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有異味的名單(1)
至此,有必要開列一張上一個世紀之交大清帝國政府"大家庭"的主要官員的名單:最高權力人物--慈禧皇太后:按照帝國的皇權制度,皇帝應該是權力的核心和巔峰,但是由於歷史和"家事"的原因,1860年鹹豐皇帝死後,經由年輕的貴妃慈禧發動"辛酉政變",1861年載淳即位,太后慈禧聽政,以至數十年來,這個女人一直是大清帝國實際上的權力核心。光緒皇帝載■:中華帝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政治傀儡,千百年來一個最傷感的中國男人。最高決策機構軍機處的軍機大臣--世鐸:滿族,軍機處"領班"。末代世襲禮親王,祖上曾為正紅旗旗主。一個沒有主見的、息事寧人的溫和老貴族。榮祿:滿族,軍機大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武衛五軍總節製。一個擅長官場權術的極其狡猾的官僚,京畿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慈禧的心腹大臣之一。王文韶:漢族,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一個久在官場最高階層起伏的老官僚,學問淵博,狡猾圓熟。最大的特點是對什麼都不負責任。剛毅:滿族,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一個平庸魯莽但自以為聰明的官員。積極支持廢帝,支持義和團。病死於跟隨慈禧的逃亡途中。啟秀:滿族,軍機大臣,禮部尚書。支持義和團的主要官員。最後被洋人們處死。趙舒翹:漢族,軍機大臣,刑部尚書。"廉能明敏"。慈禧政策的積極執行者。最後被列入洋人們要求"懲辦"的帝國官員名單,自殺。京畿衛隊系統--載勛:滿族,世襲莊親王。窺視皇權的載家兄弟之一。步兵營統領。掌管京城九門,統帥八旗步兵,最後被列入洋人們要求"懲辦"的帝國官員名單,自殺。載漪:滿族,世襲端郡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總管大臣,虎神營總兵。一個不學無術但野心極大的貴族。大阿哥之父。最後被流放西北。載瀾:滿族,世襲輔國公。載家兄弟之一。神機營總兵。北方正規軍系統--榮祿:武衛五軍總節製,兼駐紮北京南郊的德式訓練和裝備的武衛中軍總統。聶士成:漢族。日式訓練和裝備的武衛前軍統領,駐紮天津。死於與外國聯軍的交戰中,被稱之為民族英雄。董福祥:回族。由甘肅地方軍隊改編而成的武衛後軍統領。北京局勢混亂後,帶領甘軍進駐北京城內,是攻打使館區的主力部隊。宋慶:漢族。由毅軍改編而成的武衛左軍統領。駐紮山海關。袁世凱:漢族。由德式訓練和裝備的天津"小站新軍"組成的武衛右軍統領,駐紮在山東境內。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載漪: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管。奕:滿族,世襲慶親王。稍微懂得點兒外交事務,思維較為清醒的老貴族。1901年帝國與洋人"議和"的主要代表。啟秀:滿族,軍機大臣,禮部尚書,載漪上任後跟隨進入總理衙門。溥興:滿族,"溥"字輩中的一個宗室貴族子弟,跟隨載漪入總理衙門。那桐:滿族,曾任侍郎。跟隨載漪入總理衙門。桂春:滿族,三品京堂,總署行走。裕庚:滿族,曾任太僕寺少卿。崇禮:滿族,協辦大學士。廖壽恆:漢族,原禮部尚書,軍機處行走。趙舒翹:漢族,軍機大臣,刑部尚書。吳廷芬:漢族,曾任戶部右侍郎。聯元:滿族,內閣學士。光緒的崇拜者和擁戴者,被慈禧所殺。袁昶:滿族,光祿寺卿,堅決主張圍剿義和團的官員之一,被慈禧所殺。徐用儀:漢族,兵部尚書。觀點和袁昶相似,被慈禧所殺。許景澄:曾任帝國駐俄、德等國公使,觀點和袁昶、徐用儀近似,被慈禧所殺。帝國各省軍政首腦--裕祿:滿族,貴族出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平庸圓滑,官運亨通。對局勢的判斷始終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明確的表態。在聯軍進攻前,是負責帝國都城安全的最主要將領,當兵敗如山倒時,自殺於戰場。毓賢:旗籍。山西巡撫。主張用極端手段滅洋的主要官員。據說為官廉潔。