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六十四回 加官晉職人情多
侍中屬少府,無常職,掌侍天子左右,顧問應對,多為加官,亦可為正官,如朝中傅燮、伏完。秩比兩千石。羊安此時不過十六、七歲少年,又新晉入朝,卻貿居高位,殿中群臣自然議論紛紛。

那馮方當即安耐不住,出班奏道:「啟奏陛下,侍中乃天子近臣,顧問左右,非博學無以應對,羊安年輕識淺,定難勝任。況其方入朝中,功績不顯,貿然輕封,恐難服眾。」

司隸校尉雖同為比兩千石,又掌監京師百官,然東漢近萬官員,唯侍中,居禁宮之中侍中廬內,其地位可想而知。按禮這司隸校尉見了侍中須先行拜禮。這又教馮方如何自處?他今日處處針對羊安,本就是與他泰山羊氏有些恩怨。

又聞張溫奏道:「歲小而居高位,本朝少有先例。」他沒甚私心,隻覺高官輕授,未免草率。

劉宏淡淡看了一眼殿中諸人,群臣反應早在其預料之中,卻不急著說話。

倒是回過神來的羊安,已是一身冷汗。先救皇后、公主,後為朝廷定策,他自認確實有些功勞,卻遠未及侍中之位。這薄功厚封,難免不引人嫉恨。天子這般將自己架在火上,怕與自己方才言行不無關係。他此刻心中後悔萬分,忙道:「臣本輕薄少年,得陛下垂青而入省中為郎。此番為朝廷出謀劃策,隻為陛下盡忠,以報君恩浩蕩,不敢另圖高位。恭望陛下鑒臣之拙,收回成命。」

劉宏這才不露痕跡地揚起嘴角,心中竊喜道:算你識趣兒。他今日假意授羊安侍中,一來是告誡群臣,這人是朕的人,爾等莫要打甚主意;二來亦是敲打羊安,朕能捧你,亦能貶你。至於侍中之位,不過是告訴群臣,朕要把羊安留在朝堂上,爾等看著辦。當然他也並非按得甚好心思,司農部丞不上早朝,朝堂之上,凡事自有大司農扛著。他卻要讓羊安每日直面群臣詰難。

「啟奏陛下,臣以為侍中之位非比尋常,不可等閑授之,不若加給事中,陛下以為如何?」袁隗雖是垂垂老朽,這揣摩君意的本事卻是無人能及,隻一眼便看穿劉宏心事。

給事中屬少府,官兒不大隻六百石,卻需每日上朝。雖自光武帝(劉秀)之後便不常有,此刻卻是最合適不過。劉宏心下滿意,道:「如此,便依後將軍。」

直到此時,羊安心中總算大石落地,不防劉宏又道:「蔡邕教的好徒弟啊。」說著他長舒一口氣,彷彿在懷念故人。羊安卻再難分辨真假。

隻聞劉宏又道:「一別數年不見,朕頗是想念啊,蔡邕此時身在何處啊?」

羊安不曉得天子在問誰,不敢貿然回話。幸好,劉宏身旁小黃門回道:「稟陛下,蔡中郎此時身在揚州。終日撫琴念書,悠閑的很哩。」

劉宏道:「大丈夫抱經緯之學,豈可空老於山林之中,傳朕旨意,宣蔡邕即刻進京,他既教得羊部丞這般的弟子,朕便讓他做個博士祭酒。」

說著,劉宏也不停歇,又道:「宣廬江太守羊續遷南陽,南陽太守秦頡遷廬江。」

見劉宏提到羊續、蔡邕二人,羊安當即生出惱怒,心道:這敲打還沒完了?可終究是敢怒不敢言。卻不知劉宏此舉,雖確有敲打羊安之意,然其對蔡邕亦是情真意切。他平生最好辭賦,而蔡邕又是此間大家。至於羊續,南陽、廬江雖同為郡國,卻有上下之分。南陽領三十一縣,人口超二百萬,自東漢始便是天下第一大郡,汝南亦在其之下。此番看似平調,實則卻是暗升。況南陽有疫,劉宏此舉亦有意讓羊續救火累功,日後也好提拔。

