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一個"傲慢的中國辭彙"…
果然,前線"捷報"使慈禧的愁雲和猶豫一掃而光。慈禧立即召集第四次禦前會議。她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斷:向洋人們宣戰。話音一出,立即就有大臣哭起來。在浩瀚的帝國史料中,經常可以看到"群臣頓首流涕"的字樣。帝國的官員在各種"最後"時刻,往往都像女人一樣,而他們面對的那個女人,決斷得卻如男人一般果敢。"流涕"者包括帝國的皇帝光緒,沒有人知道這一時刻他到底為什麼而哭。慈禧的情緒顯然也有點激動了,她說大臣們如果願意,仍可以去告訴外國公使,叫他們前往天津。但是,他們即便因此改變反對廢帝立儲的立場,帝國也不能保證他們沿途的平安了。帝國原本不想要他們的命,此前還允許他們的兵進入京城保護使館。可他們竟然是這樣"回報"朝廷的--他們想要大清的江山!江山是誰的?是慈禧的。慈禧的決心是:如此,拚死一戰,強於受人欺侮!有史料評論說,"太后雖為女人,其勇氣智力,迥非尋常男子所及。"慈禧令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立即前去使館,轉達帝國政府的命令:限令在北京的所有外國人24小時之內離開北京,帝國政府將派軍隊護送他們。許景澄接旨之後剛要走,光緒皇帝突然從皇座上站起,走了下來。他走到許景澄面前,拉起他的手,用顫抖的聲音讓他再等等。百感焦急的皇帝不知是否還有改變的餘地。許景澄,當過帝國駐法、德、意、荷、奧等國的大使,在關於國際關係的問題上具有相當的知識,因此,當他對皇帝的舉動感到驚訝之餘,看見皇帝的眼睛裏淚光閃閃,不由得自己的眼眶也濕潤起來。君臣二人手拉手相對垂淚,這幕帝宮裏前所未有的場面令在場的所有大臣們都不知如何是好。光緒皇帝終於哭出聲來。當著滿朝重臣,他表示死不足惜,只是悲嘆如此怕是要連累天下的生靈了--"帝持許景澄手而泣曰:'朕一人死不足惜,如天下何?'景澄亦牽帝衣而泣。"慈禧大喝:"許景澄無禮!"聯元,那個昨天差點被砍去腦袋的大臣拚死上前爭辯道,在中國傳教,是由法國人開的頭,即使開戰,也應該與法國一國開戰,哪有同時與十一國開戰的道理?如果這樣,帝國真的要亡了!說完,也大哭起來。載漪又大叫聯元通敵,說只要殺了他,洋人自會退去。這時,人稱外號"油浸胡桃核"的軍機大臣王文韶一反圓滑面孔開了口,言:"中國自甲午以後,財少兵單,今遍與各國啟釁,眾寡強弱,顯然不侔","一旦開戰,將何以善後?望太后三思"!慈禧指著七十多歲的老臣王文韶,說:"爾所言,吾皆熟聞之。爾為夷人進言耶?"羅■■《庚子國變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28~129頁。慈禧立即命令草擬《宣戰詔書》。大清帝國的命運至此已無可挽救。許景澄給各國使館的外交使節們帶去了帝國政府的一封照會:中國與各國向來友好,乃各水師提督遽有佔據炮台之說,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現在京城拳會紛起,人情浮動,貴使臣及眷屬人等,應請於二十四點鐘之內帶同使館弁兵等妥為約束,即速起行,前赴天津。《義和團檔案史料》(上),第152頁。洋人們顯然不會按照這封照會的要求行動。因為北京城內所有的使館人員都正處在義和團和帝**隊的四面圍攻之中,讓他們攜帶眷屬出來,等於讓他們立刻送死。20日,慈禧太后又一次召集了禦前會議。這次會議光緒皇帝缺席了。《景善日記》記載:榮祿首先"含淚跪奏":"中國與各國開戰,非由我啟釁,乃各國自取。但觀使館之事,決不可行。若如端王等所主張,則宗廟社稷,實為危險。且既殺死使臣數人,亦不足以顯揚國威,徒費力氣,毫無益處。"《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二十四日。榮祿退出後,啟秀從靴子中取出擬好的宣戰詔書的草稿呈給慈禧,慈禧表示很合她的意思,言"好"。然後,慈禧又問諸位大臣的意見如何,大臣"皆主張決裂"。慈禧然後召見了帝國政府各部、滿族貴族等官員。王公有:慶親王、莊親王、肅親王、恭王、醇王、端王等;貝勒有:載濂、載瀅、載瀾等,軍機大臣、六部的滿漢尚書、九卿、內務府大臣、各旗都統也都參加了召見。