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靠命》第3章 朝議
馬超見消息已泄,索性扯起大旗,那馬氏數代久鎮雍涼,馬超又深得羌人之心,此刻得劉備封為雍涼總督。羌氐二族苦臧霸久矣,是以一時間,歸附者雲集敦煌,兵力猛漲至五萬。

李恢見此,遂建議發兵,又得了酒泉。

郭淮聽得馬超勢大,恐張掖費曜有失,急調其回兵武威,趕忙修就告急本章,八百裡加急報往許昌。

馬超聽聞張掖曹軍撤兵,又帶兵連夜襲佔了去。自此在三郡秣馬厲兵,隻待大戰。

成都漢中王府邸。玄德聽聞馬超在雍涼進展順利,心內甚慰。遂按以前部署,授黃忠為房陵太守,頂替孟達。授張懷義為上庸太守,替換劉豐,各領本部人馬即刻赴任。下令荊州孔明,伺機合東三郡之兵佯攻樊城。

又命馬良持國書,趕赴江東。留世子劉禪監國,劉巴、黃權輔之。張飛、法正屯兵巴西。王駕親征,統兵十萬,對外詭稱五萬,兵發漢中。

臨行,張懷義尤覺不妥,於是進宮,與玄德深談許久,討得一詔及印綬等物,出宮後直奔馬良府邸。

馬季常正收拾行裝,忽見石頭登門,知有要事,遂到了密室。

張石頭寥寥數語,又遞與詔書等物。馬良見石頭莊重,不禁心生寒意,緊抓其袖道:「石頭賢弟,難道東三郡戰事真會如此兇險?」

石頭默然點頭,許久才道:「歷來求人不如靠己,那曹操狡詐異常,座下又有賈詡、司馬懿、陳群等智謀之士,其心難測。孫權又是見利忘義之人,若兩年後,東三郡、荊州戰事不利,恐怕就要行這步險棋了。」

「只是恐怕那。。。」馬良尚未出口,張石頭已掩其口,「此是吾三郡數萬之眾最後希望,還是謹慎些好。沙織吾已留在府中,大哥此後由她護衛,自是萬無一失。」

「這東三郡戰事慘烈,還是賢弟。。。」馬良紅著眼睛辭道。

「大哥儘管放心,前日紫虛上人已有明示,終究是有驚無險。此次大戰一過,漢室復興有望矣!」

「賢弟定要保重,此次單獨領兵,刀槍無眼,切勿逞一時之勇。汝營中武將頗多,卻無參軍,那孟達與汝交好,又是智謀之士,不如。。。」

「全聽大哥吩咐!」

二人話別時,猶豫再三,石頭又從袖中掏出一書,言道:「若曹軍壓境,萬般無奈之時,可令沙織持此書去往。。。」

馬良見信上名字,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言道:「如此雖可解危,但主公日後怪罪下來,如何是好?」

「若此支兵馬也需調動,吾方已到山窮水盡之地,也無所謂可與不可了!」

馬良無奈嘆曰:「國運之戰哪!」

正所謂軍情如火。不日,黃忠、張懷義便率軍開拔。

許昌,魏王府。司馬懿得了郭淮之書,驚出一身冷汗。趕忙稟告魏王知道,又於次日招文武議論。

眾人聞得,馬超殺回雍涼,已得三郡,均是驚慌。

陳群首先出班道:「馬超素得羌氐之心,若容其做大,不出數年,雍涼必失。當速發大軍討之,以絕後患。」

一旁蔣濟附和道:「長文所言極是,那郭淮如今缺兵少將,臧霸青州兵又已覆亡,若無援兵,恐難支撐啊!」

武將曹真、夏侯惇等人也力主出兵。

曹操聽罷沉吟半晌無言,司馬懿出班道:「馬超入涼,必為劉備所遣,如今雍涼大亂,蜀中、荊州定會隨風行動,不如靜待數日後,得了消息再做應對為好。」

「只是如今軍情緊急,若耽擱時日,怕是城池不保!」曹真擔憂道。

「那雍涼二州屢遭戰火,城池殘破,得之易,守之難。可即刻下令與郭淮,令其死守一月,儘力與馬超周旋,逾期失地無罪,到時我大軍一到,自可輕易克複。」司馬懿奏道。

曹操聞聽,也是點頭,言道:「即刻下詔與郭淮,令其堅守。著曹真、夏侯惇、陳群準備出兵事宜,司馬仲達詳探劉備動向,有事立即來報。隨即散了朝會。

回至宮中,曹孟德不覺心中煩悶,頭痛欲裂,稍息片刻,又招賈詡來見。

賈文和在家修養,聽得雍涼有事,便起身更衣,不久應召而來。

君臣述禮以畢,安坐之後。曹操詢賈詡之策,賈文和笑曰:「大耳乘吾軍漢中新敗,放馬超入涼,實是妙手,想來必是龐統、孔明籌劃。

馬超初入涼州,勢單力孤,吾方援兵一至,定難成事。若吾所料不錯,劉備必會派大軍屯於漢中,阻我救助。恐怕荊州孔明亦會騷擾樊城,以作策應。」

曹操聽罷沉吟,道:「那江東孫權知戰事又起,不免合肥生事啊!」

「應是如此!」賈詡欠身道。

「不知文和對此次出兵有何看法?」

「雍涼重地,不容有失,援之必矣。但若為劉備所阻,非三十萬大軍難以破之。

樊城有曹仁將軍經營多年,倘有幾萬援軍,支撐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唯有合肥,若為孫權所得,則江東舟船直入淮河,壽春立危。不可不防。「

「文和之言甚合我意!」曹操頓了一頓,又道:「吾意遣一偏師先赴祁山牽製劉備,只等合肥擊潰孫權,再合兵收復雍涼,只是這監軍之職。。。」

賈詡嘆息道:「若蒙魏王不棄,微臣願往。」

曹操哈哈大笑道:「有文和坐鎮,自是萬無一失。」

賈詡猶豫片刻,道:「那龐統、孔明詭計多端,吾此去兵馬不過十萬。若大耳傾川中之兵來攻,合肥戰事又加拖延,怕是難以持久。」

「文和無需多慮,老夫必親征孫權,無需半年,便可勝之。至於樊城,遣將增兵也就是了。」

君臣二人又議多時方止。

賈詡回得府邸,密招妻、子安排身後事。又囑其長子賈璣忠心輔佐曹丕,幼子賈穆多與司馬昭、司馬師來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