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倉皇之晨(2)
問題就出在政治上。慈禧最大的政治仇恨是光緒皇帝企圖置她於死地的"戊戌變法",而整日和皇帝形影不離的珍妃正是個"變法"的鼓吹者和慫恿者。沒有證據表明這個女孩兒有什麼政治才華,但是她的不安分的性格勢必使她成為一個反叛者。在"康黨"要對帝國的祖宗規矩,也就是對慈禧"變法"的那些日子裏,她是光緒皇帝身邊惟一一個能夠"說貼心話"的女人--僅僅因為這個原因,當變法失敗後,珍妃就已經被慈禧列入死亡名單了。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之後,她也被囚禁,囚禁的地點是與慈禧居住的宮殿僅隔數米長廊的鐘粹宮北三所。用今天的眼光看,囚禁珍妃的房間實在是簡陋不堪,那裏據說是明代皇宮裏的奶媽住的地方。她在那裏完全與世隔絕,屋門被反鎖,太監每天送些冷飯,從窗戶遞進去。每隔幾天,一個太監便代表太后"奉旨申斥",她跪在地上聽著數罵。慈禧想讓這個生性活潑的女孩兒自然死亡,但是她只是憔悴下去,沒有死。那麼,現在,她該死了。死刑的執行者是崔玉貴,一個權力很大、資格很老的總管太監,宮女們當面稱他"崔回事的",因為在稱呼上要和大總管李蓮英區別開來,背後便叫他名字的諧音"催命鬼"。一年後,逃亡回到京城的慈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趕出皇宮,理由是"當時並沒有把珍妃推到井裏的心,只在氣頭上說,不聽話就把她扔到井裏去,是崔玉貴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這個失去生活著落的老太監覺得太后完全把責任推在自己身上,"實在冤枉",於是把當時的情形向人詳細地描述,以便讓後人可以大概得知在那個都城已經淪陷的下午,一個帝國皇妃的死亡經過:由東北三所出來,經過一段路才能到頤和軒。我在前面引路,王德環在後面侍候。我們侍候主子向例不許走甬路中間,一前一後在甬路邊走,小主一個人走在甬路中間。一張清水臉兒,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底下是普通的墨綠色的緞鞋,這是一幅戴罪的妃嬪的裝束。她始終一言不發,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什麼幸事。到了頤和軒,老太后已經端坐在那裏了。我近前請跪安復旨,說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頤和軒裡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裏,我很奇怪。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這時屋子靜得掉地下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楚。老太后直截了當地說,洋人要打進城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話說得很堅決。老太后下巴揚著,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著你走不方便。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后的心窩子。老太后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老太后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太后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裏去。來人哪!就這樣,我和王德環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的井裏。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我敢說,這時老太后深思熟慮要除掉珍妃,並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亂,匆匆忙忙,一生氣,下令把她推下井的。我不會忘記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經歷的最慘的一段往事。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205~206頁。在當事人的回憶中,沒有皇帝在場的證據。儘管後來寫劇本的人願意他在現場,而且哭得很厲害。如今貞順門內的那口井依舊靜臥在故宮的一個角落裏供遊人觀賞。那是一口很小的井,幾乎每個觀賞這口井的人都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細小的井口,如何能"推"進去一個人去?尤其還是一個拚命掙扎的人?還是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在城池已破的危亡時刻,慈禧為什麼要處心積慮地要把皇帝的一個妃子置於死地。如果說怕她被洋人汙辱,那麼逃亡完全可以帶上這個妃子走,因為皇家逃亡的隊伍也並不簡陋。如果說珍妃是一個漂亮女子的話,那麼,跟隨慈禧逃亡的皇室人員中,有一個比珍妃更年輕更漂亮的女孩兒--慶親王的四格格。更無法解釋的是"推入水井"的舉動--對於像珍妃這樣處在深宮裏的人,完全可以採取其他的手段,譬如宣佈其生病死亡等等,何必在光天化日之下採取如此殘忍的方式?當代中國史論者一口咬定說:沒什麼可奇怪的,這符合慈禧的性格--不是一個皇妃被兩個太監舉起來塞進一口水井裏這個事實令人奇怪,而是具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的幾十年的命運竟然被這樣一個"性格獨特"的女人掌握著,這個事實倒讓人恍惚覺得珍妃的死猶如一段惡作劇式的捏造。一年以後,珍妃的屍體被打撈上來,"淺葬京西田村"。已經從逃亡地返回的宮廷下了一道諭旨,可以肯定是慈禧的指使:"上年京師之變,倉促之中,珍妃扈從不及,既於宮闈殉難,洵屬節烈可嘉,加恩追贈貴妃,以示褒恤。"《京西名墓》,張寶章、嚴寬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6月版,60頁。珍妃之死,這個發生在大清帝國宮廷裡的著名事件,後來一直被人用各種樣式的版本反覆描述著,成為一個永遠被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東方式的哀傷故事。14日晚上,慈禧突然決定要召見軍機。太監們急忙傳旨,但是,等了很久,帝國的六位軍機大臣依舊沒見任何一位前來。絕望的慈禧落淚了。這是一個恐怖之夜。按照平時的習慣,慈禧依舊要在宮女們的侍候下洗腳和泡指甲,然後躺下睡覺。但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奇怪的聲音一直在她耳邊響著,這是她從來沒聽過的一種聲音。值班的宮女回憶道:突然聽到四外殿脊上,遠遠地像貓叫,尾聲很長。我最初不在意,宮廷裡野貓很多,夜裏貓叫並不稀罕,只是沒有這樣長的尾聲。夜深人靜,仔細地聽,貓叫的聲音在正東方,過一會兒,東南方也傳來貓叫聲。我悄悄地出來,知會外面守夜的人,因為我們心裏有鬼。俗話說,遠怕水,近怕鬼。知道昨天珍妃死在井裏,以為她冤魂不散顯靈來了。老太后寅正(四時)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天蒙蒙亮了,按說貓叫應該停止了,可恰恰相反,好像東南北三方有幾十隻貓在亂叫。老太后也仔細聽,打發人到外面去看,但也看不出什麼。就在這個時候,李蓮英驚慌失措走了進來,也顧不得什麼禮儀和什麼避忌了,說,鬼子打進城來了!老太后說,你仔細講!李蓮英說:德國鬼子由朝陽門進來了,日本鬼子由東直門進來了,俄國鬼子由永定門進來了,把天壇都圍了,全都朝紫禁城開槍,槍子一溜一溜地在半空飛!據說這是護軍統領瀾公爺特來稟告的,我們才知道所謂半夜貓叫原來是子彈在空中呼嘯的聲音。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212~213頁。這時,宮內終於來了三位帝國大臣:剛毅、趙舒翹和王文韶。慈禧顧不得威嚴了,急切地問:那些軍機都到哪裏去了?是不是都跑回家去了?丟下我們母子二人不管了?最後,慈禧悲切地說:"爾等三人務須隨駕同行。"三位大臣立即明白了:太后已經決定逃亡。慈禧對王文韶說:"汝年紀太大,尚要汝吃此辛苦,我心不安,汝可隨後趕來。"恍惚中的王文韶說:"臣必趕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