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一個俘虜的可怕神情(5)
數年來,一直為帝國的利益而與洋人軍隊作殊死戰鬥,並且此刻仍在前線與聯軍展開血戰的聶士成,對王公們誣陷自己通敵感到萬分委屈。為了軍人的榮譽,他向帝**隊的最高指揮官榮祿申訴,但是遭到榮祿的痛罵。榮祿根本不說聶士成的政治觀點正確與否,只是一個勁兒地罵,罵他"糊塗之至"。罵完之後,榮祿怕聶軍嘩變,於是又給聶士成寫信安撫,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糊塗的聶士成給榮祿寫了一封回信,情緒依舊慷慨激憤,觀點依舊未變:"拳匪害民,必貽禍國家。某為直隸提督,境內有匪,不能剿,如職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辭!"羅■■《庚子國變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209頁。聶士成表示自己願意為"剿匪"行為承當一切後果。聶士成和榮祿都知道這個"後果"指的是什麼。聯軍出擊前的夜晚,這個帝國將領似乎已經嗅出了聯軍的意圖,他因此而焦躁不安。焦躁的隱約緣由他無法說出口:他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亡。聶士成和他率領的士兵們一樣,身上流淌的是帝國農民的血液,他們所持的關於國家、民族和生活的觀點都出自於本鄉本土的文化,除了抵禦外侮是軍人的職責之外,他同樣是依靠拿軍餉養活家人的人。聶士成想到了自己的老母親託人帶來的口信,老母說,她"無須照看,可以養活自己",並且特彆強調了一句老話:"聶家無孬種。"如果是在遼東大高嶺和日本人打仗的時候,他聽到母親的這番話一定會鬥志勃發,他一定情願為帝國犧牲。但是,今天卻不一樣,他雖感動母親的話,但他今天不想死,他今天很想家。衛兵報告說,部隊又和義和團衝突起來,雙方均有傷亡。聶士成發火了。在朝廷與列強正式宣戰之後,聶士成就命令他的部隊停止與義和團的一切軍事衝突。儘管他不斷接到義和團追殺他的士兵的報告,他還是要求他的官兵們忍耐、退讓,他要求官兵們和義和團並肩作戰。但是,衝突還是在不斷發生。義和團對聶軍的仇恨太大了,聶軍官兵對義和團的情緒也已經由於衝突中的傷亡而從奉命圍剿變成了仇恨。這次與聶軍發生軍事衝突的義和團的小首領姓張,聶士成知道這個人。他讓衛兵去"請"那位張師兄。一會兒,張師兄來了,身上披著一件大紅顏色的風衣,挎著一柄彎刀,很威風的樣子。見到聶士成的時候,張師兄盯著聶士成看,聶士成也盯著他看,兩個人這樣對視了好一會兒,誰也不開口。張師兄最終忍不住將手摸向了刀柄,結果他還沒有反應過來,聶士成軍刀鋒利的刀刃便砍進了他的脖子,鮮血噴了一地。聶士成的衛兵把張師兄的屍體拖了出去,又用黃土把地上的血蓋住,並且為聶士成擦軍刀。在門口掛著"聶"字旗的帳篷裡,聶士成開始向朝廷寫戰況報告,他手中的毛筆抖動得厲害,使他不得不數次停筆。在他的身邊,是一床軍被,一個繡花枕頭,一隻裝文件的鐵皮箱和一支小小的左輪手槍。這時,他得到聯軍出擊的消息。時間是7月8日凌晨3時。帝國官兵們臉上出現驚慌的神色。根據聶士成的衛兵的回憶,當得知聯軍開始出擊的消息之後,聶士成走出了帳篷,在一棵大榆樹下徘徊不止。時值北方的夏夜,夜風涼爽,月影婆娑。這是天津西面的一個叫做八裡台的地方,這個簡陋的地名將很快載入中國的近代史。國家已經進入戰爭狀態,大敵當前,軍民一心是勝利的保障,這一點聶士成不是不明白。讓他想不明白的是,帝國的局勢何以至此。他現在幾乎痛恨一切:太后、榮祿、裕祿、端郡王和義和團,同時,也痛恨自己。他覺得他已經是無力回天了。帳外,槍聲突然大作。聯軍的出擊開始了。