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一百一十四回 新官上任一把火
看著甄府正堂圍圈擺放的桌椅,羊安著實有些驚訝,竟摸著靠椅扶手,脫口問道:「這?」

甄儼答到:「聽聞天子宮中使用,正好中山有商賈販售,家父便買了置於府上。聽說正是縣君的奇思妙想。」

他最後語氣怪異,羊安聽著彆扭,卻也並未多想,隻謙虛道:「雕蟲小技,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那甄儼也沒再接,隻道一聲:「縣君請!」便伸手示意羊安入座。自己則與羊安對向而坐,將正中之位留給了母親劉氏。

三人既已落座,那劉氏開口問道:「縣君今日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羊安道:「此來毋極之前,執金吾甄公曾有家書一卷,托在下送來府上。」說罷,羊安從懷中摸出一卷竹簡。又道:「說來慚愧,本該早些拜訪,奈何府衙瑣事纏身,還望夫人萬勿怪罪。」

說話間,那劉氏身側婢女已上前接過竹簡。正要交予劉氏,卻見那劉氏一邊眼神示意,一邊對甄儼道:「儼兒,你看罷。」

這一舉動倒出乎羊安預料,本以為這甄家如今是劉氏「垂簾聽政」,不想那劉氏倒將權力交給了甄儼。不過轉念再想,他又覺此事倒也正常,畢竟這是封建男權社會,十三、四歲的皇帝都已經能親自臨朝,那就莫要說他甄家一個家主了。

那劉氏又與羊安道:「縣君駕臨弔唁,妾已是感激不盡,又豈會怪罪?」

羊安於是拱手示意,道一聲「夫人客氣了。」二人又客套幾句。卻聞甄儼發聲道:「從伯父書中交代之事,在下已然知曉。日後縣中但有所請,甄家自一力配合。不知縣君還有何事?」

見甄儼面色不善,言語生硬,羊安不禁心道:還有何事?沒事恐怕便要送客了罷。這甄儼果然還是個孩子,卻沒有他母親沉得住氣。不過是換了你家幾個縣吏,何必這般小氣?

然羊安並非曹操這般熱血青年,他自知憑此時力量並無法改變士族、豪強做大地方的格局。此番前來,也非為尋求對抗。故而今日一再放低姿態,不以本官自居。此刻於是答道:「今日在下前來,卻是另有幾事要與甄君商議。」

甄儼道:「縣君有事便說。」

羊安不以為意,道:「其一嘛,在下初來乍到,於縣中吏員不甚了解,前番已自行辟除主簿及功、兵、倉三曹掾、史。不知甄君以為還有何職需要更替?或甄家子侄之中有何賢能者,可堪大用?」

他將縣中吏員私相授受說的如此光明正大,理所應當,也是讓甄家母子大跌眼鏡,不過甄儼心中怨氣亦因此消散大半。然事發突然,甄儼全無準備,隻吞吐道:「此事,還得與族中長輩商議。」

