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外國的月亮(2)
報紙上刊登的一浪又一浪的報道熱潮令一向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帝國文人們心慌意亂,坐臥不寧:電氣機車--1897年春《新知報》第11期報道:"在美國華盛頓,一位叫布朗多的美國人正在研究一種新型的火車頭。它的形狀是橢圓的,靠電力運行,車速每小時120英裡。"地鐵--1897年秋《利濟學堂報》第16期報道:"美國紐約現在正開鑿地下鐵路,總長度42英裡,總投資5000萬美元。火車通行的地下隧道,寬26英尺,高20英尺。機車往返採用雙軌制,每分鐘可運載乘客340人。"破冰船--1897年《利濟學堂報》第13期報道:"俄國最近向其鄰國丹麥訂造了一艘破冰輪船,造成後由丹麥直接駛往琿春。此船馬力4000匹。破冰之法是憑藉巨大的馬力和重量將堅冰破碎,為商輪、客輪開航道。"電熱毯--1898年《湘報》第66期報道:"鐵絲在通過電流時,因電阻甚大,會產生巨大熱量。外國人發明電爐用以烹飪,近有美國人某君別出心裁,將此法用之暖被,通上電流,欲溫欲熱,任所欲為。"外星人--1898年4月1日《格致新報》報道:"除地球外,宇宙中的星球何止億兆。若說其中沒有一顆上有人未免武斷。但有一點可以斷定,即使某一星上有人,他們的體格和性質,必定與地球人不同……惟有火星,其表面有某種跡象,表明人類可能在上面生存。前不久,法國某貴婦人,捐款十萬法郎,交巴黎科學界,稱如果有人能發現外星有人,即以此款作為獎金。但是,火星上大氣極為乾燥,即便有人,當與我不是同類。"--外星人的問題已經超出自然科學的範疇,開始動搖所有古老哲學的基礎了。科學和哲學,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當帝國的知識分子康有為驚訝於一架顯微鏡"萬數千倍者,視虱如輪,見蟻如象"之後,他得出的是關於世間任何生命一律平等的政治性體會:"而悟大小齊同之理。"康有為和梁啟超都不約而同地回憶道:他們政治信仰的啟蒙教材是一本名叫《瀛寰志略》的地理書。《瀛寰志略》,道光六年進士、福建巡撫徐繼佘著,10卷,20萬字,圖文並茂。據說是受中華帝國"面對來犯者而束手無策"的現實的刺激,潛心收集世界各國的地理史料,"薈萃採擇,得片紙亦存錄勿棄。每晤泰西人,輒披冊子考證之。於域外諸國地勢形勢,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圖立說,采諸書之可信者,衍之為篇,久之積成卷帙。"徐繼佘:《瀛寰志略·自序》。一個帝國的高級文人和官吏,不以飽儒誇世,不諳官場經營,竟然對世界地理有這樣的耐心和興緻,實屬罕見。康有為說,閱讀了這本書之後,他才"知萬國之故,地球之理"。《康南海自編年譜》,《戊戌變法》(四),第112頁。而梁啟超是在考中了舉人並且得到一個新娘的時候看見這本書的--"從坊間購得《瀛寰志略》讀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國。"梁啟超《三十自述》,《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無論在康有為還是梁啟超的眼裡,這本書與其說是科普著作,不如說是政治教科書。因為除了世界地理知識以外,它最終提供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是一個由許多互相競爭的國家所構成的多元世界。在中華帝國的文明之外,同時存在和發展著印度文明、穆斯林文明和歐美文明等多種文明方式。徐繼佘毫不掩飾地推崇著美國的文明:"美利堅合眾國,幅員萬裡,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其總統以四年為任滿,再任則八年耳",而只要有"德",美國的任何一個平民也可能被推選為國家的"皇帝"。中國世代"得國而傳子孫,是私也"。徐繼佘由自然而社會分析得十分奇特,他認為美國國家政治的民主共和製可以和中國"三代"政治中的"禪讓"、"天下為公"等古道相比,西方民主制度的內涵"符合孔子的遺意"--即便是拉上了中國道德的祖宗孔子,徐繼佘傳播的"地理知識"也是一種大逆不道--更為重要的是,徐繼佘,這位大清帝國道光年間的普通官吏,在他對地理知識的講述中竟然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資本主義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大趨勢。康有為對地理知識的認識進而也完全政治化了:"英國之製,……都城由公會所,內分兩所,一曰爵房,一曰鄉紳房。"徐繼佘《瀛寰志略》。"公會所"即指英國的議會,"爵房"是參議院,"鄉紳房"是眾議院。當《瀛寰志略》受到帝國政府"輕信夷書,動輒輔張揚厲","輕重失倫,猶傷國體"的批判時,康有為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在中華帝國建立"公會所"了。誰能說《瀛寰志略》僅僅是一本科學著作?沒有出過國的康有為僅僅去了一趟香港和上海,就認定了"資本主義"制度要比中華帝國的制度優越得多。1879年的時候,康有為來到香港,他即刻感到自己似乎來到了一個夢幻世界。同樣是中國的土地,被英國人統治不過僅僅才30年,卻"靈島神皋聚百旗,別峰通電線單微。半空樓閣凌雲起,大海艨艟破浪飛"。"覽西人宮室之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康南海自編年譜》,《戊戌變法》(四),第115頁。。而1882年的上海之行,又一次讓康有為"彷彿進入夢幻世界":"番商租地,俗稱'夷場'。洋樓聳峙,高入雲霄。八面窗欞,玻璃五色。鐵欄鉛瓦,玉扇銅環。街衢弄巷,縱橫交錯"黃樊材:《滬遊勝記》。。"樓閣之巍峨,道路之平坦,旅店俱樂部之偉麗,遊覽之處,則公園及大橋在焉,交通工具,則汽車電車及公共汽車備焉,洋商林立,電炬爍爛,凡此皆在歐美所習見者。"岑德彰:《上海租界略史》,第1頁。僅僅幾十年時間,在洋人們的治理下,上海變成了一個五光十色的繁華城市。太陽人家的亮,月亮人家的圓--帝國混亂起來的日子還會遠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