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洋人不是人(1)
義和團的農民們認為,洋人的眼睛之所以是藍色的,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倫理道德的結果。因而,洋人不是人。中國人對洋人的鄙視,顯然最初來自於對西方人相貌的不解。在沒有見到過真正的洋人之前,中國人曾經強烈地認為,除了中華本土之外,外面的世界即使有"人",也是一群類似人的動物,中國人把他們稱之為"蠻夷"--地處文明邊緣的、愚昧野蠻的"人"。這些"類似人"的人要不就是大腦袋,小身子,三個耳朵,一隻眼睛;要不就是根本沒有五官,臉部一片模糊;要不就是看上去彷彿是人,但是不會說"人話",只會牛一樣地吼或鳥一樣地鳴。後來,西方的洋人們真的來了,雖然他們組成"人"的各種器官與中國人沒什麼兩樣,都是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條腿和一個鼻子,但這些看上去像"人"的傢夥們實在是醜陋不堪:蒼白和帶有紅斑的皮膚,紅色或者黃色甚至是白色的頭髮,藍色、褐色或者雜色的眼球,深深陷入眉骨的眼窩,高高聳立的如同某種鼠類尖吻的鼻子。洋人們的所有特徵無不證實著中國人的猜想:洋人和野獸很接近。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人始見大批真正的洋人,有一位叫做汪仲洋的中國文人用文學的筆法描繪了他初次看見的英國士兵:"鷹鼻,貓眼,紅胡,雙腿不能彎曲,因此不能很快地奔跑,眼睛怕光,因此到了中午就不能睜開。"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第191頁。引自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下)182頁。在鴉片戰爭中,雖然中國人倒下的多,洋人倒下的少,但是作為帝國的高級官員,兩江總督裕謙對英國人不能彎曲雙腿的事情還是給予了證實,他在給帝國政府的奏摺中說:"他們如果挨打,便會立即倒下。"1894年在美國紐約出版的由美國人亞瑟·亨·史密斯撰寫的《CHineseCHaracteristics》一書(日本人譯為《支那人氣質》,中文譯為《中華民族特徵》),書中記述了這個美國人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真實體會:"許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受到周圍民族的奉承,一直生活在一種他人低賤、我自尊大的氣氛中。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無論是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都不是一種尊重,即使中國人不輕視我們,也要處處表現出他們的屈尊,如在恩賜我們,這就是我們眼下的處境。"《中國人的氣質》,(美)亞瑟·亨·史密斯著,張夢陽、王麗娟譯,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70~71頁。史密斯,美國傳教士,生於1845年,死於1932年,在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的年代裏,他在中國生活了50年之久,和其他洋人一樣,他在中國飽受了中國人的輕視。中國人對洋人的服飾十分看不慣,認為他們的服裝緊緊地包裹在身上,顯然是沒有更多的布的緣故,於是永遠是一副寒酸的樣子。他們西服的巨大的領口露出內衣,而燕尾服在屁股後面開一個大縫,還釘著根本沒有用處的兩顆扣子,簡直不成體統,莫名其妙!至於洋女人穿的那些有傷風化的衣服,就更別提了。洋人居然聽不懂中國話!任何一個洋人,如果聽不懂中國話,連中國的苦力都會看不起他。洋人們常常看見中國女傭人在吃吃地竊笑,原?因是:"瞧,他根本聽不懂!"洋人聽不懂中國話,即是聽不懂"人"話,顯然是智力低下的原因。洋人們沒有禮貌。他們不會作揖,不會磕頭,不會像"文明人"一樣走路不緊不慢地踱四方步,他們永遠匆匆忙忙的像沒頭的蒼蠅。一個據說有很高地位的洋人要會見中國的官員,中國人跑出來想看看這位洋人的豪華儀仗,結果中國人只看見了兩輛馬車和一個僕人,據說那個僕人還兼做廚師。中國人在極其失望之後就有了極度的輕視。