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中國帝王的私密生涯: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朕要令目極之處均歸大宋(8)
本來,北漢新帝劉繼元拒絕向大宋投降,趙匡胤向已經包圍太原城的李繼勛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後,就一心一意地呆在皇宮中等候著太原城破、劉繼元被殺或被擄的消息了。可是,等來候去,趙匡胤不僅沒有等到什麼勝利的消息,反而等來了大批遼軍攻打宋軍、李繼勛正節節敗退的消息。起初,趙匡胤似乎不敢相信遼人真的發兵來救助北漢。然而,面色凝重的趙普對他言道:「皇上,遼人不僅發兵了,而且來勢洶洶!現在,遼人正以日行百裡的速度追趕李繼勛,皇上應早作定奪啊!」趙匡胤當然知道形勢的危急。李繼勛送回汴梁的消息是:遼人和北漢有大舉南侵之意。若是過去,趙匡胤肯定會與趙普一起商議應對之策。但此番不同,因為趙普從一開始就反對出兵北伐。現在,北伐失利了,他多少有點不好意思找趙普問策。但問題是,不好意思是一回事,速速派兵去抗擊正在追趕李繼勛的遼兵和北漢兵則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趙匡胤就一邊叫趙光義去調集兵馬,一邊令朝臣推薦掛帥出征大將。趙匡胤為何要令朝臣向他推薦?原因是,當時的汴梁一帶,雖有許多宋將,但這些宋將究竟誰可擔任主帥,趙匡胤著實拿不準。他所知道的一些能夠擔當主帥的大將,不是跟在了李繼勛的身邊,就是不在京城附近。俗語雲:千金易得,一將難求。而趙匡胤當時所處的境地是:千將易得,一帥難求。因為形勢危急,時間又緊,趙匡胤只能令群臣向他舉薦帥才。趙光義沒費多少力氣就調集了數萬軍隊。因為趙匡胤早有北伐之心,汴梁一帶集結了很多兵馬。可是,朝臣們推薦了許多執掌帥印的人選,趙匡胤卻都不滿意。萬般無奈之下,趙匡胤便準備派趙光義領兵去抗擊正在南犯的遼軍和北漢軍。就在這當口,趙普和趙光義二人並肩入宮求見皇上。趙普對趙匡胤言道:「臣以為,有一人可解皇上燃眉之急……」趙普不說「可以掛帥出征」之類的話,偏說「可解皇上燃眉之急」,這令趙匡胤聽了委實不大舒服。好在趙匡胤還清醒,知道現在不是什麼舒服或不舒服的時候,所以,他就笑吟吟地問趙普道:「不知愛卿所薦何人啊?」趙普回道:「此人一月前來到京城,數次去往開封府。論武藝,開封府上上下下無人能敵;論謀略,臣等也甘拜下風。臣以為,若讓此人掛帥,定可解皇上之憂!」趙普這回用了一個「憂」字。趙匡胤急忙問道:「此人究竟是誰?竟有如此本領?」趙普緩緩言道:「據臣所知,此人與皇上還有一段舊交情。」「哦?」趙匡胤把目光移到了趙光義的臉上,「此人是朕的故交?」趙光義言道:「他就是董遵誨!一月前,他來到京城,常到開封府走動,希望臣弟能向朝延引薦,但臣弟有些顧慮,一直未向皇上提及。」趙匡胤一時沉默了,他自然不會忘記董遵誨,過去的那段經歷,一起湧上他的心頭,他的雙眉不覺皺了起來。趙普和趙光義見狀,也閉口不吭聲。沉默之後,趙匡胤問趙光義道:「那董遵誨可親口向爾等提起過與朕的那段往事?」趙光義回道:「他不僅親口提及,而且說得十分仔細。在臣弟看來,他早有悔過之心,只是一時不敢晉見皇上。」趙匡胤又問道:「光義,那董遵誨真有如此的本領?」在趙匡胤的印象中,董遵誨實乃尋常之人。趙光義言道:「臣弟的看法,恰如趙普所言,那董遵誨的武功韜略,確有過人之處!」「好吧,」趙匡胤有意無意地瞥了趙普一眼,「就讓那董遵誨去解朕的燃眉之急吧!」聞聽皇上已決定任命董遵誨為宋軍主帥,滿朝文武不禁大為驚詫。不知底細的文武大臣以為,讓一個無甚資歷的人去統帥數萬大軍,實難讓人放心。而知道其中底細的文武大臣就更加不放心了:董遵誨與皇上有過節,如果他領著數萬宋軍消極抗戰或者乾脆投靠敵人對大宋反戈一擊,那大宋王朝就岌岌可危了。許多朝臣都大著膽子三五成群地去勸說皇上,不要讓董遵誨做宋軍的主帥,更有一些武臣向趙匡胤表示:願領兵出征、戰死沙場!趙匡胤對那些武臣們言道:「爾等忠心可嘉!但即便爾等戰死沙場卻不能打退入侵之敵,於我大宋江山社稷又有何益?」趙匡胤又對那些文臣們言道:「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已經決定讓董遵誨掛帥出征,爾等也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了!」於是,趙匡胤不顧群臣的反對,親手將主帥金印交到那董遵誨的手中,還設宴為董遵誨餞行,並讓趙普、趙光義等一乾朝中重臣作陪。餞行席中,趙匡胤脫下身上的真珠盤龍衣送給董遵誨,並深情地言道:「遵誨兄弟,朕雖然尊為天子,但並無奢侈之物。這件盤龍衣,是朕最為珍貴之物,今送予你,隻望能在征途中為兄弟你遮些風沙耳!」董遵誨慌忙伏身於地,一邊磕頭一邊欷歔道:「皇上對微臣的大恩大德,微臣永誌不忘!」趙匡胤微微一笑道:「遵誨兄弟有些見外了!你的父親與朕之皇考乃至交,朕與你本就是好兄弟。既是好兄弟,又有什麼恩德可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