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倉皇之晨(3)
不知道此刻慈禧的心腹之人榮祿在什麼地方,據說他正在"收集軍隊"。又剩下慈禧一個人了,她在屋子裏來迴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禦膳房已經準備好了早飯。突然,一個什麼東西從窗戶外飛進來,一夜恍惚的慈禧這次看清楚了,這是一顆子彈。子彈從白色的窗格飛進來,彈落在地上。慈禧真正地害怕了,她才要到外面查問,卻見載瀾正跪在簾子外面,他用顫抖的聲音稟報慈禧:洋人已經進城了。慈禧立即吩咐人去請皇上,並且下諭傳皇后、妃嬪和住在宮裏的格格們到樂壽宮來。光緒皇帝來了,細聲細氣地跟慈禧問安。慈禧讓李蓮英找幾件衣服給皇帝換上。慈禧自己也要進行偽裝。從李蓮英在炕上攤開的包袱裡拿出的東西,至少可以斷定即使慈禧沒有逃亡的打算,朝廷裡也早已有人為她的逃亡做了準備:漢民婦女的褲褂鞋襪、青色的綁腿、漢家婦女盤頭髮的銅簪子和幾個包頭髮網子的手絹。據說這一切都是住在前門外鮮魚口的李蓮英的姐姐為慈禧準備的,如果這個傳聞是真實的,它的巨大的諷刺意味是--對於整個帝國未來局勢的判斷,皇宮外的人哪一個人都比皇宮裏的人看得清醒。李蓮英很快就把慈禧裝扮完畢,是一副極其普通的老年婦女的打扮:盤羊式的漢民婆婆髮式,深藍色的半新不舊的夏布褂子,淺藍色的舊褲子,新綁腿,新白布襪子,黑布鞋。史書記載為:"此太后生平第一次也。"緊接著,皇帝也被裝扮完畢,是按照漢民跑生意的小夥計的形象設計的:藍色的沒領子的長衫,肥大的黑褲子,圓頂的小草帽。到這時,光緒已是"悲憤之極","幾近戰慄"。黎明時分,貞順門內跪了一片人,都是沒有得到慈禧的恩準而被迫留下的人。慈禧在跨出皇宮最後一道後門的時候讓他們誰也不許心眼窄,都等著她回來!倉皇出了貞順門,慈禧太后和帝國的皇帝同時看見了準備在那裏的三輛藍布圍子騾車。上車的時候,慈禧向跟隨她逃亡的人交代:要是遇到盤問,就說他們是鄉下人。並且嚴厲地威脅說,誰要是亂說話,就把誰扔下車去!話音未落,南邊一聲炮響,距離很近很近。這是1900年8月15日早晨。6點30分,美軍佔領正陽門。從高大的正陽門進去,美軍炮兵連連長瑞利上尉看見了一道紅牆橫在面前。他打開地圖查看,驚叫起來:"這就是皇城!"美軍第14、第9步兵團官兵開始衝擊。他們沒有受到帝**隊的阻擊,卻堵在高大的紅牆面前了。皇城圍牆的高度似乎沒有攀爬上去的可能,於是,他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炮兵身上,因為他們看見了一座大門。這座大門就是皇城的第一道大門:大清門。如今在北京城已經看不到這座大門了。它的位置大約在今天的**和正陽門之間。至少在名稱上可以看出,這座門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名副其實的國門。它明代叫"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民國叫"中華門"。大門的門匾是石頭的,鑲嵌在大門之上。大清帝國完結,民國開始的時候,有關人士首先想到要把這座門的名稱改掉,於是讓人把石頭門匾摳出來,想利用這塊石頭的背面刻上"中華門"三個字,再重新鑲到門上去。誰知道,門匾摳了下來,翻過來一看,"大明門"三個字歷歷在目,原來二百年前,當年大清帝國剛剛佔領這裏的時候,已經使用過這種"偷工減料"的辦法了--這件莊嚴而狡猾的事足以證明中國人善用"換湯不換藥"的方法--結果,民國的"中華門"門匾是木頭的。不管是"大明門"還是"大清門",中華帝國具有象徵性的國門出奇的結實。在美軍炮兵連長瑞利的指揮下,上尉蘇莫萊像在靶場上訓練新兵一樣,在大清門的門閂上畫出了一個白色的圓圈,然後他退後100米,命令炮兵朝圓圈開炮。