最後在洋人們的要求下被帝國政府處決。端方:滿族,陝西巡撫。慈禧逃亡時的主要護駕官員。壽山:滿族,黑龍江將軍。一直在俄**隊的壓力之下艱難地周旋的軍事將領,最終因為抗俄不力而自殺。增祺:滿族,盛京將軍,駐奉天,曾經招撫過張作霖。袁世凱:山東巡撫。劉坤一:漢族,兩江總督,南洋大臣。駐南京。中國近代史上南方著名的開明官員,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張之洞:漢族,湖廣總督,駐武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務派代表之一,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李鴻章:漢族,兩廣總督。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務派首腦,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1901年帝國與外國聯軍"議和"的主要談判代表。許應■:漢族,閩浙總督,駐福州。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王之春:漢族,安徽總督,駐安慶。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余聯沅:漢族,浙江總督,駐杭州。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松壽:滿族,江蘇總督,駐蘇州。拒絕執行滅洋指令的帝國高級大員之一。大清帝國的前葉,帝國政府權力的最高機構不是軍機處而是內閣。內閣由四名內閣大學士和兩名協辦大學士組成,名額分配是滿漢各半。大學士被稱為"百僚之長",地位相當於"宰相",於是,凡是當上"大學士"的官員,也被稱之為"入相"或者"相國",官階為正一品,是帝國官員在官場所能登上的最高職位。大學士制度是清帝國沿用了明代的慣例,只不過明代的"大學士"官階僅五品,而清大大提高了"大學士"的地位和作用。滿族官員"入相",是根據家族淵源和政治上的受寵程度;漢族官員"入相",則必須經過科舉考試,並且得到進士出身。因此,雍正以前的大清帝國政府權力的最高機構可以算是一個文官政府。到了雍正年間,帝國的邊疆戰事頻繁,以至於皇帝都要親自率部出征作戰,而隨皇帝出征的軍事"參謀部"便成為處理各種政治和軍事事務的最高機構,叫做"行宮軍機處"。打仗的時候生活艱苦,軍機大臣們常常趴在帳篷裡的地上起草各種文書,工作效率頗高,皇帝立即感覺到這個機構比和平時期辦事拖拉的內閣好用多了,所以,仗打完時,皇帝依舊保留了軍機處來協助處理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的重要事務。從功能上講,軍機處雖然職能和原來的政府內閣職能相重疊,但是地位卻依舊和戰時一樣,結果,軍機處把內閣完全架空了。從大清的中葉開始,帝國的政府內閣實際上變成了一個擺設,內閣大學士也成了一個沒有任何權力的虛銜--"儼若閑曹,官尊而權輕"。只是,究竟地位是官職的極品,於是形成了這樣的局面:入軍機者不是大學士--"有相之權而無相之位";是大學士者不是軍機--"有相之位而無相之權"。只有兩者兼得者,才是帝國真正的"宰相",才算是達到了做官的極頂。軍機處是帝國一切軍令、政令的決策和發佈機構。可以說,帝**機大臣的政治素質如何,直接決定著整個帝國的衰榮。1900年的帝**機處是大清國數百年歷史上最昏庸、最荒唐、最混亂的政府機構。那時軍機處共有六名軍機大臣。"庚子國變"之後,六軍機中竟然有三個在外來勢力的脅迫之下被帝國政府自己下令處死,這在帝國數百年的歷史上史無前例。帝國的軍機處的辦公地點通常為三處,即紫禁城隆宗門內、內右門之外的一排平房,即使按照當時的眼光來看,帝國的這個最高權力機構也過於寒酸簡陋了。第二處是當皇帝和太后在頤和園的時候的隨行辦公地點,也同樣簡陋。第三處是在中南海東,這倒是一個風景絕佳的好去處。據說皇帝特賜軍機大臣在此上班的時候,可以在中南海內乘船--"羨殺詞臣與樞密,獨邀天寵許乘船"。軍機大臣所受到的"特許"還不止乘船一項。皇帝和太后召見的時候,他們還可以享受"賜座",這可不是一般的恩賜,因為除了軍機大臣,任何官員,不管官位多高,年齡多大,受到召見的時候都得跪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