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洋人不是人(2)
洋人無論如何是低賤的,他們就是把中國車夫的洋車砸了,中國人在骨子裏也是這樣認為的。有中國著名的一部話劇中的著名的一句台詞可以為證:以裝神弄鬼為業的窮極潦倒者唐鐵嘴在向國人演示他是如何把英國人製造的海洛英放在日本人生產的鬆軟的煙捲中時說:"東洋的煙捲,大英國的白面,洋人們一塊兒侍候我一個,這不是福氣?"--這部著名的話劇就是在中國久演不衰的《茶館》。從帝國的官員到帝國的農民,他們對洋人鄙視的觀點驚人的相似:"非我族類,其人必異。"因此,對於洋人的一切,中國人向來是傾向於剔除的。大學士倭仁為了避免在可能和洋人接觸的總理衙門"上班",故意從馬上摔下來而請長假,當朝廷免除了他的職務後,他的摔傷"豁然痊癒"。同樣不願意"侍候洋人"的帝國官員是另一個需在總理衙門"上班"的鄧承修,他上奏朝廷堅決要求免去自己的職務,說他"寧願戰死疆場"也不願意和洋人打交道。大學士徐桐--以後帝國悲慘歷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也是一個極端厭惡洋人的高官,他的家在洋人居住的東交民巷的旁邊,於是他每天上朝寧可從後門出去繞遠路,也不願意從洋人的使館門前經過。後來,他乾脆把自己府邸的大門用磚頭堵上了,並在門上貼上了這樣一副對聯:"望洋興嘆,以鬼為鄰"。1860年,洋人的軍隊攻打北京,親王僧格林沁把聯軍的代表二十多人騙到他的衙門府裡捆了起來,三天不給飲食,審問的時候發出手諭,讓百姓自由前來觀看。帝國的官員們官服整齊,脖子上掛著朝珠,左右衛兵均挎刀執戈,再把洋犯人帶上堂來。聯軍的代表剛提出抗議,僧格林沁親王就用熱煙袋鍋子敲洋人的腦袋,讓洋人按照"天朝制度"跪下。這20個洋人的槍支、勳章和馬鞍等物件,被親王一一"繳獲"運往頤和園展覽,展覽的地點是一個叫做"光明正大"殿的殿堂。中國民間對於"侍候"洋人的中國人也給予了極大的鄙視。中國人認為,"通曉洋務者"多是些"市井無賴",凡是充當駐外大使的中國人都是"令人齒冷"的沒有骨氣之人。《清代野史》記載,某君奉命出使外國,有人質問:"好好一個世家子,何為亦入洋務?甚不可解。"他出發離鄉的時候,觀望的鄉親們議論道:"什麼欽差,漢奸而已!"一個官員跟隨帝國駐俄大使出使,臨行時親友們為他餞行,宴會上這個官員竟然"向之垂淚",說此宴會"無異於易水送荊軻"。郭嵩燾是帝國外交史上著名的駐外大使,當年他奉命出使英國時需要招募十幾個隨從,舉國竟然沒有一人報名。他從英國卸任回來,乘船返回湖南家鄉探親,"湘人見聞大嘩,謂郭沾洋人習氣,於是大集明倫堂,聲罪致討,並焚其輪,郭噤不敢問"。《外交小史》之《清流黨之外交觀》,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版,第280頁。在普通中國人的眼裏,一個回到國內的駐外大使不但應該受到嚴厲的聲討,而且連他乘坐過的船也要被燒毀,他簡直就不是中國人了,而是一個思想沉淪、道德盡喪,並且攜帶有致命病菌的"非法入境"者。對於帝國的農民來講,他們看到的洋人僅僅限於外國的傳教士。19世紀末,在中華帝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約有三千二百多人,建立教區四十多個,教會六十多個,入教的中國教民達八十多萬人。這八十多萬教民入教的原因幾乎都涉及吃飯的問題。但是,中國教民中也確實有那麼一些地痞流氓入教的動機有點問題,因為他們看到無論是平民還是官府都害怕洋人的勢力,所以認為只要入了外國的教會,當上"上帝"的僕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山東郯縣神山堡有個做小生意的農民叫做楊清賢,他解僱了他的一個行為不軌的小夥計王方凱,王方凱隨即入了洋教,從此到處欺壓百姓搶吃騙喝。為了報被解僱之仇,他把楊清賢的一頭驢推到井裏淹死了。楊清賢告到縣衙門,因為證據明確,縣衙門把王方凱拘捕了。誰知道,縣令還沒來得及審問,傳教士戈衛德就找上了衙門,說衙門抓的是"他們的人",要求立即把"虔誠的基督徒放了"。縣令立即把王方凱"無條件釋放"了。楊清賢到縣衙門責問,縣令說:"沒有辦法,硬不過洋人。"楊清賢問:"我的驢怎麼辦?"縣令說:"你看著辦吧。"楊清賢回到村裏時,王方凱正帶著一夥教民拿著棍棒堵在村口漫罵,於是楊清賢就"看著辦"了:他找到義和團,一把火燒了教堂,趕走了外國傳教士。