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同樣"熱心"的官員與洋…
這封信流露著"帝國主義"們的坦率:中國強盛了,不但洋人不敢再侮辱,連過去簽訂的那些"吃虧"的條約都可以推翻"更改"。總之,國家強盛,說話辦事腰桿硬朗,怎麼辦都有理。關於通商,說得更加直截了當:於己於人都有利益,何樂不為?何況獲得最大好處的還是中國自己。洋人們為什麼要鼓吹和支持中國"變革"?有個叫做李提摩太的英國傳教士在給帝國政府提出的建議中做出了說明。李提摩太,中國近代史上頗有名氣的一位洋人。1870年,25歲的他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45年之久。在這45年中,他隻回國了四次。他精通中文,熟讀中國經典史籍,穿戴中國的長袍馬褂,特別喜歡和中國的知識分子接觸。由於他後來居然能夠與中國的知識分子們一起用純正的中國官話來吟誦《論語》和《詩經》,中國的知識分子幾乎忽視了他是一個洋人,而把他當做了一個"同仁"看待。當1895年中國在與日本的戰爭中遭到慘敗,康有為們聚集在北京醞釀"上書"的時候,這個英國人對在中國實施全面的"變革"鼓起了熱切的願望。他聲明是"上帝要求中國進行改革"的。他向帝國政府提出的"改革計劃"著實是嚇了中國人一跳:一、中國授全權與某外國,於一定期限之內,處理外交事件;二、此外國將興建各種改革之事;三、中國每一部門,如鐵路、礦業、工業等,由該外國設一代表管理之;四、中國皇帝照往例授予外國代表各種官銜;五、期滿之後,該外國人將一切權益交回中國。簡而言之,中國人就不用操心了,一切交給洋人就可以了。至於是哪一國的洋人,儘管李提摩太克制著沒說,但是沒人懷疑他指的是英國人,或者乾脆就是他自己。甲午之後,當日本人逼迫帝國政府接受苛刻的和約條件,帝國政府正是焦頭爛額一籌莫展的時候,李提摩太突然給李鴻章打了個電報,聲稱他有一個可以讓中國擺脫危機的"秘方",而要想得到他的"秘方",帝國政府必須付出酬勞,當然如果"秘方"不靈他則分文不取--如此的口氣頗如中國偏僻鄉村賣野葯的流浪郎中。而奇怪的是,帝國有關部門的官員竟然答應了,條件是先看看"秘方"的內容,再說價錢。結果,這個英國人的"秘方"還是一個"條約",叫做《中英同盟密約草稿》--原來,他主張中國和英國先宣布"聯盟",說這樣日本人就不敢對中國怎麼樣了。據說,帝國的官員看到這一"秘方"後"面色極為陰沉",聲明中國無意成為任何國家的"臨時保護國"。後來,就連英國駐華公使看到"秘方"也表示冷淡,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戰敗"了。中國人對洋人們如此熱心於中國的變革始終不安,認定洋人必是有險惡野心,至少是為了獲得實際利益,不然,中國人很難理解洋人們為什麼"不避河海之險,不憚跋涉之勞"來到中國。其實,洋人們鼓吹和支持中國的"變革"並不虛偽,關於這一點,英國駐華使館參贊威特馬說得明白:中國如果進行全面變革,對洋人有三方面的好處:一、中國要學習西方的技術,必須要購買洋人的技術成果;二、中國人要發展經濟,必須向洋人購買器材;三、中國要進行變革性的建設,就需要借用外資。威特馬說的只是經濟利益上的好處,而洋人們對中國知識分子"上書"的支持還有其更深的目的,那就是從文化上切入這個古老的帝國,以影響帝國的知識分子和大部分由文人脫出的帝國官員的對外政策,然後,鞏固自己在中國的立腳點--這個立腳點僅僅靠洋槍洋炮是不能長久維持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