光緒皇帝走在被召見的官員隊伍的最前面,他"面色蒼白,入坐之時,戰慄不已"。面對大清帝國所有軍政官員和滿族貴族,慈禧開始解釋國家為什麼要與洋人宣佈開戰,其中心意思是,洋人欺辱帝國已到了朝廷不能容忍的地步。皇帝都承認自己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了,洋人們還有什麼道理來乾預?洋人的照會實在是對帝國國家權力的凌辱!今日帝國臣民理當合力同心,奮勉殺敵,以報國家,永杜外人欺侮。康熙皇帝應許洋人自由進入中國傳教,此舉過於仁厚,成為後來帝國憂患的根源。洋人自恃兵力強大而肆無忌憚,前日天津法國領事居然索要大沽炮台,無禮到了至極的地步。帝國數千萬之義和拳民,皆已奮起效衛國家!鹹豐十年,英法聯軍走得太容易了。那時若有一得力之軍,截而殺之,帝國實可轉敗為勝。但至今日,帝國雪恥的時候終於到了!如此朗朗的強硬之音,迴響在勤政殿的殿堂之內,帝國的官員無不肅穆。慈禧問身邊的皇帝:"帝意如何?"光緒皇帝"遲疑良久"才說:"此乃大事,不敢做主,請太后決斷。"軍機大臣趙舒翹上奏:請發上諭,將內地洋人一律殺光,"以免其為外國間諜泄露國內之事"。慈禧說:"明白通知各使,有願今晚離京者,即由榮祿送至天津。"最後,慈禧令:一、準備祭祀太廟;二、將《宣戰詔書》傳給各省。召見結束。至此,中華帝國對各國宣戰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除了口號、決心和對勝利的展望之外,帝國沒有對軍事問題做出任何部署。這一天,北京城內還發生了兩件關於洋人的事:一、清軍在街上抓了個洋人,"以刀向之,洋人口中咭咭呱呱,不知所說何語",帶到莊王府邸之後,立即砍了頭,此頭懸掛在東華門上,可謂真正的"敵首懸於國門"。二、根據端郡王的命令,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的屍體,"戮其屍,懸於東安門",但是,被太常寺卿袁昶把屍體"搶走"了,並且"已經棺殮"。有人大罵袁昶,袁昶說:"吾在總理衙門,親認德使,不忍其暴屍於外。"並且引出中國經典中的一句話:人皆有不忍之心。《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第二天,慈禧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沿途由義和團護送保駕。慈禧對此頗為感動,她對載漪說:"洋人命該絕矣!"感動的心情還未平復,慈禧接到了南方官員張之洞、劉坤一的電報。張之洞在電報中說,"臣等隨時聽候朝命,帶兵北上禦敵。"而劉坤一在電報中卻極力主張圍剿義和團,並且聲稱:"苟禦外侮,則臣當立即帶兵北上;若屠使館孤立之數洋人,則不願以堂堂中國之兵隊做此用也"。同上。正是這一天,榮祿,這個帝國最難以捉摸的官員,給南方各封疆大臣發了一封電報。這是一封口氣和觀點都萬分奇怪的電報,因為榮祿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最堅決的"反戰派"。電報原文同樣出自《景善日記》:尊電敬悉。以一弱國而抵十數強國,危亡立見。兩國相戰,不罪使臣,自古皆然。祖宗創業艱難,一旦為邪臣所惑,輕於一擲可乎?此均不待智者而後知也!上自九重,下至臣庶,均以受外欺凌至於極處。今既出此,義和團竟以天之所使為詞,區區力陳利害,不能挽回一二。因病不能轉動,假內上奏片七次,無以免。力疾出陣,勢尤難挽。至諸王、貝勒、群臣、內侍,皆眾口一詞,諒亦有所聞,不敢贅述也。且兩宮諸邸左右,半系拳會中人,滿漢各營卒中,亦居大半。都中數萬,來去如蝗,萬難收拾。雖兩宮聖明在上,亦難狃眾。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嗣再竭力設法轉圜,以圖萬一之計。始定再總署會晤,亦可稍有轉機,而是日又為虎神營兵將德國使臣擊斃。從此事局又變,種種情形,千回萬轉,至難盡述。慶邸仁和,尚有同心,然亦無濟於事。區區一死不足惜,是為萬世罪人,此心惟天可表。慟慟!本朝深恩厚澤,惟有仰列聖在天之靈耳。時局至此,無可如何,沿江沿海,勢必戒嚴,尚希密為佈置,各盡全力。祿泣電復。《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