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侮辱那個低劣的支那種族(3)
中日黃海海戰最後的戰果統計是:中國"致遠"、"經遠"和"超勇"號三艦被擊沉,"揚威"號退出戰場時擱淺自行焚毀,逃跑的"廣甲"號慌亂中觸礁,"來遠"、"靖遠"、"鎮遠"、"定遠"號四艦受傷,其中主力艦"定遠"、"鎮遠"兩艦受傷"達數百上千處"。海軍軍官鄧世昌、林履中、林遠升殉國,水兵傷亡千餘人。日本方面,軍艦無一沉沒,"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艦受傷,官兵傷亡六百餘人。至今幾乎所有的評論都說帝國北洋海軍黃海之戰是一場"慘敗"。如果指戰術指標而言不無道理,但是從戰略上看,北洋艦隊完成了為陸軍護航的任務,且海戰掩護了陸軍的順利登陸和安全集結,海戰還給予日本艦隊以一定的打擊,並迫使日本海軍企圖一舉殲滅北洋艦隊的目標落空。就在帝國海軍血戰的時候,帝國陸軍的潰敗一發而不可收。儘管葉志超帶領殘部逃到了距離平壤90公裡的安州,並且與那裡的聶士成的部隊會合,但是葉志超下達的命令依舊是逃跑,帝國的陸軍一口氣逃過了中朝邊界。面對日軍的緊追,李鴻章嚴令葉志超不準再退:"一潰再潰,大局不保,負咎更重。"《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十七,第21頁。同時,帝國政府開始緊急向中朝邊境增兵--朝鮮國王的事情可以不管了,至少要把自己的國土保住。不久,集中在中朝邊境上的帝國陸軍達到了70個營,4萬多人,由人稱有勇有謀的"白髮將軍"宋慶統一指揮。但是,日本人對帝國在戰爭狀況下重兵把守的邊境線的突破,輕易得令人匪夷所思:10月26日,日軍一支由30人組成的先遣小分隊,從中國安平河口對面的朝鮮水口鎮開始涉水渡江,日本人隻放了一排槍,當面帝國依克阿唐部隊的官兵就倉皇逃逸了。日軍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從容地在鴨綠江上架起三座浮橋,接著,大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大舉渡過鴨綠江,開進了中國領土。劉盛休部的銘軍沒做任何抵抗放棄陣地狂逃,接著,盛軍也從陣地上撤退了,中國邊境重鎮安東和九連城瞬間即被日軍佔領。帝國的邊境如此輕而易舉地被敵人突破,總指揮宋慶的理由是:聚集在這裡的帝國陸軍系統不同,難以實施統一指揮:"各營統領素無節製","一遇到賊至,政令不一"。日軍在向瀋陽方向攻擊的部隊受到聶士成部和摩天嶺險要地形的阻擊後,立即變換方向向大連方向實施攻擊。11月5日,日軍開始攻擊金州,金州是大連的後方要塞,防守金州的帝國將領徐邦道向駐守大連的守將趙懷業請求援助,誰知距離敵人還有百裡之遙的趙懷業正在碼頭親自指揮士兵往船上裝載自己的私家財產和餉銀,拒絕向金州方向派兵,準備立即棄陣而逃。第二天,當徐邦道部在阻擊之後放棄陣地的時候,趙懷業連同他的部隊一起已經逃得沒了蹤影,大連成了一座沒有軍隊防守的空城。惱怒的李鴻章立即命令劉盛休部和晉軍提督程之偉部火速趕往大連方向,而劉盛休的回答是,他的部隊的槍支彈藥在鴨綠江邊上都丟失了,現在無法上陣。李鴻章急電營口轉運局"設法運送毛瑟槍彈,至少須子彈百萬顆,即重價雇船亦可,勿遲誤"。而晉軍程之偉部傳來的消息是:為防"腹背受敵",部隊已撤至普蘭店。李鴻章大怒:"兩軍會合,兵力不單,何以又聞退扎?如屢退縮,國法難逃!"《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十八,第42頁。