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司令和中國妓女還有一位帝國壯士(1)
1900年8月28日,當整個帝國政府跟隨在慈禧身後在崇山峻嶺中艱難逃亡的時候,帝國都城北京的天色一片晴朗。**前,聯軍的軍隊集合完畢。聯軍要在中華帝國的皇家禁區紫禁城內"閱兵"。在聯軍官兵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必須進行的儀式。如果沒有武裝進入帝國的皇宮,哪怕在裏面溜達一圈,就根本不算佔領過北京。聯軍顯然事先在儀錶上進行了著意打扮--"他們個個顯示出當時情況所允許的看上去彷彿還健康的樣子。"從可見到的史料記載上分析,聯軍"閱兵"的路線是:自金水橋往北,從**中央門洞進入,過午門,進入紫禁城。然後沿著紫禁城中軸線,進太和門,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乾清門,經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再從坤寧門進入禦花園,然後出貞順門。也就是說,外**隊要以武裝示威的方式,從南到北橫穿帝國皇家最核心的禁區。當紫禁城最後一道緊閉的大門午門被轟隆隆地打開的時候,英國炮兵鳴放了禮炮,以"宣告這個值得紀念的事件"的開始。一個跟隨聯軍"閱兵"隊伍進入紫禁城裏的外國記者寫道:自從這座宮殿建成後的五個世紀以來,這些門阻斷了任何文明的影響之路,不管外面與外國人打交道時發生了什麼事情,依然沒有人能穿過這些神聖的牆。如果一個人為他能第一個漫步紫禁城內而感到某種驕傲時,那是可以原諒的。咒語被打破了,進皇宮的行動實現了,"洋鬼子"在兩秒鐘之內褻瀆了中國天朝保持了五百年的聖地。(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陳克立譯,見《京津蒙難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帶領聯軍們穿越紫禁城的是三個身穿朝服的帝國官員,其中兩個是翻譯。不知道他們來自帝國政府的哪個衙門,如果來自"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那麼想必慶親王已經到達北京並且和聯軍接觸上了。聯軍們經過紫禁城內的每一道宮門時,都有太監從裏面為他們打開宮門。從這一個情景上猜測,帝國的某些官員必配合了聯軍的"閱兵"。聯軍們發現給他們開門的那些太監個個面黃肌瘦--"是因為被困在皇宮的緣故"--"但他們那遲滯的臉上仍有一種對我們仇恨和輕蔑的表情。"(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陳克立譯,見《京津蒙難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儘管帶領聯軍官兵的中國官員"走得很快"--"顯然是急於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穿過"--但是,聯軍官兵們還是在帝國皇宮驚人的美麗和非凡的氣勢面前個個目瞪口呆。高大巍峨的宮殿一座連著一座,白玉圍欄的平台彷彿建立在空中,銅雕和石刻的各種珍奇異獸隨處可見,迴廊曲折蜿蜒,而環繞著那數不清的大小房間的是嬌嫩的奇花異草和參天的百年古樹。聯軍官兵們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儘可能地探向每一個角落,他們期待著從那些紅牆遮掩的拐彎處會走出一個東方的精靈來:它戴著一頂圓錐形的、飄著紅穗兒的帽子,就像這個帝國大小官員們戴的那種;跟隨它來到人間的是兩條大辮子,又黑又粗,墜得它從牆角處閃出的時候搖搖晃晃的--聯軍官兵們所見到的帝國官員的辮子無不像一條條破舊的草繩,拖在他們那因為常年磕頭稱臣而已經挺不直的後背上。直到走出紫禁城的後門神武門,聯軍官兵們才如同大夢初醒般地出了一口氣。在禦花園北門外的小庭院裏,聯軍舉行了"閱兵式"。俄國方隊首先走過來。俄軍是聯軍中人數最多的部隊,他們也認為自己對攻佔北京所付出的傷亡最大。俄軍目前的佔領區是內城的朝陽門一帶以及皇城的北海一帶。當然,俄國同時對中華帝國東北地區的佔領行動也已經開始,沙皇陛下的理想是將整個亞洲遠東地區都納入他的版圖。這些入侵了他國的俄軍顯然對自己的使命感到自負:不能想像出還會有比他們更好更強健並且訓練更得法的士兵了。在全體在場者的叫好和興奮中,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過庭院。一部分士兵走出了皇宮,還有相當數量的士兵按照將軍的命令在庭院旁邊列隊。這樣做的目的是俄軍對其他各國聯軍的極大禮貌,這些士兵奉命在每個國家的分隊經過時放聲歡呼。同上。當日本方隊走過來的時候,負責奏樂的俄軍樂隊所吹奏的日本國歌突然停頓了一下,讓日本官兵的步伐頓時慌亂起來。"