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五十一章 會稽王司馬昱
庾翼死後,庾氏勢力土崩瓦解。朝廷不再需要褚裒掛帥,與庾氏勢力搞抗衡,褚太后又想讓父親到身邊來幫自己了,

於是又下詔,徵召褚裒入朝,與何充共同輔政。褚裒堅辭不就,並推薦了會稽王司馬昱,讓他入朝輔政。褚太后便拜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這個一直被傳說,在朝野均負盛名的名士范兒王爺,終於走到台前,正式在東晉政壇領銜主演。

司馬昱是元帝司馬睿幼子,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

司馬昱自幼聰慧,深得司馬睿寵愛,也曾被著名相士郭璞預言:振興晉朝的,一定是這個人。

話是這麼說,在司馬昱的成長軌跡中,似乎晉朝總也輪不到他來振興,先是哥哥做皇帝,哥哥英年早逝後,又輪到侄子,侄子和自己年紀相仿,也是青春美質,滿腔抱負的人,做為宗室,一味潛退,都擔心皇帝猜疑,根本別想插手政治。

司馬昱從小長於皇宮,深諳進退之道,所以隻以讀書、清談自娛,因為有錢,有身份,是貴族中的貴族,那些風流名士們無不以結交司馬昱為榮,他則美滋滋地做著沙龍男主人,其座上客,有當世玄宗劉惔、王蒙、殷浩等,包括桓溫,也曾是他座上客,當然,那時的桓溫湊在這些名士堆裡,基本搭不上話。司馬昱以王爺之尊,勤學苦練,經常提前做功課,即使這樣,一旦辯論起來,無論玄學妙理,還是遣詞造句,還是被劉惔、王蒙、殷浩等人面上恭敬,腹中鄙薄。

司馬昱座中佳客,首推劉惔,有一次,司馬昱又在家裡設論壇,殷浩、孫安國、王蒙、謝安等都在座,殷浩和孫安國討論《易象妙於見形》一文,孫安國那天意風豪邁,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殷浩諸人明明覺得哪裡不對,可是就是說不出到底哪裡不對,一座竟為孫安國所屈。司馬昱感嘆道:「要是真長來了,肯定能製住你。」於是命人去請劉惔。

提到劉惔,孫安國就有幾分怯意,見了劉惔本人,氣焰又矮幾分,劉惔請他先說自己的理論,孫安國遂又說了一遍,自己都覺得沒有剛才說得好。劉惔幾乎沒有思索,當場剖析入理,侃侃而談,說得孫安國理屈詞窮,隻好投降,一座皆拊掌大笑。

在《世說新語》裡,眾人都有為他人所難,理屈詞窮的時候,唯有劉惔,是真正的江南不敗,口舌場上,從未輸過。是司馬昱座中最得意的清談家。在劉惔眼裡,能和他並駕齊驅的,江左半壁江山,唯有王蒙,堪稱雙璧,至於王羲之、謝安等,此時尚欠火侯,不足為敵,而另一位為當世所推的大名士殷浩,劉惔說他就是個鄉巴佬,也敢學人清言。

包括會稽王司馬昱,有一次桓溫問劉惔:「聽說會稽王清談水平見長,是真的嗎?」

劉惔說:「很有長進,不過還是第二流人物。」

桓溫好奇地問:「第一流人物又是誰呢?」

劉惔答:「正是我輩。」

這個我輩其實是給桓溫一個面子,事實上指的是他和王蒙,桓溫的學問水平,又低司馬昱一個檔次,人家才二流,你桓溫能不能入流都是問題。

不過,雖說嘴上常佔桓溫便宜,真正讓劉惔看重並且頭疼的,正是桓溫。

桓溫混在名士堆裡,靠的不是學問,不是口才,而是霸氣,天生的大丈夫氣概和軍事天賦。桓溫和劉惔是挑擔,兩人關係走得很近,桓溫仰慕劉惔的學識,劉惔看重桓溫的雄才大略,兩人每閑談,桓溫常會覺得氣概不由低了下去,又低了下去,他就跳起來,騎馬狂奔幾圈,頓覺豪氣填胸,再到劉惔面前,又是一個大丈夫。

司馬昱和劉惔、桓溫關係都很好,他仰慕劉惔的學問辯才,而對桓溫的生猛豪橫,也是由衷地欣賞又忌憚,那是他嚮往而又學不來的霸氣果斷。

司馬昱本來安心做個富貴王爺,可是世事流轉,現在國政半委於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