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承志新散文:鮮花的廢墟》兩海之聚(4)
在遙遠的大本營大馬士革,國王舉行了接受凱旋的盛大儀式。「正式的接見,是在壯麗輝煌的伍麥葉清真大寺裡隆重舉行的。西方的幾百名皇親國戚和歐洲的幾千名戰俘,向穆斯林的領袖宣佈臣服。這是歷史上惟有一次的記錄。」這個場面至今被史學家和藝術家反覆描寫,許多東方畫集的封面上,都印著描寫這個儀式的巨型油畫。這回輪到老軍人穆薩品嘗嫉妒的苦果,因為帝國的哈裡發更是妬意衝天。飛鳥盡,良弓藏,老將穆薩同樣地被指責為不服從命令,強加的莫須有罪名撲頭而來。他被剝奪了軍權和財產,被罰烈日曝烤,並有種種凌辱。這位征服非洲和西班牙的統帥後來窮愁潦倒,在暮年淪為了一個乞丐。整整一部故事都令人拍案驚奇,但結尾卻似曾相見。在東方,勝利的喜劇那麼罕見,但是淒慘的悲劇卻發育豐富。往事居然有這麼劇烈起伏的情節。我顧不上額上的雨水,隻想在離開休達前再一次眺望穆薩。可是,大海擋住了直布羅陀,大雨遮蔽了穆薩,兩座山都神秘地拒絕攀登。我隻好像遠眺直布羅陀那樣,在雨幕中凝望穆薩之山。如摩洛哥人的描述,它的側影如一個仰睡的老人,頭部、鼻子、以及胸腹都相當逼真。這位老將一生如一部傳奇,他奠定了八百年安達盧斯的基業,自己卻長睡不醒。從山的曲線觀察,他已無心留連勝利——背著西班牙,目光朝著非洲。這座山嶺顯然比直布羅陀更發人深省。是的,勝利包括文明的勝利盡可以付諸冥冥。還是該像穆薩一樣,背過身去,清淡勝利,在山野裡躺下身來,在貧瘠的土地上,在沒有浮華傾軋的人群中閉上眼睛。怪不得數不清的詩篇都詠嘆說,在命定的一隅安息,才是本質的追求。在歐洲,在西班牙一側,關於陀裡格的故事婦孺皆知,但你可能聽不到穆薩。這是因為少了一種整體感。而在非洲一側,在摩洛哥的沿海地方,海峽連同兩岸是被人們看做一體的。人們不僅同時看見了兩座山,還同時想著陀裡格和穆薩。他們一北一南,被滔滔大海包圍又隔斷,他們各自雄踞於一個大洲的頂端,化作了岩石之峰,各自被山海擁戴。陀裡格山挺拔峻峭,穆薩山沉穩雄渾。陀裡格山奪人眼目,穆薩山潛入蒼茫。他們隔著大海峽,相離相望,不求聚首,如一對嚴父虎子。海峽兩側,矗立的島影都在引誘,使我想入非非。海再說海。在休達,聽一個能說流利阿拉伯語的西班牙朋友說,當年,統帥穆薩有一個心思——區區武功並不是他的本意,來到這裏,他是想尋找《古蘭經》記載的「兩海交匯之地」。這個朋友原是一個六十年代左派青年,在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以後,他選擇了做一個穆斯林的生存方式,而且選擇了美麗的小城休達居住。也許是我們對海峽的興趣,引誘得他動了感情。你眼前的不僅僅是一道海峽。要知道,它非同小可,它含有神聖的意味。它是兩海之聚啊,對對,我知道在第幾章。你不用急,我很快就把《古蘭經》的原文為你找出來。兩海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兩海相匯,那個相匯的地點就在這兒。每天推開窗戶看見直布羅陀,我都感到激動。你以為穆薩只是一個武夫嗎?不,他要實現一個理想!……住在這裏以後,我常常感到,自己距離理想近了。因為我每天都在想,世界就是在這裏連接和隔斷的,那麼我該做些什麼呢?……他指著近在眼前的直布羅陀。你看,穆薩最後找到了這裏。他的言行可惜沒有記載下來。走到這兒那一天,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兩海之聚。這是穆薩心靈深處的願望,這件事對他來說,比佔領西班牙重大得多!雨下大了。但是海面上光影撩亂。從黑雲裂隙射出的一縷陽光,把遠遠的直布羅陀照得稜角明亮。你看,難道你不覺得那座山很奇怪麽?那片劈海石,怎麼別處沒有這麼奇怪的石頭山?從羅馬人到阿拉伯人,誰來到這裏,都覺得這裏的地理太神秘。它早超越了地理。它是不可思議的!哈哈,怎麼會不神秘呢,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座島,更不是一座山。它是造物主特意特造的,為兩海相匯的地點,特別降示的標誌!……我聽得入了迷。這樣的思路,強烈地感染了我。海峽只不過是一道衣帶水,海峽不可能成為阻礙。這個朋友說得對,若它只有一點地理的重要性,它的意義就太單薄了。——不過該補充一句:在海峽西口的丹吉爾,人們的地理觀點和休達有些差別。依據丹吉爾人的解釋,《古蘭經》所講的兩海交匯處,應該在丹吉爾西山上、大西洋與海峽交匯的一個岩洞裏。那個岩洞是旅遊名勝,但是導遊書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說明。我想和人交談,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談話夥伴。遊人在岩洞裏都默默尋覓,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都在思索關於兩海之聚的題目。那個岩洞周圍的山崗上參差生著松樹,山洞古老得可以上搠羅馬時代。在那個山洞裏,大西洋和地中海相擊相撞,海水半黃半綠。從海面上,透過雨霧,用望遠鏡看去,那座巨岩矗立海上,海峽被一斬為二。這裏是海峽的最窄處,只有十幾公裡寬。峽東指著深沉的地中海,峽西漸漸變寬,通向浩淼的大西洋。鏡頭裏岩山的最前面有一個台階,上面隱約可見一座白色建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