這是聯軍射向皇城發射的第一發炮彈,也是出了貞順門的慈禧聽見的那聲巨響。兩次齊射,大清門門閂被炸開了。美軍蜂擁而入。他們馬上又看到了一座大門。這是**。皇城的第二道大門。美軍遭到了密集的射擊。帝國的官兵在**城樓上的突然射擊,使數名美軍官兵倒地,包括沖在最前面的炮兵連長瑞利上尉。這個美國上尉也許是死在距離聯軍們幻想的堆滿黃金珠寶的中國皇宮最近的一名軍官。帝國官兵的抵抗持續了半個小時,這是整個帝國的最後的抵抗。因為身後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了,阻擊的帝國官兵格外地頑強。在美軍向**門閂和城樓上發射的密集炮彈時,帝國官兵沒有一個放棄陣地的。而他們並不知道,此刻他們的皇上和太后已經逃出了身後的皇城。帝國官兵們在流血和死亡之中,始終感覺到的是身後皇上和太后殷切的目光。他們拚盡最後的力量向城門下的入侵者射擊,被密集的炮彈炸死的同伴的屍體堆積起來,當做了他們的掩體。英國人增援了,他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來了一群"日本苦力",這些並不是軍人但同樣"好像不知道死亡是個什麼東西"的日本人在城牆上架起雲梯就往上爬。終於爬上城樓的時候,他們用日本話向下喊:"這上面沒有一個活著的人了!"美軍步兵已經從炸開的**城門中間沖了進去。沖入城門的時候,美國人和趕來的俄國人幾乎火併了起來,他們互相排擠、推搡甚至動了拳腳:雙方都想第一個沖入大清帝國的皇宮。但是,他們同時看見,前面又出現了一座城門。這座城門看起來比**更高更堅固。這是帝國皇城的最後一道門:午門。美軍立即架好炮。他們已經不需要在門閂的位置畫出白圈了,他們已經熟悉了帝國城門的結構。俄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都很著急,因為他們知道,只要面前的這座大門一破,帝國寶庫的門就完全敞開了。說不定還可以看見中國的皇帝,據說皇帝頭上戴的皇冠是用數磅純金打造的。但是,這時突然快馬飛報:停止對皇宮的攻擊。原來,各國司令官已經得知了美軍想要首先進入皇宮的消息,他們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為"繼續攻擊皇宮,會激怒中國人";同時決定:為了防止一國獨佔或先佔皇宮,暫停對皇宮的一切軍事行動。付出了代價的美軍不服,但是身邊是堅決"同意"的英軍和俄軍的仇恨的目光,於是聯軍對帝國皇宮的攻擊終於停止在了午門前。這時慈禧一行已經出了皇宮的後門神武門。神武門外濃煙滾滾。在美軍從正面攻擊皇城的時候,俄、法、日三**隊從後面開始了攻擊。為了壓製美軍的攻擊速度,爭取首先進入皇宮的特權,法國炮兵甚至向美軍開了炮。剛毅、趙舒翹已在城門外接駕,慈禧還能下的諭旨只剩下了趕快護駕出城了。突然一對人馬沖向慈禧的車隊,所有人都驚叫起來,定神看,是榮祿派來的健銳營的馬隊,來保護皇上和太后的。皇家的車馬剛要從神武門向德勝門方向逃命,這時出現了一個更加意外的情況:數千義和團員蜂擁而來。這是在有關1900年京城防禦戰鬥的史料中罕見的關於義和團行蹤的記錄。義和團人數大約三千人左右。在整個京城防禦戰鬥中,除了戰鬥開始的時候外城發生了激烈的戰事之外,外城丟失後,城內基本上沒有發生帝**隊與聯軍的大規模的戰鬥。並且"巷戰"的記載也很少。帝國正規軍除了傷亡者之外,都撤出了城區。但是,從有關史料上估?算,"城內設壇八百餘所,每壇百人"--北京城內至少存在有義和團8萬之眾。當帝國的城門一個一個被攻破的時候,這些"扶清滅洋"的農民們都到哪裏去了呢?是一個極大的歷史謎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