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十六章 多虧了郗鑒
只是,庾亮再強大,他畢竟在地方,朝裡自有王導,他插不上手。而王導雖主持朝政,地方實權卻半歸庾亮,他指揮不動,兩人暗中較著勁,一時誰也找不到突破口。

庾亮想啊想啊,終於想到了一個人——郗鑒。

郗鑒,字道徽,中興名臣,郗鑒以流民帥起家,後在蘇峻之亂中,立大功,和溫嶠、陶侃齊名,駐兵京口,京口在東晉的軍事地位十分特殊,既是建康門戶,又威攝三吳,所以郗鑒的話,在東晉那是很有份量的。

這日,郗鑒午睡醒來,僕人報:「外面來了個人,說是庾刺史派來的,要見您。」

「庾元規派來的?——讓他進來。」

一個約30歲左右的精瘦男子走了進來,拜見郗鑒,郗鑒賜座。

「不知你家主人有何賜教?」郗鑒問。

「賜教何以敢當!我家主人說,現在石趙新敗,國內空虛,他想駐兵邾城,伺機北伐,希望郗將軍能助一臂之力。」

「怎麼助?還請明示。」

「我家主人上表時,希望將軍附議。」

「就算我同意,若是太傅不同意呢?」

來人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交給郗鑒。

郗鑒看信:「主上自八九歲以及成人,入則在宮人之手,出則唯武官小人,讀書無從受音句,顧問未嘗遇君子……主之少也,不登進賢哲以輔導聖躬既盛,宜復子明辟,不稽首歸政。甫居師傅之尊,成人之主,方受師臣之悖……」

信的大意是說,君主已當盛年,應當還政於王,可是王導卻仍以太傅自居,凡事自專,您和我都身負先帝重託,應同心協力,除掉這樣的大奸,還政於王。

郗鑒讀一句驚一句,但心內翻似海,表面卻平靜如常說:「請轉告你家主人,晉室衰微,強敵環伺,現在這個安定團結的局面來之不易,我等身為股肱重臣,正當齊心協力,輔佐幼主,抵禦外敵,收復山河,豈可自殺自亂,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多,不夠深重嗎?我郗鑒寧死不敢做這種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列祖列宗的事。」

「可是……」

「送客——」

說完,他站起來,神情冷峻,來人無趣,訕訕而退。

來人走後,郗愔(郗鑒的長子)進來,見父親一臉怒意,遂不敢多話,在旁侍立。

郗鑒示意兒子坐下,說了剛才的事。

「這個庾亮,智小謀大,才高識寡,凈出些餿主意,父親打算怎麼辦?」郗愔問。

「我能怎麼辦,當然不幹,但是這事也不能張揚出去,王導要知道這事,兩人矛盾更深。你這就回建康去,及時打探那邊的消息。」

郗愔領父命,回到建康,他去拜訪過王導幾次,但他記得父親的話,並未提這事。

他不提,可是有人提了,這個人就是陶侃的兒子陶稱。陶侃和王導因為郭默一事,一度關係很差,但是王導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大度,另一個優點就是喜歡錶揚、任用名門之後,如對謝尚、謝安、王允之、庾冰、何充等人,他都不吝珠玉,讚賞有加,將謝尚比做王戎,常叫他「小安豐」。還曾收羅謝尚、庾冰在他身邊工作。王導對陶稱怎樣,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以王導的為人來看,他對陶稱應該也不錯,所以陶稱願意幫他。或者,就是陶稱繼承了父親對王導的不滿,故意在庾王之間製造摩擦。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在庾亮手下做事的陶稱,得知庾亮想廢掉王導一事後,寫密信給王導,讓王導多個心眼。王導給陶稱回信說:「庾公是皇帝的舅父,你要好好服事他。」

王導在東晉政壇幾十年,大風大浪見多了,特別知道凡事要沉住氣,敵人沒來,先自亂了陣腳,是最愚蠢的事。除非庾亮明刀明槍和他乾,否則他不能和庾亮公開鬧翻,你庾亮不是說我是和事佬嗎?我就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宰相肚裏能撐船,你對我玩陰的,我依然待你如初見。

除了陶稱,有不少人聞到了火藥氣,勸王導要有戒心,王導表白說:「我與元規(庾亮的字)休戚與共,決計沒有這種事情,假使真有其事,元規若來,我便解職歸私第,沒有什麼可怕!」也就是說,只要江山無恙,我王導做回一介布衣,也可以,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就再沒人拿庾王之爭說事了,王導和庾亮繼續維持著表面的和諧。

不過,話是這麼說,王導畢竟是凡人,會有化解不了的怨恨,庾亮咄咄逼人,他能不氣嗎,有一次,大概當時沒有外人,他終於說了真心話,那天,西風颳起,王導以扇掩面,自言自語:「別讓元規的灰塵又來汙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