肯定是有意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還有"勢不兩立"的國家的話,那就是俄國和日本。而他們仇恨的起因就是對此刻他們腳下的這個龐大帝國國土的垂涎。他們穿著白色製服,黑黃相間的帽子,攜帶著戰場上所有的裝備,步伐緩慢,整齊嚴明,悅人耳目。他們的總司令山口男爵、福島將軍和他的參謀自豪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當日本國歌突然中斷了的時候,將軍把他們的目光瞪向了俄國將軍。(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陳克立譯,見《京津蒙難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英國方隊的突出特點是軍裝簇新。英國人是最早侵入這個帝國的外**隊。60年前他們向這個帝國的海岸開炮的時候,其他各國也許還不大清楚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個巨大的國家呢。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像原來那麼美妙了,英國人有點失意,因為在攻佔北京的戰鬥中英國人表現得並不出色。而且據說有個帝國的關鍵人物和俄國人有"親密的私人關係"。為此,英國公使鄭重地表示了對未來談判前途的憂慮。他們就像從剛打開的手提箱中出來的那樣,身上的衣服都是上等料子的而不是廉價貨……在《上帝保佑女王》的樂曲中,海軍陸戰隊和威爾斯火槍隊經過時,旁邊俄國士兵狂熱歡呼和揮舞帽子的場面,表現出兩個最強大的帝國之間存在的令人感動和尊重的熱烈感情。同上。美軍無論士兵還是軍官的軍裝都比英國士兵差多了,但是年輕和朝氣可以掩蓋一切。美國人自認為他們比所有國家的人都"開放和文明",從他們不主張打來打去,而主張"利益均沾"這一點上就足見他們的"紳士風度"。俄國人用力地吹奏出《星條旗永不落》。美軍軍官和士兵們都穿著卡其裝,只有領隊的將軍穿著藍製服。他們也像英國人一樣受到熱烈歡呼,……在歡呼聲中,這些男孩們揮動他們的旗幟自豪地通過。(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陳克立譯,見《京津蒙難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法國人有點丟臉,他們官兵的軍裝皺皺巴巴,像剛從水裏撈上來的一樣。惟一可以解釋的是,這些法國官兵都是從炎熱的、蔓延著瘧疾的西貢調來的,那裏的氣候把他們折磨慘了,直到現在依舊沒恢復過來。同樣軍裝難看的意大利人緊跟在他們後面,當這些意大利人在法國國歌聲中邁步的時候,腿腳看去顯得十分的彆扭,因為頌揚共和製的法蘭西國歌《馬賽曲》在君主製的意大利是被嚴格禁止的。俄國樂隊手忙腳亂地更換意大利國歌,可是隊伍後面還差一截的法國人不高興了。最後總算是隊伍最小的奧地利人走過來了,聯軍們向這個其實僅僅只有幾個掌旗兵的隊伍發出喝彩,不愉快的情形才得以過去。德國人顯然還是主角。他們之所以成為公認的主角的原因是悲傷的:他們的公使被帝國的兵勇殺了。這些"強忍悲痛"的日耳曼人表情嚴峻,"像是從一個模子倒出來的,身高和體型完全一樣"。他們和美國人的自由散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此他們的步伐顯得有些笨拙。人群一時出現半壓抑的笑聲,但很快被友好的歡呼聲所取代。人們只能佩服他們的裝備和訓練,他們的訓練是完美無缺的。可以說一個士兵如果被訓練成一架機器,那他就被看成是一個標準的德國士兵了。同上。當聯軍的"閱兵"正在進行的時候,一個聯軍軍官抽冷子把一直冷漠地站在一旁的一位帝國官員胸前表示官階的朝珠扯了下來,舉在陽光裡眯起眼看了看,然後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而那位帝國官員斜睨著的小眼睛裏除了憤怒還有一種傲然:再看一千年,洋人也照樣看不懂帝國的朝珠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太監們在遊廊上擺放著的盛水果的盤子全部被聯軍們藏在了軍裝口袋裏。更多的軍官迫不及待地返回了皇宮,他們開始在皇宮裏亂竄,那些"華麗的玉石和赤金的瓶子,用象牙做的手提的盒子以及盒子裏裝的金飾、玉璽、項鏈和其他物品"都強烈地挑逗著他們貪婪的本性。他們"伸手就拿,有的軍官打碎了盒子,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裝入口袋"。最後,"他們的口袋顯著地鼓了起來,怪不得雖然天氣炎熱,他們卻都穿上了大衣和鬥篷"。(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陳克立譯,見《京津蒙難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