聯軍的出擊部隊由日本人的一隊騎兵開始,衝擊的目標是紀家莊。這個村莊距離天津城15華裡,在租界的西南,是聯軍從南路攻打天津的通路。負責紀家莊防守的全是義和團,其首領叫做韓以禮。義和團似乎早有防備,在村莊附近埋設了大量的地雷,當日本騎兵踏上地雷的時候,從蘆葦盪裡衝出來的義和團員蜂擁而上,日軍潰退。僵持兩小時之後,5時10分,日本司令官江口少佐的增援部隊到達,激戰一個小時,義和團退出阻擊陣地,紀家莊立即遭到日軍的洗劫,同時,聯軍乘勝向八裡台迂迴。在紀家莊的日軍出擊的同時,6000名英、俄官兵開始向租界出擊,突然襲擊了聶軍的左翼,左翼聶軍抵擋不住,撤到八裡台。聶士成部,帝國天津地區的陸軍主力,一夜之間,被聯軍包圍在八裡台附近的一條狹窄地區。1900年7月9日,八裡台決戰的日子。這一天發生了值得記載的另外兩件事:一、帝國政府電令身在廣東的李鴻章"火速北上,處理外交事務",這標誌著帝國政府在宣戰不到二十天的時候,就要開始"議和"了。二、帝國京城內的甘軍董福祥部更加猛烈地攻擊北京使館區,據說是帝國政府想把所有的外國使節都當做人質,以為"外交交涉中的王牌"。凌晨5時,八裡台四周炮聲大作。徹夜不眠的聶士成聲音嘶啞地說:"兄弟們,開始了。"聶士成面臨的局面是:正面,6000名聯軍從跑馬場方向進攻;背後,500名日軍在步步逼近。部下對他說:"趕快請求增援吧!"聶士成說:"無援可增,準備打吧。"陣前有一小橋,聶士成騎馬立於橋邊。炮彈爆炸,彈片橫飛,聶士成一動不動。官兵們看見主帥站在前沿督戰,無人敢退。當聯軍冒著槍彈衝到小橋邊時,聶軍官兵躍出射擊陣地,與聯軍扭打成一團。雙方上萬官兵在小河邊、曠野裡殺得天地變色,廝打聲、呻吟聲和各國語言的咒罵聲混成一片,直到鮮血把小河的水染紅。聯軍炮火掩護的效果極其明顯,而聶軍的彈藥逐漸減少。如果此時聶軍得到增援,戰況就會逐漸明朗,但是帝國的任何一支其他軍隊都沒有策應和增援的任何跡象。的確如聶士成所說,帝國的軍隊"無援可增"。兩個小時之後,聶軍顯示出支持不住的跡象。聶士成下了馬,回到了他的帳篷裡。等他重新從帳篷裡走出來的時候,官兵們驚訝地看到他們的指揮官的裝束已經煥然一新:帝國武官的全套禮服,紫紗質地的長袍,金線織就,圖案豪華絢麗。長袍外套著一件皇帝恩賜的、代表至高榮譽的黃馬褂,這皇家特有的明黃色在黎明明艷的天光下格外耀眼。聶士成再次牽馬走到戰鬥的最前沿。這身服飾是那麼的顯眼,簡直是在給聯軍指示帝國指揮官的具體位置。於是,炮彈和槍彈下雨般地朝這個顯眼的目標飛來了。官兵們喊:"軍門!您躲躲!"聶士成沒有回答,他跨上了戰馬,吼了一聲:"跟我殺!"這時,有人飛報聶士成,說義和團抄了他的家,他的老母和妻兒已被抓走。聶士成停頓了一下,然後拍馬奔去。官兵們知道,聶軍門決定死了。官兵們的眼淚奪眶而出。聶士成完全可以不死。帝國的其他軍隊可以撤退,他也可以。一個跟隨聶士成多年的名叫宋佔標的管帶急步上前把聶士成的馬嚼環拉住,大哭:"軍門,不能去啊!"前沿上所有聶軍官兵在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中聽見聶士成平靜地說:"孩子,你不懂。"宋佔標拉著聶士成的馬死活不放手,聶士成大喊了一聲,朝宋佔標的手砍了一刀。聶士成策馬沖向敵陣。宋佔標帶著冒血的刀傷,跟隨聶士成衝上去。在八裡台正面和聶軍對峙的是德**隊,其前線指揮官名叫庫恩。庫恩認識聶士成,因為他曾經在聶軍裡當過騎兵教練。天大亮了,他看到一個冠帶整齊的帝**官出現了他的前沿,庫恩立即認出這是聶士成。他派士兵充當軍使前去,要求聶士成投降,他不願意看見他熟識的這個帝國將軍在他的面前陣亡。但是,他的請求遭到了拒絕。據說庫恩得到的回答僅僅是他這個"懂中國話"的德國人都不大明白的一個古怪的中國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