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398章 楊嗣昌的主張
「好大的膽子,居然想造火炮?」崇禎皇帝面色一變,頓時烏雲壓頂了。火炮是戰略器材,非國家製造,任何人都是不能製造的,李信居然敢製造,這是明目張膽的想來造反了,崇禎皇帝肯定是生氣了。

溫體仁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這個崇禎皇帝前腳剛剛與李信和好,認可了他割據草原的現狀,後面就開始追查他私自鑄造大炮的事情了,既然李信要專門對付建奴,鑄造大炮也就成了很自然地事情了。

「皇上,征北侯要對付建奴,臣聽說最近建奴也已經開始鑄造大炮了,征北侯若是不鑄造大炮,恐怕不是建奴的對手。」溫體仁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朝廷可以鑄造大炮,然後調到李信那裏就是了。」崇禎皇帝不屑的說道。

眾人聽了頓時不再說話了,崇禎皇帝連這個話都說出來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一門大炮多少錢,恐怕崇禎皇帝沒有算清楚過。李信這個傢夥要鑄造多少門大炮,崇禎也不知道,如此耗費大量的錢財,還要送給李信,簡直就是荒唐。

侯恂面色輕輕一變,趕緊上前說道:「皇上,幫助征北軍鑄造大炮,恐怕朝廷的銀子不夠了,就是朝廷好像為各路大軍鑄造大炮,根本沒有那個余錢為征北軍鑄造大炮。更何況,征北軍的各種軍用器械都不是從朝廷調撥的,都是自己私下鑄造的,還請皇上明察。」

侯恂的話很簡單,要鑄造大炮可以,但是卻沒有錢,皇上,你不讓他私下鑄造大炮,難道你給錢來鑄造嗎?

就這一句話,就讓崇禎皇帝只能無奈的認清了事實,那就是沒錢,朝廷中沒錢,可是李信有錢,所以他能這麼乾。

「皇上,微臣倒是有一些辦法或許可用。」楊嗣昌眼珠轉動,忽然拱手說道。

他的話頓時在大殿中颳起了一陣狂風,眾人用驚訝的眼神望著楊嗣昌,這可是在談錢的事情,而且不是一個小數目,而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溫體仁等人每時每刻幾乎都是在為朝廷銀錢的事情而奔波。侯恂這傢夥幾乎成了一個守財奴了。眼下好了,居然還有人說自己能夠為朝廷賺錢,如何不令人驚訝,這賺錢無非是開源節流四個字而已,溫體仁等人已經將這四個字運用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了,就算是崇禎皇帝也不斷的削減著自己的開銷。這是何等的拮據的皇帝,這下好了,楊嗣昌居然說有本事可以解決此事。

「卿有何良策,快快道來。」崇禎皇帝雙眼一亮,對楊嗣昌說道。這個老臣之子,已經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皇上,臣下以為當下籌餉有四種辦法,第一當然是『因糧』了。如果是陳糧食,就需要折算一下,大約以六摺合適,一石摺合銀子八錢。第二就是『溢地』。如果原來在統計的土地田畝數量上重新測量,有多出來的按照實際地畝增加稅賦。第三就是事例。富裕的木那種,捐出來的銀子,可以做監生。最後就是驛遞。國家前一段裁撤的郵驛人員,節省下來的銀子可以做軍餉。」

「哈哈,你最後一招可是算計到朕的頭上來了。」

楊嗣昌聽了之後面色一慌,急忙道:「臣覺得,國家都是皇上的,既然是為了皇上辦事,用一下您的銀子,也是應該的。」

崇禎皇帝聽了之後很高興,對溫體仁等人說道:「說說,你們認為楊嗣昌的意思如何?能不能籌措到銀子。」

溫體仁等人聽了之後,想了想,不得不承認楊嗣昌想的辦法能行,當下各個用嫉妒的眼神望著楊嗣昌,只有溫體仁雙目幽光四射,臉上卻露出笑容來,拱手說道:「臣等無能,愧對皇上信任了。楊大人年輕俊朗,這腦袋瓜子靈活,臣等自愧不如。」

「嗯!朕也認為這個辦法不錯,思路開闊。比如這個『因糧』和擴增土地的想法,就很得體。」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用讚賞的眼神望著楊嗣昌,這個時候他更加的信任楊嗣昌了,當下感嘆道:「楊愛卿有如此能力,朕應該早早的提拔你才是啊!」

楊嗣昌趕緊說道:「皇上對臣其實早就恩澤多時了,皇上提拔臣子也從來就沒有遲早這麼一說的。」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那溫體仁等人則暗罵楊嗣昌滑頭,為了巴結崇禎皇帝,什麼話都能說的出口,眾人眼中忌憚之色也就更重了。朝廷也就這麼大,每個位子上都已經有人了,再加上一個有聖眷在身的楊嗣昌,這讓溫體仁這些老臣們該如何是好。

崇禎皇帝這個時候解決了錢糧問題,心情也格外的好了起來,尤其是對自己的寵臣楊嗣昌,當下說道:「你有什麼困難可以說一說,難得今日這麼多重臣都在這裏,平日裏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溫體仁等人聽了更是嫉妒了,連皇上都關心起楊嗣昌的私事了。這可不是一般的聖眷啊!

