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醫者晚明》第33章 意識覺醒
龔延賢見楊濟時看著他笑,沒好氣道:「針灸本是你家學,勝過我有什麼好得意的,等你辛辛苦苦,摸索出針法,確定了穴位,我還不是可以拿來就用。就怕你倒時隻得感嘆一句:可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了。」

「我樂意,醫者豈能弊帚自珍,從而抱殘守缺不思進取?」楊濟時呵呵笑道。

「你們家傳的《衛生針灸玄機秘要》,不也是代代單傳,弊帚自珍?我可沒見何時刊印發行過。」龔延賢確說道。

「這是先祖遺命,我也無法改變,但我可以將我自己融會貫通後的針灸經驗,刊行天下。」

楊濟時先是沉默,繼而說道,他在遺命與使命中,找了個平衡點。那便是將自己所學刊行於世,而不是直接公布家族秘方,這便不違背孝道。

各行各業,各家各族,弊帚自珍已然是常態,是社會各界所認可的做法,稱之為家傳秘籍。

這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朝代更替頻繁之時,保存古籍古技,有莫大功勞。這做法可謂是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國家掌握的孤本秘籍,奇技巧工多煙消雲散,流落江湖,反倒是私人珍藏,家族技藝得以代代相傳,綿延不絕。

放眼如今的大明,僅江南數地,傳承數百年的家族比比皆是。

家傳秘技,對技藝的保存作用不容忽視,但對技藝的損害同樣不容忽視。傳承下來的家族很多,傳承中斷的家族更多。

從春秋到明代,唯一沒有中斷的只有孔家,而孔家隻傳經書,不傳技藝。

在官方和私傳之中,還有一個重要傳承方式,便是刊印發行成冊,以書籍形式公布天下。而這在古代,也只能傳承一時,也為知識和技藝的延續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自宋以來至今,已隱隱有成為主流的態勢。

宋版元版書籍,不過數百年,大多都已成了孤本善本,為私人珍藏。書籍的傳承,同樣會存在失傳的可能,於保存技藝上看,也不見得會比家傳更優。

只是刊行於世,最大的作用不是保存,而是傳播,首先是讓當世更多人受惠,其次才是流傳後世。

「這就對了嘛,我整理父親醫學筆記,總結醫家經驗,也是為了刊印發行,供總醫家參詳。」龔延賢樂呵呵的說道,神奇也頗有得色。

此時的龔延賢還不是十多年後,那個讓皇家背書,為世人尊崇,捧為當世第一的醫林狀元。

但較勁歸較勁,該有的醫德與擔當,他都不缺乏。

楊濟時笑了笑,又對金英說道:「夢石兄可知休沐日,我們眾醫家將匯聚一體堂談醫論道之事?」

金英點了點頭,笑道:「汝元前些日已經託人遞帖告知我了,一併說了今年太醫院薦醫之事。可是我們醫林盛世啊,我可不會缺席。」

「我們忘了誰,也不敢忘老哥哥呀!」龔延賢插嘴道。

「對了,給你們介紹兩位,都是我當年從軍之時結交的患難兄弟。這位張壽峰,字長庚,棄戎從醫,也是我醫林新秀,他獨子介賓是我關門弟子。」

金英先奠定基調,然後給眾人引薦張壽峰,接著又介紹袁表:「這位袁表,字慶遠,是嘉善袁參坡先生後人。」

眾人聞言,肅然起敬,論醫術,或許袁仁不及薛立齋、汪機、江瓘、吳球、談允賢等同輩醫家,但論醫名,論地位,這些醫家拍馬難及。

無他,醫林從來都附庸於士林官場,醫壇依附文壇。醫家沒有獨立地位,就連現今社會地位,還是靠范仲淹「不為良相,必為良醫」現身說法給提起來的。

當然,醫家也不是沒人站出來扛起醫壇興衰大旗的,那便是張仲景。他首次提出「進則救世,退則救民」的大醫精神,更著書立說,開傷寒之濫觴。

不過此時,張仲景地位並不崇高,只是歷代十八名醫中的一員,只有部分醫家尊他為亞聖,還沒形成醫林共識,遠不是後世備受醫家尊崇的醫聖。

現在醫家尊崇的是三皇,是先醫,都是各界共尊人物。從張仲景的地位也能看出,此時的醫界沒有形成共同的認知,沒有醫家靈魂人物。

而這一切,都將改變,醫家意識到了覺醒之際,只欠一個契機。

袁仁袁參坡的地位之高,是一般醫家終身難以企及的,可以說是當時醫家的標杆,是旗幟。而袁仁也不孚眾望,與當時名家平等對話,一定程度上拔高了醫家的上限。

這也是眾人得知袁表是袁仁之子時會肅然起敬的原因,更是金英之所以埋怨袁表棄醫從儒的緣由。

金英對此很不滿意,悶哼一聲道:「不必如此,他不過醫界一叛徒,未得參坡先生真傳。早已經棄醫從儒,不是我們杏林同道。」

眾人嘩然,頗有種信仰破碎,遭受背叛之感。

龔延賢恨恨道:「我怎麼覺得這麼憋屈呢,明明知道人各有志,有選擇的自由,可就是不舒服。」

楊濟時若有所思道:「我算是明白汝元兄為何要創一體堂,中行又因何重立醫聖,概因我輩醫家弱而卑微,還不自知。」

「知恥而後勇,為時未晚。」金英說道。

「我更期待一體堂集合了,我輩醫家當聯合起來,是我們太醫院失職,一直未能擔負起整合天下醫家的責任。反倒是一體堂先做了起來。」

龔延賢說道,此刻他有深深的責任感,他意識到自己也許能做更多。徐春甫不過年長他一歲,他更比方有執虛長一歲,可與這兩位同齡人一比,他龔延賢顯得是那麼無能,平日所作所為顯得多麼可笑。

如果說此前的他,有責任感,有擔當意識。所以想整理父輩醫學經驗,造福於世。那現在的他,就想更近一步,要成為徐春甫、方有執那樣,對整個醫林有大貢獻的人。

「新安醫家,一次次走在我們前面,我們不能總落於人後啊!」楊濟時感嘆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