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司令和中國妓女還有一位帝國壯士(4)
對中國"士"們的文化水平深有感觸的瓦德西,同時被另外一件事深深觸動了,那就是在追查"殺害"德國公使克林德的"兇手"時出現的一位帝國壯士。為了抓住殺克林德的那個中國人,聯軍使用了一切偵察手段,最後"破案"的線索來自北京城裏的一家當鋪。一個日本人雇傭的偵探--這個名叫德樂的中國偵探竟然是帝國正規部隊中的旗人--一天,他在京城裏的小巷中閑逛,路過一間當鋪的時候覺得眼邊一亮,當鋪裡怎麼會有如此搶眼的光亮?德樂走進了當鋪,當鋪裡的舊物發出霉腐的味道,使本來昏暗的光線更加陰黑了。德樂揉了揉眼睛,他看見了一堆舊物中的一塊懷錶,光亮就是這塊精緻的懷錶發出的。德樂向鋪主指了一指,鋪主將懷錶拿出來遞在他的手上。閃著瑩瑩的黃銅色澤的錶針居然還在走著,滴嗒聲細微但卻清晰入耳。德樂的手掂了一掂,然後他將這塊懷錶翻了過來--德樂看見了那個死去的德國公使克林德的名字,刻在懷錶的背面。當鋪主人供出了當這塊表的人,供出了當這塊表的人現在的住處。聯軍立即派兵層層包圍了那個地方,大清帝國神機營滿洲兵丁恩海被捕。德軍終於找到了讓他們一解心頭之恨的對象,審問立即開始。對恩海的審問發生時有中國翻譯在場,審問的內容和過程均被記錄,一個官員用奏摺的方式複述出來準備呈給慈禧,但慈禧遠在奏摺已無法送達的西安,於是奏摺被上海的一家報紙發表了:審問之時,恩海神宇鎮定,毫無畏懼。問官問曰:"德國公使,是否為汝所殺?"恩海答曰:"我奉長官命令,遇外國人既殺之。我本一兵,隻知服從長官命令。有一日,我帶領二三十人,在街上見一外國人坐轎而來。我立於旁,對準外國人放一槍,轎夫立時逃走。我將外國人拖出,已死,其胸前有一表,我即取之。同事中有得其手槍者,有得其戒指者。我萬不料因此表犯案。但我因殺國讎而死,心中甚樂。汝等既殺予以償命可也。"翻譯又問曰:"汝是日醉否?"恩海笑答曰:"酒乃好物,常可飲四五斤,是日實未飲一杯。我無需倚酒希減罪。"恩海真一忠勇之人,侃侃不懼,觀者皆為動容,覺得中**中尚有英雄也。《景善日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57頁。恩海被德軍處死在克林德死亡的地方。想必一百年前的恩海是在驕傲的心境中坦然就刑的。沒有比凜然的壯士更能令屈辱中的大清國人傷懷的了。令人不解的是,帝國的壯士在暫短的感嘆之後便在國人的生活日子裏消失了,而那時京城裏的一個妓女因為和瓦德西多少有一點關係,於是成為1900年及其以後日子裏的"知名人物"--多少年來這個妓女被用文學、戲劇和民間傳聞等形式反覆刻畫著,她除了被咒罵成一個"賣國賊"之外,更普遍的觀點是說她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挽救了當時的大清帝國。這個妓女本姓傅,名彩雲,妓名賽金花,1900年京城人人皆知的"賽二爺"。傅彩雲,江南一個挑水夫的女兒,因為姿色出眾也因生活窘迫從小賣身成為雛妓。15歲時她被一個叫做洪鈞的帝國狀元看中納為妾。此後隨夫出使俄、德、奧、荷四國。洪鈞回國後不久病死,傅彩雲於是重操舊業,輾轉各地,最後在京城落腳。她會幾句外國話,其中以德國話更熟練一些。1900年的8月,京城裏連良家婦女都不能倖免於聯軍之手,何況妓女。根據賽金花自己的自述,聯軍佔領北京時她主要幹了三件事:一是幫助洋兵們籌集糧食和各種軍需,"為的是讓他們吃飽喝足,減少搶掠行為";二是除了給洋兵提供妓女之外,還"負責"拉線和講價以為聯軍提供"身子乾淨的良家婦女";三是幫助一些被抓被押的中國人從聯軍那裏解脫或逃脫。至於她和瓦德西一起睡覺的浪漫史,甚至她如何向瓦德西吹枕頭風,使得聯軍方面在和帝國官員的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等等,不少考證學者認為,都純屬無稽之談。絕大的可能性是,她在跟隨丈夫出使德國的時候可能見到過瓦德西,甚至可能"交談過",但是,在1900年,她根本沒有接近瓦德西的機會,理由相當簡單:她"沒有這個資格"。無論她是否跟瓦德西上了床,無論關於在鑾儀殿突然失火的時候她是否和瓦德西"光著身子由殿裏跑了出來",她充其量只是一個供男人取樂的妓女。一個巨大的帝國竟然到了需要讓一個妓女靠出賣身體來保護的地步,不知道後來中國人在觀看那些描述這個妓女的各種故事時是否想到了"國家"是一個什麼概念。也許,即將滅亡的帝國在它最尷尬、最荒唐的時刻也只能拿一個妓女來搪塞那些說不出口的歷史了--以奇特的"幽默"態度對待嚴肅的國家政治的"事件"不僅賽金花一例。民國初年一個叫做小鳳仙的妓女與國民革命大歷史的故事也被在國人面前反覆刻畫,以至於當代鬧出如此一個令人悲嘆的"笑話"--試卷問:辛亥革命的發動者是誰?有考生答:鳳仙同志。瓦德西在北京駐留一年,於中南海那個"美麗的花園宮殿"裡寫下不少日記。這些日記真實地記錄了這個德國老頭對中國的感受。可以肯定地說,他在這個帝國所得到的感受是複雜的,複雜的感受甚至影響到了他的政治立場,最終使他對聯軍1900年的軍事行動有了"新"的見解:中國排外運動之所以發生,乃由於華人之漸漸自覺,外來新文化,實與中國國情不適之故。更加建造鐵路之時,漠視墳墓,以至有傷居民信仰情感。而近年以來,瓜分中國常為世界各國報紙最喜討論之題目,復使中國上流階級之自尊情感深受刺激。最後更以歐洲商人時常力謀損害華人以圖自利,此種閱歷,又安能使華人永抱樂觀?至於一二牧師做事毫無忌憚,以及許多牧師為人不知自愛,此則吾人不必加以否認懷疑者。《瓦德西拳亂筆記》,1900年12月26日記。王光祈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86頁。瓦德西客觀地審視了西方勢力對東方古老文明的肆意踐踏,以及由此而導致的1900年發生在中華帝國的東西方巨大的衝突。只是,這時候的大清帝國的朝廷已經不可能對帝國的命運有任何自己的見解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