之後劉宏遷伏均為議郎,總算也讓其揚眉吐氣一把。又以劉虞為使,巡撫地方募捐事。命左車騎皇甫嵩討涼州叛逆,中郎將董卓為副。直到這時羊安才知道方才聲援自己的虯髯大漢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董卓。

說起董卓,乃是董仲叔八世孫。董仲叔孫董恭曾列九卿,其子董賢為哀帝男寵,二十二歲便列三公,為大司馬。及哀帝駕崩,太皇太后王氏掌權,董賢因懼王氏(王政君,王莽)迫害,於家中自縊,其家族榮耀便止於此。董賢死後,其長兄董儼然避難於隴西。至儼然四世孫,董卓父董君雅時,隴西董氏已家到中落。君雅僅為潁川綸氏縣縣尉。董卓亦因出身潁川而表字仲穎。

當然董仲舒的另一支後代,東漢著名的強項令董宣的後人,河間董氏,此時卻是風光無限。董宣孫便是當今天子的生母,太后董氏,曾孫董重官至衛尉。不過隴西、河間兩家血脈早相去甚遠。

據說這董卓年少時有俠氣,但在羊安眼中,這俠字意義甚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次者懲惡揚善;末者好勇鬥狠,為禍鄉裡,謂之任俠,其實便是小混混。羊安自然不曉得董卓的俠氣是哪種。但他曉得依漢律擅殺耕牛者,論罪當誅。所謂三歲看到老,那董卓宰牛以宴羌人,固然俠氣乾雲,卻亦見其自幼便對國法無敬畏之心。

不過,羊安不知道的是,他這隻小蝴蝶無意的輕扇翅膀,歷史的進程也悄然發生了改變。蔡邕本應在董卓篡政時才還朝為官。羊續亦應是中平三年,南陽兵亂,太守秦頡被殺後,才被派去救火。而皇甫嵩大軍本該因補給不利而堅守長安,此番出征卻是接連打了幾場勝仗,當然這是後話。

待散了朝,眾臣退出德陽殿。羊安見鄧盛從身旁走過,忙駐足拜禮。卻不想鄧盛也停下腳步還了一禮,羊安頓時受寵若驚。卻聞鄧盛直截了當道:「部丞閑時,不妨往老夫府上一會。」他本就是直來直去的個性,此時又居上位,言語中自然少了客套。

面對鄧盛拋來的橄欖枝,羊安也不客氣,直言道:「謝太尉,待此番安排好住處,下官定去府上拜會。」

鄧盛聞言,也不寒暄,拱手便走。羊安目送其遠去,方待起步,又聞身後傳來「部丞留步。」轉身一看,正是那董卓。

見羊安轉身,董卓忙上前兩步,拱手笑道:「恭喜羊部丞,此番加官晉職。」

「謝中郎將,安亦願中郎將此番旗開得勝,凱旋而歸。」羊安說著,躬身欲禮。卻被董卓一把托住手臂,又聞其熱情道:「部丞何必客套,某見部丞,如知交故友。部丞有暇,不若往舍下一聚?」

羊安因歷史的惡名,先入為主,自然不願與其往來,卻又不敢得罪對方。正當兩難之時,卻見李孝匆匆而來。

李孝何等機敏,隻道:「羊侍郎,你怎還在此處耽擱,畢貴人已等候多時了。」這才對董卓見禮,道:「不知中郎將在此,奴婢給將軍請安。」

董卓見狀,拱手還禮。他雖不待見宦官,然此時天子尚在,宦官勢大,何況他亦在京中為將,手無重兵,尚不置於飛揚跋扈。

李孝又道:「畢貴人尋羊侍郎有要事相談,董將軍看…」

董卓雖心中不滿卻無可奈何,隻道:「汝自帶部丞去了便是。」

羊安聞言,如蒙大赦。

李孝知羊安此番覲見得加官晉職,瞧了一眼對方,向董卓告退一聲,這才領著羊安離開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