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一、績效管理與職場悲劇(3)
績效管理這個詞從西方引進以後,曾經引起了很多國內企業管理層的頂禮膜拜。績效管理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可以增加員工的危機意識和工作的緊迫感,靠數字論成敗,以業績行賞罰,避免了員工的責任推諉現象。但是崇尚績效管理的企業往往並不能得到持續的優良業績,企業管理層往往還要繼續為業績提心弔膽。難道是績效管理模式有什麼問題嗎?某雜誌社社長社長助理小呂,曾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該社社長錢先生髮現,小呂不僅善於選題策劃,而且在廣告營銷方面也頗具特長。李社長乾脆就讓小呂專門從事廣告業務,給他的考核任務與普通的廣告業務員一樣,底薪500元(原先是5000元),提成為10%。錢社長的意圖很明顯:降低底薪,增加小呂的生存危機感和工作緊迫感。錢社長的高壓政策果然成功了,小呂經過半年時間的艱苦努力,終於贏得了很多的客戶。但就在錢社長暗自高興的時候,小呂卻辭職了,而且還成立了自己的公關公司,當然也帶走了他的客戶。小呂的話說得很明白:如果一個雜誌社的編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那麼他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個公司的老闆。錢社長終於明白了:績效管理也許能夠發現一些庸人,但是濫用績效管理也容易傷害有能力的人。小呂離開後,錢社長元氣大傷,不得不親自充當業務員,身體累得夠嗆,經常要掛著吊針上班。很多白手起家的公司老闆,都有強烈的業績意識,但也因此對手下人定下過於嚴厲的業績指標。希望製造員工的生存危機感,以提高員工的工作動力。但是,這實際上是很不「養生」的管理行為。員工一旦在只有高壓沒有親情的環境下工作,就很難不抱有日後翅膀長硬後堅決離開的想法。這也就是很多家族企業老闆的悲哀。大企業同樣缺乏凝聚力。儘管很多企業將團隊訓練引入內部課堂,但團隊精神卻很難落實,原因是在績效指標任務下,企業內部的資源爭奪現象很激烈,每個員工都把自私的一面暴露無遺。很多優秀員工在公司外面兼職,很多部門經理在外面開有自己的公司。據說國內某手機生產企業裡,幾乎每個部門經理都有自己的公司,每個經理也都把部門的生意給自己的公司做。對於這些經理的「吃裏爬外」,很多人感到很難理解。經理們則有著自己的盤算:公司的績效管理如此無情,而且自己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了,乾脆利用現有的權利力為自己謀些利益,免得有朝一日自己被人取代時會落得個兩手空空。從眾多的案例可以看出,績效管理並不是萬能的,企業管理者過分迷信績效管理,也很容易走進績效管理的誤區之中。過分迷信績效管理,至少會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績效考核的硬性指標過於無情,容易用一刀切的形式將優秀員工排斥到局外;第二,績效管理「只看業績不問過程」,不利於對問題的發現、歸納、總結,不利於項目的進一步開發、完善;第三,過分依賴績效管理,會使員工處於高度的緊張中,容易造成員工生理和心理的損毀現象;第四,過分依賴績效管理,容易使得老員工形成濃厚的資源佔有慾,給新員工造成很大的工作難度,無法實現公司的現有資源的最佳配置;第五,過分依賴績效管理,使企業失去親和力和凝聚力,員工沒有長久呆下去的願望。企業的團隊戰鬥路無法為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