類似事件在山東、河北兩省屢見不鮮。史料統稱為"民教不合"。所謂"民教不合",實際上就是教會和不信西方宗教的帝國農民的衝突。因為所有的洋人,包括那些傳教士,都享有"治外法權",即使觸犯了中國的刑律,帝國的各級政府也無權過問,一律得交給教堂處理。而被稱做"二毛子"的中國教民雖然是中國人,但是在教會的袒護下,猶如洋人一樣享有同等的特權。於是,在義和團已經形成勢力的時候,帝國的農民們要"滅"的實際上就是他們--"天遣諸神下界,借附團民之體,滅盡洋人教民。"無論今天的學者們如何評價農民們打著義和團的旗號到處造反的行為,在那段歷史中有一個原因是不能迴避和忽視的:那就是外國列強對帝國領土的公開侵犯和對帝國尊嚴的公開侮辱激起了帝國民眾的廣泛的憤怒和復仇的渴望。1900年,激起帝國農民憤怒的是德國人。19世紀的結束,同時也是英帝國黃金時代的結束。隨著世界各**事能力的發展,"日不落帝國"再也不是主宰世界的惟一強大的力量了。非洲正在進行著"布爾戰爭",英國官兵被當地的土著農民打得到處躲藏;而在那些已經飄揚著英國國旗的"託管"地,殖民地管理的混亂和當地人民的反抗加重了已經奄奄一息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病情。印度出現的水災和教派之間的衝突、經濟瀕臨崩潰的西印度群島、熱病流行的尼日地區以及烏乾達、埃及、蘇丹、錫蘭、新加坡、香港,還有散落在大洋中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等等--英國人把象徵歐洲文明的鐵路和橋樑帶去了,但是,幾乎所有"託管"地內的農民依舊在延續著他們原始的耕種、打魚和采椰子的生活方式。"日不落帝國"走向下坡的趨勢已經顯露,這讓所有的西方人都感到幸災樂禍。德國人感覺良好。就當時的國家實力來講,德國的工業產值為世界第三,全球貿易額為世界第二。德國國會剛剛拒絕了英國首相"建立英德軍事聯盟"的建議,原因除了德國公眾對英國的普遍敵意之外,還有德國國會議員們"暴風雨般的抗議"。德國國會通過了一項加快發展海軍艦隊的法案,"以使德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戰鬥艦隊"。這個法案向全世界宣佈了德國人決心主宰世界的決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德國在爭奪中國方面不能落到別的國家後面!"--德國皇帝明確地指示他的海軍將軍。於是,當德國皇帝得到德國的兩個傳教士在中國的山東被農民打死的消息時,興奮異常,他立即派遣艦隊向中國進發--19世紀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無時無刻不在為他們的入侵尋找借口。山東,中國北方一個尖尖地伸向太平洋的半島,性格倔強暴烈的農民世代耕種的良田沃土,從19世紀最後的時刻起,那裏成了德國人在中華帝國的"橋頭堡"。德**隊把德式鐵路、德式洋房、德式教堂以及大批的德國傳教士帶到了帝國的山東,這一切連同在村莊密佈的廣大鄉村裏身穿黑色衣服的德國傳教士以及跟在傳教士身後信奉德語解釋的"上帝"的中國教民一起,形成德國歷史上第一塊東方"屬地"的奇異風景。山東農民對德國人佔領自己的土地有著壓抑不住的憤慨。德**隊的到來使在這裏傳教的德國傳教士們頓時有了一種"翻身"的感覺,原來偷偷摸摸乾的事情,現在可以公開幹了。"巨野教案"的起因是這個縣裏的21名傳教士都參與了搜刮民財的行動,並且有的傳教士還"姦汙婦女",但是,德**隊來了,不但沒有追究傳教士的責任,反而逼迫帝國政府處理了幾個地方官員,把幾個中國農民的腦袋砍了掛起來示眾。沒有什麼比異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橫行更讓中國人感到屈辱的了,一個漢字都不認識的帝國農民卻懂得"亡國"這兩個字的意思。他們在走村串戶的說書人和戲班子那裏知道了不少種族、國家、政權、君臣和百姓在對抗異族入侵時發生的悲傷而壯烈的故事,無論是"嶽母刺字"還是"十二寡婦征西",在這些帝國農民惟一能夠獲得的關於"失地"、"正義"和"邪惡"的歷史教育中,最蒙昧的農民都會想像到亡國後的景象,只要他能聽得懂瞎子藝人吱扭扭的胡琴聲和土枱子上臉譜後面發出的嗚呀呀的吟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