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帝國炮火中的"家事"(…
僅僅愣了一瞬的張懷芝,立即明白了,告辭而出。此故事散見於各種正史野史,其內容驚人的相似,可見虛不到哪裏去。

於是,榮祿的那句話就成了那個非常時期帝國權傾一方的重臣的一句"名言"。

"名言"妙在聽上去模稜兩可又點到了實質:榮祿沒有說不準開炮,也沒有下令開炮,他只是說大炮射擊之後所發出的聲音--涉及聲學方面的問題--只要皇宮裏的太后能夠聽見就是全部了。

張懷芝後來官運亨通,官至安徽巡撫。即使帝國滅亡到了民國,他依舊做到山東督軍,還在徐世昌政府內當過參謀總長,在官場上可謂"常勝"將軍。

榮祿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對他說的那句"名言"想必是令他終身受用了。

從榮府出來,張懷芝飛快登上城牆,他說大炮的"炮位不準",命令重新測定方位。

於是,在他的親自測定下,大炮精確地瞄準了使館區內一塊無人的空地,然後重炮齊發。

用帝國的銀子買來的地道的進口炮彈果然威力強大,一時間整個東交民巷地動山搖--如此猛烈的炮火轟擊整整持續了一夜。

在戰鬥的最後時刻,"洋兵死者寥寥,而匪徒骸骼狼藉,遍於東交民巷口"。

榮祿致許應■書:《庚子拳變始末記》。--中國軍民動輒死傷無數,而帝國軍隊萬炮齊發,即使概略瞄準,狹小的使館區也定會出現大量死傷,而竟然"死者寥寥"--如果不是帝國軍隊的大炮都被指揮官們重新測定過了,出現這種"奇跡"幾乎無法解釋。

關於帝國軍隊大炮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其造成的後果更可惡。陳燮龍《夢蕉亭雜記》:董福祥圍攻使館,相持日久。

一日,端邸忽矯傳旨意,命榮文忠公(榮祿)以紅衣大將軍進攻。紅衣大將軍者,為頭等炮位,國朝初入關時,特用以攻取齊化門者,嗣後並不恆用,棄藏至今。

炮身量極重大,非先期建築炮架不適於用。以地勢言,此項炮架,須建立於東安門內東城根,城外即禦河橋,橋南西岸,迤數十步即英使館。

統計由城根至使館不及半裡,各個公使參隨各員並婦孺等均藏身於使館內。

該館屋宇連雲,鱗次櫛比,倘以巨炮連轟數次,斷無不摧陷之理,不知該邸何以出此種政策。

此炮放出,聲聞數裡,宮中亦必聽聞,亦斷不能演而不放,文忠心頗憂之。

繼得一策:以炮彈準否全在表尺,表尺加高一分,炮位放出必高出一尺之外。

密囑炮手,準表尺所定部位略加高二三分,轟然發出,勢若雷奔電掣,已超過該館屋脊視線,出前門,直達草廠十條衚衕,山西票商百川,通屋頂穿成巨窟。

該商等十數家環居左近,一時大驚,紛紛始議遷移。越日,收拾銀錢帳據,全數遷往貫市暫住。

陳燮龍:《夢蕉亭雜記》卷一。改變炮位表尺,故意把炮彈打在洋人院子裏的空地上,也就罷了。

但是,帝國軍隊的炮手居然把本來瞄準洋人的炮口,轉而瞄向了中國居民並且真的開了炮,中國百姓紛紛倒在20世紀初中華帝國這片世界上最荒唐的土地上。

帝國大炮的故事後來在使館內的洋人們的回憶中得以證?實:"幸中兵不明演演算法,長短遠近,酌量不準,每從城牆穿過,至城外始落。

"鹿完天:《庚子北京事變紀略》。後來,在進入聯軍開列的"必須懲辦"的帝國高官大員的長長的名單中,沒有榮祿的名字,儘管從職務上講,他是指揮帝國正規軍進攻使館的總指揮。

使館區的戰鬥進行到後期,洋人們反而不那麼緊張了,這一點外國報紙的報道從另一個方面給予了證實:使館內的洋人們不但"衣食不缺",在恐懼中度過了幾天之後,他們好像不那麼特別害怕了,而且還把槍殺義和團民、中國百姓和中國軍人當做"狩獵一樣的消遣"。

1901年1月2日的《紐約太陽報》發表過一篇"訪問錄",裏面記載了當時在使館區內的一對洋人夫婦的"狩獵成果":這對叫做AFCHamot的夫婦在使館被圍困時,用來複槍一共射殺義和團民約700人,其中,太太創造的記錄是在一天之內射殺17人,而她的先生創造的記錄是一天之內射殺了54人!

英國人姆威爾在其所著的《庚子使館被圍記》一書中坦白地承認,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中國方面"忽起決心,以千人齊力衝來,則掃去予等之防禦,如掃落葉之易耳"。

對於這樣的情況最終沒有發生的原因,他說:"當時中國之政府,意見不一,其主持和平者,當事務決裂之後,猶暗中竭力挽回,以施拖延之政策,減輕其事之結果。

"所謂"主持和平者",即指政府中反對武力對待洋人和主張圍剿義和團的一部分官員。

而主戰派,是指以端郡王為首的支持義和團殺滅洋人的一部分官員。作為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慈禧,卻始終在兩派官員的觀點之間搖擺不定。

慈禧並不是不懂得什麼國際準則,或者是她對洋人們有特別的憐憫之心,更或者,是她有更高明的政治見解和手腕,雖然所有攻擊的命令都來源於她,所有妥協的命令也來源於她,而她真正的用意不在滅洋人,僅藉此以脅洋人就範,承認其廢立之事而已--即使整個帝國的局勢惡化到如此程度,慈禧的所有決策依然以其"家事"利益為最高準則,她就是要不惜一切廢掉讓她不順心的皇帝光緒。

吶喊,鮮血,人頭,屍體,炮火,廢墟……說到底,還是"我們家"裡的那點兒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