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還原歷史真相: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選載)》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紀70年代,中日兩國終於恢復了邦交,這一事件對亞洲和平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中日兩國是怎樣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呢?

中日恢復邦交的背景

中日兩國間有長期友好交往的歷史,但是由於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而經歷了很大的曲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日本政府在外交上追隨美國,對中國採取敵視政策,中日關係一直處於不正常狀態,兩國沒有發生過正式的官方接觸。但是,從50年代初,兩國民間貿易就開始進行,文化交往也很頻繁。1965年在中國的15個城市舉行了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活動。

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美國、中國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美國希望通過改善中美關係,對付蘇聯,調整其走進死胡同的亞洲政策,而中國也需要擺脫蘇聯的巨大威脅,改善周邊環境。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遜的訪華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使長期對立的兩個國家實現了歷史性的和解。這種變化也給日本以極大的衝擊,日本在野黨和企業界紛紛要求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面對不斷高漲的邦交正常化的呼聲,新當選的田中角榮首相決定順應時代潮流,改變對中國的敵對政策,實現兩國邦交的正常化。對中國來說,改善與日本的關係,有利於中國及亞洲的安全與穩定,同時也會大大加快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中國政府在這一問題上採取了積極的姿態。

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田中角榮首相訪華,兩國政府簽訂了《中日聯合聲明》,宣佈兩國結束不正常狀態,廢除1952年的「日台和約」,結束了日本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日實現了邦交正常化。關於日本的戰爭賠償,儘管台灣當局在美國的壓力下先期宣佈放棄對日賠償要求,給中國政府對日索賠工作造成不利影響,但中國政府主要從中日兩國的友好和不加重日本人民的經濟負擔的角度考慮,放棄了中國政府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

1978年8月,中日兩國正式簽訂《和平友好條約》;在此基礎上,1998年11月,兩國又共同發表了《聯合宣言》。三個文件所確立的基本原則,成為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的基石。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現,不僅符合中日兩國的根本利益,而且對亞太地區的繁榮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邦交正常化以後,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民間交往日益頻繁,幾萬名中國留學生到日本學習,日本在中國的留學生也不斷增加。在中國的協助下,數千名殘留孤兒順利回到日本。從1979年起,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簡稱ODA),包括日元低息貸款、無償資金贈與和技術合作,幫助中國在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活動,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起了積極作用。大批日本企業到中國直接投資,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對華貿易的增長。而政府開發援助對日本維持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也有重要意義。

中日《聯合聲明》的內容摘要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序言部分)

自本聲明公佈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正文第一條)

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正文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正文第五條)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