本就缺糧,加之耿鄙大軍出徵調用。不出半月,冀縣糧盡。

時叛軍陣中有北地(郡)匈奴數千騎,知城中窘境,因感念傅燮往日恩德,共於城外叩首流涕,以求其開城投降,送其歸鄉。

然而,他們終究低估了我漢人的愛國之心與文人氣節。

此時此刻,硝煙四起的冀城中,看著傷痕纍纍的一眾士卒,傅燮正做著最後的戰前動員。雖然東漢太守,文武界限不清,但對於文官體系出身的他來說,數十斤的甲胄在身,略顯稱重,然而他卻無暇他顧。

「腳下是故國家園,身後是父母妻兒。今叛賊雖眾,而糧秣亦盡,然值生死存亡之際,我等既受萬民之供,又食朝廷之祿,自當為民盡責,為國盡忠。雖十死無生,亦當奮勇向前。以保百姓太平,國家安危。本官今日欲死戰到底,爾等可願與我同往?」

一個勤政愛民,廉潔公正的官員,即便受盡排擠,然關鍵時刻,卻能得到百姓與士兵的支持。這,便是民心。

「死戰!不退!」「死戰!不退!」

滿目瘡痍的翼城內,爆發出空前一致的吶喊聲,不僅僅有郡中士卒,還有許多自發加入的百姓。

「大人(父親)!」匆匆而來的,是傅燮十三歲的兒子傅乾。他曉得自家父親性格剛烈,有古人之風,斷然不會開城投降,於是趕來勸道:「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廷。今涼州皆末,今後恐不足以自守。此刻宜聽羌、胡之請,先還鄉裡,以待有道之君而輔之。」

話音方落,傅燮感嘆道:「汝知吾今日必死邪?聖人通達權變,其次堅守節操。紂王暴虐,伯夷仍守臣節,不食周粟而死。今我等生逢亂世,不能養浩然之志,食君之祿,難道還欲避其難乎?既為此間太守,身以無處可走,必然死於此間。汝有才智,當刻苦勤勉!此外,主簿楊會,吾之程嬰也,乃可托之人,吾死後定當照拂於汝。」

傅燮說完,朝傅乾身後楊會抱拳示意。楊會自然曉得對方託孤之意,強忍眼中淚水,躬身拜禮,哽咽道:「明公……」

傅乾早已哭成淚人,跪拜在傅燮腳邊,抽泣道:「今生…嗚,難盡之責…嗚,願…來生再…嗚,再為大人…膝下盡孝…嗚。」

傅燮沒有再去看他的愛子,而是眼神示意楊會將其帶走。他心中此刻縱有千般不舍,然國家之前,又豈有個人兒女私情?

城外再次響起了勸降聲:「今天下已非復漢有,南容何必執迷不悟。若此刻投誠,當為我軍屬帥。」

傅燮聽得出,這是他的同僚,不,確切的說,是曾經的同僚,先酒泉太守黃衍的聲音。一股無名的怒火油然而生,他不禁手按利劍,大聲斥道:「若剖符之臣,何以反為賊說?」

…………

冀城的城門,在涼州眾叛的翹首以待中打開了。然而,他們並沒有等來象徵投降的白旗。而是迎來了一次,實力懸殊、極不理智的自殺式衝鋒。

大漢漢陽郡太守傅燮揮劍指天,一馬當先,口中嘶吼著:「死戰,不退!」

身後的旗手,扛著殘破的漢字軍旗,緊隨其後,用同樣的:「死戰,不退!」回應著那位受人敬仰的大漢忠臣。

再身後,是拿著環刀、長戟的士卒,以及更多舉著的叉、尺、鎬、棍的百姓們亦響應道:「死戰,不退!」

來不及反應的黃衍,早被傅燮一劍斬殺。他怎也想不到,那傅南容明明不過一介書生,竟如此悍不畏死?

而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漢軍沖入的敵軍陣中。

喊殺聲並未持續太久,片刻後,冀城外又回復了平靜,彷彿之前一刻的喧鬧從未發生過。唯有天邊那被落日染得通紅的晚霞,似在見證英雄的落幕。

中平四年五月,漢陽太守傅燮戰死,冀城失陷。此役過後,韓遂、馬騰共舉王國為主。其後不久涼州全境失陷。而東漢朝廷,無力收復,幾近放棄涼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