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月亮門裡的盤算(1)
慈禧在西安所住的房子有個圓形的月亮門。因為是冬天,門外掛上了棉門簾。軍機大臣王文韶晉見的時候,只看見外面的長方形門簾而忘了裏面還有一道圓形門,於是掀開門簾往裏走,一下子被圓門的下沿絆了個跟頭,栽在慈禧面前。接著,另一個軍機大臣趙舒翹也來晉見,同樣也是一頭栽在了慈禧的面前。慈禧在西安的行宮是原來帝國的陝西省衙門,衙門裏的北院為巡撫所居,南院為總督行館。巡撫的院子房間多一些,於是慈禧連同光緒一起住進了北院。院子內破敗不堪,雜草叢生,不少房間漏雨。儘管當地官員盡最大努力修繕了一番,但還是顯得過於簡陋,拿慈禧的話來說,"僅蔽風雨而已"。她和皇上的房間可能不至於漏雨,但是包括隨行太監和其他宮內人等的房子就顧不上許多了,皇親國戚數百人把巡撫院門前小衚衕的民房都塞得滿滿的。時值陝西大旱。都說皇上是條龍,但是這條龍並沒有把雨水帶來。多年未遇的大旱災使本來北方最富庶的關中地區饑民遍地。把草根樹皮都吃光了的百姓老幼相扶,像黃土高原上的沙塵暴一樣向南滾動,都聚集到西安附近的平原上來了。現在的西安是帝國的"都城"了,太后和皇上在此,饑民的大量聚集令負責皇室安全的官員心驚膽戰,他們調集了大量官兵把太后和皇帝居住的"皇宮"圍了個鐵桶一般。飢餓的百姓知道皇上近在咫尺,就拚命地向"皇宮"擁來,他們認為越靠近皇上越不可能餓死。果然,慈禧下令在西安城關設立粥廠救濟饑民,但是每天舉著破碗圍著粥鍋的饑民達十萬人以上,粥廠裡猶如洶湧澎湃的人海,坐在巡撫院子裏的慈禧都能聽見哭喊鼎沸之聲。她下令增加粥鍋的數量,最後,二十多口直徑兩米的大鍋鍋下熊熊燃燒,鍋內日夜蒸騰,遠看彷彿西安城淪陷於戰火,近看才知道帝國的"臨時都城"成了個公共大飯堂。慈禧又命令修建"暖廠",顧名思義,就是給饑民們避寒的地方。這樣的"暖廠"每一座都規模巨大,全城建達十多處時,西安城又成了個巨大的宿營地。1900年西安賑災規模在帝國歷史上是前所沒有的--"非聖駕在此,斷乎無此財力。"胡延:《長安宮詞》。載《清代野史》卷二,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707頁。在帝國各地通往西安的數條大道上,木輪馬車滿載著貨物,在操著不同口音的官軍的押解之下,馬頭向西,風塵滾滾,浩浩蕩蕩,日夜不絕。車上裝載的不僅是大米,更多的是帝國各地官員向太后表示的"孝心":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土特產品、奇花異果、綾羅綢緞、狐貂皮張、寶石玉器、工藝古玩--各地官員表示"孝心"的車隊除了有官軍一路保護外,還配有相當一級的官員陪同,為的是把各地大員們親手寫的供奉清單面呈老佛爺。在帝國北方的運輸業從來沒有過的繁榮之中,有一種插著黃色旗幟的車隊特別引人注目--車上裝的全是白花花的銀子。帝國各省各地每年往朝廷上繳銀子,一直是讓老佛爺煩心的事情,因為那些"沒良心的東西"總是用各種借口少交或者遲交。而現在不大一樣了:慈禧到達西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各省派出催銀子的欽差,這些欽差到達各省督府,把帝國皇室的流離失所一描繪,很少有大臣不心疼的,於是上繳銀子的事今年顯得頗有些自覺了。1900年的西安是帝國北方最幸運的一個城市。慈禧也知道西安不是北京。她骨子裏是小戶人家的閨女,知道過日子的不容易;同時她也是一國的皇太后,知道那些經手錢糧的官員們經常有什麼花招。所以,儘管各地的貢品陸續到達西安,慈禧還是決定親自掌握財權。她刻了個小手章,上面的印文是"鳳沼恩波"。小印章掛在她的腰間,皇室內的支出,哪怕是領取"一錢一米",都要找她蓋章--這個差使在京城的皇宮時是內務府大臣和太監總領做的。在京城,她一個人每月的花費在4萬兩銀子以上,而現在,整個皇室所有的費用被她控制在了1萬兩以內。不久就又是她的生日了,有人想為她請戲班子唱戲,她想都沒想地開口就罵了一頓,並且宣佈以後一切節日慶典、典禮筵宴統統取消。關中的冬季的嚴寒凍死了不少饑民,為減緩寒冷,慈禧和皇上的房間裡都鋪上了很薄的氈子,但已破舊不堪。有人提議更換,慈禧堅決不準。後來睡覺的房間的玻璃破了,她讓宮女剪出圖案稠密的窗花貼上。除夕之夜,太后照例賞賜皇帝、皇后和各大臣物品,但是滯留在京城皇宮裏的幾個皇妃親手製作並且派人送來的一些棉布襪子她沒捨得賞出去,那是她自己也很需要的。有人給皇帝去找上等貂皮沒找到,只有用直隸官員送來的下等貂皮給皇帝做了件馬褂。皇后和妃子們只要暖而顧不上豪華了,青衣棉袍,個個像土財主的家眷。太監們為了防寒,頭上都用土藍布裹著,看上去"狀如營兵"。元宵時刻,慈禧下令民間不許點燈,為的是荒年省油。太監們不願意太后的住處"沒有一點喜氣",於是用紙糊了幾個燈籠掛在慈禧的門楣上,第二天就被寒風刮沒了。有個姓繆的專門為皇宮畫畫的雲南女人跟隨慈禧跑出來了,幸虧有了她,她能陪著慈禧說話,"閑論古今",因此慈禧稱她為"繆先生"。"