洋人不懂得生活的規矩:兔子一樣吃生冷的蔬菜,狼一樣吃生冷的肉。洋人的身體看上去蒼白得令人害怕,他們無論年齡大小都拄著拐棍,青天白日還打著雨傘。洋人們捲曲的頭髮永遠別想編成一條像樣的辮子。洋人不會吆喝牲口。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由於不會用中國人的"籲"、"駕"等吆喝牲口的話,結果弄得給他們馱炮的中國騾馬滿街亂跑,引得中國人在一旁看著,直覺著洋人怎麼這麼笨。洋人沒有"男女授受不親"的概念。他們經常男女摟抱在一起扭來扭去。他們在公開場合放肆地親他們不認識的一個女人的臉蛋。洋人們沒有孝敬父母的觀念,這也許就意味著他們每個人的來歷不明確,因此他們眼睛的顏色很不正經。洋人們帶來的一些機巧的東西也著實讓中國人不知說什麼好。馬蹄表、火柴、玻璃、洋布--問題不在於這些東西的實用性,而在於這些東西都傳達出一種說不出來的稀奇古怪的氛圍。中國人至今對這樣的洋玩意兒依然備感新奇,但往往又用斜著的眼神將其視之為:洋裡洋氣。保齡球和桌球--1882年3月《申報》有《觀打彈記》一文,寫道:"打彈之戲向惟西人為之,華人有窺之者輒遭斥焉。今則華人亦皆能?之。"《申報》1882年3月3日。保齡球為"大彈":"大彈則心力俱準,一舉而擊倒十椿。"桌球為"小彈":"小彈則曲折如意,一手而連數十。"《申報》1886年4月6日《論中國之仿西法但得其似而不得其真》;6月6日《論華人習西法之弊》。但是,不管"大彈"、"小彈",到了中國人手裏,立即成了賭博的玩意兒。於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更加認定了這樣一條信念:洋人的玩意兒定會傷風敗俗。電燈--中國人最初看見電燈的反應是充滿恐懼:"創議之初,華人聞者以為奇事,一時謠諑紛傳,謂為將遭雷擊,人心洶洶,不可抑製。"徐珂《清稗類鈔》第12冊《電話器電燈》,第6038頁。但是,沒過多久中國人又喜歡上了電燈。洋人在街上豎起了幾盞燈,中國人上街欣賞。1882年11月7日《申報》載《論電氣燈之用》一文這樣報道:"每夕士女如雲,恍遊月明中,無秉燭之勞,遊觀燈之樂。行者,止者,坐於榻,倚於欄者,目笑而耳語者,口講而指畫者,洵可謂舉國若狂矣。"《申報》1882年11月7日《論電氣燈之用》。眼鏡--在中國人眼裏,眼鏡第一位的功能不是糾正視力,而是一種新奇的時髦裝飾。《清稗類鈔》記載:"自光緒中葉以後,婦女之好修飾者,亦皆戴之以為美觀矣。"徐珂《清稗類鈔》第13冊,第6219~6220頁。讓中國人驚訝的還有西洋的照相術。1885年王韜日記記述:"同往法人李關郎舍,關郎善照影,每人需五金,頃刻可成。益齋照得一影,眉目畢肖。"《王韜日記》1858年10月25日,第23頁。1883年《申報》刊登《論引見驗看代以照相說》一文,主張把目前政府選拔官吏時被選拔者必須親自到京接受"驗明正身"的制度,改為政府查看被選拔者的照片即可,說這樣可以杜絕官場上的行賄受賄現象。結果,一個參加選拔的候補官員認為既然讓交照片,交上一張就是了,於是在街上買了一張洋人印刷的美女照片送了上去,奇怪的是,他被帝國政府選中了。《汪穰卿筆記》曰:"某部試錄事,試日,印結之外需照相片。一日,所司偶檢之,乃有一女照片,大驚,然其人已取矣。複試日,俟其人至詰之,直認為彼所交者,且曰:吾平生未照相,而此間乃須此,期又迫,姑購諸肆,烏知其為男歟女歟!"汪康年:《汪穰卿筆記》,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第39~40頁。洋車的輸入,令中國人的情緒更加複雜。1874年中國報紙就有廣告:"有外國小車出賃","格外奇巧,客商欲坐者,請至本行僱用"。所謂"外國小車",就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人力車,中國人俗稱"洋車"。此車膠皮兩輪,需人拉,車夫快跑如飛,風雨無誤,百年之內一直是中國城市裏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來到中國的洋人無不坐此洋車。中國從此多了一個平民行業,此行業百年來養活了不少中國貧民,還養活了不少靠賣文度日的中國文人--那些乘坐洋車的洋人指路時用文明棍敲中國車夫的氈帽,催促車速時則用腳踹中國車夫的後脊樑,此種種帝國主義行徑成了近代中國文學描不完寫不盡的傷感素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