羊安見狀,心中不由生出一絲得意,嘴角微微上揚道:「此事不急,甄君慢慢考慮便是。只是這第二件事,便刻不容緩了。」

甄儼道:「縣君請說。」

「眼下已是七月,再過兩月便要入冬。屆時,太行山賊恐來襲擾。聽聞往年甄家出力甚多,不知今歲可否助在下一臂之力。

羊安說的直白,然事關重大,甄儼不敢擅作主張,於是朝劉氏瞧去。卻聞劉氏問道:「不知縣君要我甄家如何相助?」

羊安道:「在下欲行堅壁清野之策,只是毋極城小,恐難盡容縣中百姓,不知……?」

「此事好辦,城東二十裡,有壁壘一座,可容百姓二萬餘,往年又有我甄氏族人、食客千餘把守,當固若金湯。」甄儼道。

雖然這結果早在羊安意料之中,但他仍需甄氏親口承若。如此一來,一旦賊襲,他也可從容應對。於是拜道:「甄氏善待鄉親,在下替治下百姓謝過劉夫人、甄君。」

甄儼忙虛扶一把,提醒道:「縣君莫急道謝,這二萬百姓一應吃用,還需縣府操辦。」

羊安心道:敢情這甄家是管住不管吃唄,也罷,他能守住這兩萬百姓,那便是大功一件。於是道:「甄君放心,此事在下自會遣人協調。」

甄儼這才道:「如此甚善。」

羊安又道:「在下還欲在縣中募集鄉勇。甄家素有聲望,若肯出面,相信定然事半功倍。」

卻見甄儼皺眉思索片刻,回到:「如今正是秋忙之時,此事怕操之不易。」

秋忙之時招募鄉勇,那是得罪鄉親的事,甄儼這般說來,羊安也能理解,同時亦高看對方一眼。當下於是不再勉強,道:「如此,此事便不勞甄君了。不過嘛,在下這還有一句話,還望甄君轉告族中子弟。」

「縣君請說。」

羊安於是緩緩起身,負手道:「三年,在下在毋極最多待三年,這期間不求吏治清平,但求縣中相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甄家的事兒,在下不管。縣中凡有政令,亦會提前知會甄家。但若有人膽敢惹事生非,暗中使壞,那便莫怪本官不留情面。」

先小人後君子,早早的擺明立場和底線是日後友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礎。至於三年後,那已是中平六年,靈帝駕崩,天下大亂之時。若自己還只是個縣令。屆時恐怕不是隱居便是要尋家諸侯投靠了。

「好!」卻見甄儼亦拍案而起,道,「縣君快人快語,儼亦直言不諱,今日起定會約束族人,日後縣君凡有所請,儼責無旁貸。來人,看茶!」

好傢夥,說了半天,總算是喝上了甄家的茶。不過羊安亦算了解甄儼此人也算是個性情中人。

自打羊安換了幾個縣吏,加上有人刻意散播羊安過往的戰功,甚至有將羊安描繪成殺人不眨眼魔頭的傳聞,導致毋極縣衙一度人人自危,都盤算著新上任的縣令會如何放火。好在甄氏子侄提前得知羊安與甄家的內幕,這種壓抑的氣氛才稍稍緩解。

數日後,按甄家的要求,縣吏的調整總算是落實了。而毋極縣的眾縣吏也迎來了羊安的第一把火。

一大清早,羊安便召集眾人,分立衙院兩側。而院中卻不知何時多了塊巨大的山石。眾人不明所以,一時間議論紛紛。

只見羊安也不理會眾人,提筆在那山石上書下「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意虐,上天難欺」十六個赤紅大字。

蔡邕飛白體在羊安手下筆走龍蛇,引來幾個懂行的縣吏一陣喝彩。

卻見羊安放下筆墨,清了清嗓子,負手道:「本官知道,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地方有地方的規矩。雖地方規矩往往有違朝廷法度,然本官亦非不近人情之輩。近年,物價飛漲,而薪俸久不見增,爾等於縣中奔走,平日裏拿些好處,收些孝敬,也是人之常情。故凡本官任上,一切照舊。」

羊安並非理想主義者,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也是瞭然於胸。貪腐在任何時代、地方都不可能杜絕。不過禦下之道在於恩威並施,恩既然施了,那接下去便要放火立威了。

於是他話鋒一轉又道:「然凡事過猶不及。今日之前本官自既往不咎,自今日起,誰要是把手伸的太長,拿些不該拿得;或仗勢欺人,魚肉百姓;又或屍位素餐,佔著茅坑不拉屎。那便休怪本官不留情面!」

既不改舊規允許縣吏拿好處,又不許手伸得太長。羊安這話看似矛盾,實則便是要這些人伸手的時候有所顧忌,不至於得寸進尺。

而眾縣吏聞此言論,有些忍著笑意,更多的則是面色凝重。

羊安繼續大聲道:「需記我等所得,皆百姓血汗。多行不義,便是本官不治你,上天也難容你。今日本官立此石碑,爾等日後當引以為戒!」

眾人於是齊聲道:「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