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一個俘虜的可怕神情(2)
中國人天生很隨和,即使成為士兵之後,這一天性也不會有多大變化。他們顯得單純而又孩子氣,好像自己並不是被徵召來為國打仗的。一個值勤的衛兵以中國人的方式蹲在地上,一群老百姓聚集在他身邊觸摸他的槍,他向人們介紹步槍的結構,並且暗示,自己的槍並不比原始的長矛高級多少。為士兵配備軍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政府從來就沒有在這件事上傷過神,只是在前胸和後背上分別多一個大而顯眼的"勇"字而已。如果哪個士兵想要掩飾自己的身份,他只需將軍裝反過來穿即可,這樣他就立刻可以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國人。軍裝僅由一件緊身的上衣和一條褲子組成,它們都肥肥大大的,一點兒也不合身。中國人習慣席地而坐,這種姿態很不雅觀,但褲子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做出這樣的姿態來的。每個士兵都把槍扛在肩上,另外每人還配備了一把扇子。扇柄插在背後的衣服下,另一端伸出來,離耳朵很近,這樣在行進中就不會給他帶來不便。如果天熱,他們就把扇子打開蓋在頭上,用辮子將扇子柄纏住。另一件幾乎與扇子同樣重要的東西是竹煙槍。在長距離的行軍中,時不時地吸上幾口旱煙,既可以緩解行軍的勞累,又能抑製飢餓引起的陣痛。第三件重要的東西是雨傘。每個體面一點的士兵都有一把雨傘。如果沒有雨傘,作為軍人的"勇"的品質就會受到質疑,旁觀者也會感到他們沒有盡其所能。注重實際的中國人並不認為一個士兵被雨水淋濕會提高一個軍人的尊嚴。這些士兵是和他們一樣受到嚴格訓練、紀律嚴明的帝國戰士們的後代,也正是由於他們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勇敢戰鬥,中國的疆土才一個省一個省地擴大,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地域最為廣闊的帝國之一。《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英)麥高溫著,朱濤、倪靜譯,時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35~37頁。這就是中華帝**隊和士兵的形象。而由此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帝國的軍人和普通百姓之間的界限是多麼的模糊。帝國的陸軍與外國聯軍的正面衝突,在帝國政府宣戰之前就已經發生,地點是帝國的一所軍校:天津武備學堂。佔領大沽口的聯軍為了解除義和團對天津租界的威脅,突然襲擊了位於租界附近的這所軍校。以培養帝國陸軍基層軍官為主要目的的天津武備學堂是洋務運動的產物,前幾天軍校裡還有學員三千多人,可是,隨著軍校總監蔭昌的逃跑,學員們也紛紛各自逃命。當英軍少校路克和阿姆斯特朗上尉帶領80名英、德士兵襲擊軍校的時候,軍校裡只剩下了90名決心拚死抵抗的學員。大沽炮台陷落的那天下午2時,這90名年輕的初級陸軍軍官對聯軍官兵的襲擊進行了頑強的阻擊,最後的時刻,帝國的陸軍軍官端著刺刀衝上來和聯軍士兵開始肉搏,沒有思想準備的路克少校大驚失色。更嚴重的是,根據聯軍情報官的報告,帝國的一支精銳的陸軍部隊,正處在火速向武備學堂增援的途中,而率領這支帝國精銳陸軍的中國將軍叫做聶士成,這個名字路克少校在多次軍事會議上反覆聽說過,給他印象最深的評價是:一個兇狠好鬥的中國將軍。同樣是在最後的時刻,路克少校終於發現了這所帝**校的弱點:房屋全部是木結構,沒有任何防火措施。於是他命令放火。果然,大火很快蔓延到軍校的每一間房屋,以房屋為阻擊陣地的帝**官突然慌亂起來,而這時,一聲巨響衝天而起,大火引爆炸了軍校裡的一座彈藥庫,劇烈的爆炸一瞬間便把整個軍校夷為一片廢墟,90名帝國青年陸軍軍官全部葬身火海。當聶士成的部隊到達武備學堂的時候,路克已經帶領聯軍官兵撤退了,帝國士兵們看見的是滿地殘缺的同胞屍體。被激怒了的帝國士兵們沒等長官下命令,立即在廢墟上架起大炮,向洋人們盤踞的租界開始了猛烈的炮群射擊。天津租界,一個叫做紫竹林的地方。