11月24日,日軍對帝國北方重要港口旅順開始總攻。在一百多門大炮的掩護下,帝國軍隊的陣地相繼陷落。讓日軍喜出望外的是,防守東海岸旅順最大最重要的黃金山炮台的中國統領黃仕林沒有做任何抵抗就丟棄了炮台。當天晚上,旅順陷落。緊接著海城失守。中國遼東盡失之後,日軍一鼓作氣開始對威海的帝國海軍做最後的攻擊。被海水包圍的日本人認定中國海軍主力北洋水師是他們的最大威脅。1895年2月7日,經過數天的激烈戰鬥後,日軍二十多艘戰艦對北洋海軍進行總攻。由於威海衛南岸的炮台已經被日軍佔領,北洋海軍艦隊不得不進行腹背受敵的作戰。兩天后,一直消極避戰的北洋海軍魚雷艦隊動搖逃跑,解除了魚雷威脅的日軍趁勢轟擊劉公島,"炮彈如雨",威海衛大勢已去。當四面楚歌的北洋海軍指揮官丁汝昌接到李鴻章的命令,讓他率領艦隊設法突圍的時候,兩個洋人突然出現在戰爭中。這兩個洋人是李鴻章請來的"外國顧問",目的是為帝國海軍訓練海軍人才。在現代技術方面,帝國對洋人的看法走的是另外一個極端,認為大凡是洋人必定都"身懷絕技"。這兩個美國人,一個叫浩威,一個叫嚴威德,他們是這樣向帝國官員描述他們的"現代技巧"的:我們能夠設計一種炮台,"外國再精強的水師都不能攻入";我們能夠設計一種戰船,"運兵登陸時敵人看不見,轟擊敵艦時無論敵人停泊還是行駛都能將其擊沉,而且經過敵人炮台時敵人也還看不見,經過水雷時沒有任何危險";我們能讓"我方魚雷靠近敵人艦隊時敵人沒有察覺";我們能夠輕易地把普通商船"改造成標準的戰艦";我們能夠在48小時之內把海面布置成天羅地網而"不用水雷";我們能讓機器噴出煙霧繚繞於大海上使敵人"聞而氣悶即退"。就是這樣的兩個洋人,他們的任命書竟然是由帝國的皇帝親自頒發的:"令丁汝昌與二人畫押,先付聘金美金一萬元。"結果,戰鬥開始以後,兩個洋"顧問"忙了起來,忙著借用丁汝昌的名義起草"投降書",投降書中明確向日本人表示:他們準備把中國北洋海軍"正式移交給日本方面"。《李鴻章》,董守義著,哈爾濱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第384~385頁。史料記載:"洋員……煽動士兵拒不執行命令,並迫使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不從。但是,威海口外日本軍艦和魚雷艇已經布滿,北洋艦隊各艦均受傷,率領艦隊突圍已經不可能。最後,悲憤已極的丁汝昌下令將"定遠"、"靖遠"兩艦炸沉,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另外派人把北洋海軍的檔案送往煙台。然後,帝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自殺。丁汝昌的副手劉步蟾自殺。劉公島護軍統領張文宣自殺。"鎮遠"艦代理管帶楊用霖拒絕出面接洽投降,自殺。洋"顧問"借用丁汝昌名義起草的投降書被中國主張投降的官員送至日軍手中。果然,按照洋人的建議,北洋艦隊所剩10艘軍艦被"移交"給了日本軍隊。1895年2月17日下午16時,雨雪交加,日本聯合艦隊開進中國威海衛口內。中華帝國北洋海軍全軍覆滅。中日甲午戰爭以帝**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帝國北洋艦隊的主力艦被拖到日本本土,停在一個海港的民用碼頭上,被當做日本漁船停泊時人員和貨物登岸用的"躉船"--日本人對此舉所作的說明是:永久地侮辱那個厚顏無恥的大清帝國和那個低劣的支那種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