繆先生"能為慈禧搪塞寂寞,但不知沒有"繆先生"的皇上在沒有了珍妃的日子裏整日看著皇后的那張臉該怎麼度過關中的漫漫寒夜。其實,珍妃僅僅是光緒皇帝為眾人所知的"痛"。一塊亮在明處的傷疤千人看萬人摸無論如何也有麻木的時候。作為一個有著壯美的山河與四萬萬人口的帝國之君,光緒內心深處最隱秘的"痛"是另一個如花似玉江南女子。他因為無法徹底忘記她那柔媚鮮美的容貌而必須一個人默默忍受著煎熬。雖然光緒名為帝國的皇帝,可他甚至見不到他在這個帝國內最喜愛的女子。他一生惟一一次見到她是在光緒十三年的冬天,那時年輕的皇帝要結婚了,五位滿洲秀女入宮候選皇后。光緒只看了一眼就將她永遠記在了心底,他拿著一塊如意向她走去,可這時候慈禧在旁邊咳嗽了一聲,然後輕輕地說了一句:"皇上!"並"以口示意其首列者"--慈禧的侄女裕隆正站在五位滿洲秀女的第一位。光緒停下了腳步,他又看了一眼那個令他心儀不已的江南女子,最後轉身將手中的如意"授其侄女"。裕隆成了大清帝國皇帝光緒的皇后。其時,五位滿洲秀女中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被選為後來的謹妃、珍妃,而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立刻被送回了老家。慈禧知道一旦將皇帝真正愛戀的女子留在宮中,即使為妃也必有後患,因為那個"誘惑"了光緒的巡撫女兒定會讓皇上日後"不思正事"。光緒皇帝就這樣親手放棄了他一生中的最愛。像他其他的所有遭遇一樣,他總是在做不能原諒自己的事情,於是一生都處在備感自己無能的惱怒中,這種惱怒別說發泄甚至都不能流露,光緒由此成為最可憐的一位皇帝。歷史描述他的時候無不都是痛心的文字。光緒已經被撫養他至18歲的這個老女人用各種威儀和虐待嚇成了只能是這樣的一個人。大清帝國的皇帝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女人都決定不了,對於眼前這個混亂不堪的帝國他又能怎麼樣呢?西安知府胡延是個忙人,他新近被任命為"內廷支應局督辦",一聽這個官銜就知道他要為皇室操辦一切。能夠有幸接近太后和皇上是他陞官發財的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只是伺候皇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延幾乎心力交瘁。有一天,慈禧寫了一些"福"字賞給各大臣,大臣們集體謝恩之後剛退下,胡延聽見慈禧在屋裏輕輕地嘆息了一下:"胡延較前清瘦,首郡政繁,勞苦可知也。"胡督辦聽見後,感動得差點沒就地跪下,他含著眼淚跌跌撞撞更加忠心耿耿地跑前跑後張羅去了。在世界歷史上,皇室因為某種變故而流亡的事情不算新鮮。皇家一旦淪落到民間,似乎都變得更像"一群人"了,皇家的脾氣也頓時小了不?少。"太后之性情,平日極為溫藹,好書畫,喜觀戲,但有時發怒,則甚為可怕。"《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慈禧的脾氣之大,帝國人所共知,而今年竟是更甚。年初,從正鬧義和團的山東趕到京城參加考試的濟南府考生王**,被錄取為狀元。這個前程似錦的新科狀元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去,內監便給他送來慈禧的賞賜,一條五尺長的白絹和一句話:賜自盡。這個苦讀數年終於熬出結果的山東青年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法便在內監的監視下上了吊。原來,慈禧調閱他的考試文章時,只看見了他的名字便立即大怒,在其文章上批了下一行字:你亡國君大清,我死濟南**。正為義和團的事情而煩惱的慈禧認為這個人竟然敢叫"亡國君",肯定是在蓄意詛咒她。在那些煩惱的日子裏,最受折磨的是太監們。一個太監奉命陪同住在頤和園的慈禧下棋,這個太監在快贏棋的時候忘了形,說他要將老佛爺一軍!這個太監立即被拉下台階打了40板子,當天晚上他就爬到昆明湖邊栽到湖裏淹死了。義和團進了京城之後,太后打太監的次數驟然增多。每天早上,稍有差池的太監就被罰自己掌嘴,清脆的打嘴巴聲成了慈禧那些日子每天的晨曲。一聲"皇太后進膳"的呼喊聲等於是個行刑的命令--幾個掌刑太監排列整齊,都背著個黃布口袋,裏面裝著十根竹竿前來陪同慈禧進膳--因為每頓飯都會有太監挨打,行刑聲和哀求聲將伴隨著她吃飯的整個過程。帝國宣戰之後,慈禧的寢宮外常常跪著一大片她認為有過錯的太監--"每天責打太監不下百人"。後來她開始不喜歡挨打的太監的哀求聲和哭聲了,於是讓行刑的太監在打人的時候用數層浸濕的棉紙把挨打的太監的嘴封上,挨打的太監還沒被打死就被憋死了,宮裏向慈禧報告被窒息而死的行刑結果的名詞是"氣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