僅僅還是昨天,帝國陸軍執行的軍務還是保護那塊租界和租界裏的洋人。隨著與聯軍在各處開戰,帝**隊對洋人的仇恨情緒在士兵中蔓延,大沽口炮台的陷落使這種仇恨迅速升溫到不可遏止的地步。嚴格地說,與其說這些帝國青年是士兵,不如說他們依舊是一群地道的青年農民。他們對國家、榮譽和生存的觀念,與他們世代在土地上耕種的先輩們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多少受到了一些軍事知識的灌輸,會使用德國製造的最先進的火炮,也許不會輕易相信義和團的"法術",但他們中間血氣方剛者的額頭上還是纏起了紅布條,表示他們已經是"神拳"中的一分子了,他們以與自己的父老鄉親們身份一致而感到驕傲。更令他們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是,那些昨天還命令和指揮他們圍剿義和團的軍官們,對他們公開地"入團"並沒有表露出任何指責和懲罰的意思。相反,下級軍官們一反常態地邀請士兵們喝酒精含量很高的烈性白酒,軍官們狂喝速醉,士兵們發現醉臥在青草地中的軍官的上衣裡,露出一塊義和團團員們普遍佩帶的乞求神靈保佑的關公"神馬"。帝國聶士成部隊的大炮向天津紫竹林租界的射擊,標誌著天津方向的帝**隊與外國聯軍的正式交戰的開始,也是史稱"天津軍民抗擊八國聯軍"戰鬥的開始。此刻的天津租界,已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兵營。城內聯軍的數量達一萬二千多人,而租界裏由中國教民、外國傳教士和外國洋行商人組成的自衛隊的人數,也在五千以上。和北京城內使館區的命運一樣,這裏從6月起,也連續遭到義和團的攻擊,租界內洋人婦幼有的已經撤離到海面上的軍艦上,但是依舊有一半婦女老幼被圍困在租界之內。隨著義和團切斷了租界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尤其是切斷了租界內的糧食供應之後,租界裏一直瀰漫著地獄般的絕望情緒。各種互相矛盾的消息在租界區裡流傳著。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中國人的風度"上,說即使最後,中國人也不會進攻醫院;有人說後悔來中國,特別是在這個時候,西方的宗教把中國人激怒了。又有軍官說,長官已經下達"邊打邊撤"的命令,順序是英國人打先鋒,後面是俄國人、傷員、居民、輜重和行李,要盡量讓婦女和兒童坐雙座馬車逃亡。德國人願意留在最後,說要"儘力保護醫科學校和外國人公墓"。當各國的領事們真的嚴肅開會,研究"為了防止婦女和兒童落入中國人之手,在最後時刻由各**官動手,殺死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的時候,租界內開始出現了一中怪異的氣氛。聯軍軍官們甚至領到了最後時刻自己負責槍殺的婦女和兒童的名單。所有的洋人們,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無論聯軍登陸了多少,這裏終究是一個名叫中國的國家的土地。此刻,在他們的四周,密集地圍繞著時刻想把他們統統殺死的數不清的中國人,他們怕是在劫難逃了。帝**隊的炮彈落下來了,聯軍握著需要殺死的親人名單的手開始發抖。攻打天津租界的中**民的人數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官兵5500人,宋慶、馬玉昆所屬帝國正規軍少量,義和團5000餘人,還有天津民眾自發組織的民團數萬人。天津總督命令:拿下租界,反攻大沽口,"以雪國恥"。向天津租界進攻的義和團是以張德成為首領的"天下第一團"。全部從獨流鎮乘船到達天津。據說張德成本人"齋戒400天",練就一身刀槍不入之功,已是"不怕刀槍,不使洋槍,持一彎形母子馬刀和一紅纓長矛,面有異相",又有說他"跨高馬,紅披風,身挎骨柄小洋手槍,風馳電掣"--這位首領的原始形象已是很難捉摸了。可以肯定的只有,他是一位在帝國農民中頗有影響的人物,至少在天津眾多的義和團組織中,他風頭最勁。張德成手下的義和團員們,除了和北京的義和團一樣渾身披紅攜帶道符之外,更特殊的是,每個團員身上都攜帶有一個護身香囊,裏面縫有3塊薑、21粒黑豆和21粒紅辣椒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