楊嗣昌並沒有因寵而驕,搖搖頭說道:「臣哪裏敢談什麼困難,唯有精心侍奉皇上,為大明江山社稷日夜操心才是,奮力報效朝廷才是正理,就那臣來說吧!罪臣的父親曾經給朝廷造成那麼大的損失,可是皇上依舊以寬闊的胸懷提拔臣,這是什麼,這就是信任,這就是對臣的最高獎賞,臣還有什麼理由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呢!」

「好,好,難得你有這份心思,朕心中很高興。」崇禎皇帝想了想,說道:「你也是名門之後,你的父親也是久經沙場的人物,朕今日看你練兵也是有模有樣的,雖然敗在征北軍之手,也沒有可以驚訝的,征北軍乃是天下強兵,敗在他手上,並不是一種罪過。」

「皇上聖明。」溫體仁笑呵呵的說道:「今日兩隻大軍大戰,實際上,兩隻軍隊初次合作,難免有些不適應的地方,征北軍乃是虎狼之師,一下子就能看清楚裏面的情況,所以才會輕鬆擊敗楊大人,想必只要日後訓練久了,兩隻大軍融合起來就更快一點。對付征北軍也是不在話下了。」眾人聽了連連點頭,只有楊嗣昌面色變了變。

這個溫體仁還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句話粗略一聽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仔細一想,裏面的問題就有很多了,這是直接指出他楊嗣昌也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真正的指揮作戰他還是嫩了許多。他老子雖然是犯了錯誤,可是也只是戰略上的錯誤,但是在每一次剿滅叛逆上是沒有錯誤的。

「嗯,既然你精通練兵,朕原本是讓你做一個兵部侍郎的,但是你今天又出了一個主意,朕很高興。」崇禎皇帝有些遲疑道。

「皇上,臣本是罪臣之子,皇上讓臣有今日的地位,臣已經感恩戴德了,不敢再有奢望,臣只希望繼承父親的志向,幫助皇上剿滅叛逆。」楊嗣昌想了想,最終決定還是不想留在京師裡,溫體仁可是一個小人,自己如此受寵,若是再留在京師裡,還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楊嗣昌是一個聰明人,決定還是先避開的好。

「好,好,難得你有如此志向。」崇禎皇帝很高興,嘆息道:「可惜啊!滿朝文武都是如你這般就好了,那些叛逆早就剿滅乾淨了,也不會有如今的彼此起伏了。」

「皇上,臣懇請皇上下定決心,大力征剿。軍隊的人數越多越好。」

「這句話倒是不錯,朕也是這麼想的。」崇禎頓時來興趣了,指著楊嗣昌說道:「你且說說,還有什麼好的計策不成?」

「這個臣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察朝廷各地的軍隊數量,挑選精兵,加以整訓,訓練出精兵來,然後再行剿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獨有精銳軍隊,才能一舉蕩平匪患。」楊嗣昌想了想說道:「臣想去宣府練兵,精選精銳兵馬,待一年之後,必定可以訓練出一隻精銳軍隊來,幫助皇上剿滅匪患。」

「練兵?」崇禎皇帝點了點頭,說道:「楊愛卿說的有道理,這兵還是要練的,更是需要有實戰經驗。宣府,宣府這個地方可是沒有實戰的地方啊!」崇禎皇帝遲疑了一陣,宣府這個地方關係重大,那裏距離李信並沒有多少路,但是宣府的兵馬儘是精銳這點他是知道的。

「皇上,臣以為可以去宣府。」溫體仁眼珠轉動,忽然說道:「宣府兵馬已經多年沒有調動過了,雖然都說宣府是精兵,可是常年未曾征戰過的軍隊,算不得精兵,自從征北侯坐鎮草原之後,宣府也就成了中原的城池了,算不得邊關,十幾萬將士聚集宣府,卻無所事事,這對宣府的精兵是沒有好處的,臣以為楊大人去宣府,正好可以殺殺宣府的歪風邪氣。想必依照楊大人的本領,一年時間,足以讓他訓練出一隻精兵來的。」

「皇上,臣等附議。」侯恂、王應熊等人紛紛出言說道。

「既然如此,楊愛卿以兵部侍郎銜去做宣府的巡撫吧!陳新甲先調回京師,另作他用。」崇禎皇帝想了想,方點了點頭說道。

「皇上聖明。」溫體仁等人紛紛拜道。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又叮囑了楊嗣昌一番話後,才讓眾人跪安。

「還是首輔大人高明啊!」乾清宮外的廣場上,溫體仁等人望著楊嗣昌離去的身影,王應熊笑呵呵的說道。

「此人睚眥必報,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貨色,今天在李信那裏吃了一個大虧,若不是皇上信任此人,就這一條就足以讓他永世不得翻身了,現在居然還想去宣府,還真以為去宣府練兵啊!」溫體仁不屑的說道:「現在的宣府,那可是李信的地盤,晉商七大世家,還有侯家父子,這些人要麼是李信的下屬,要麼是李信的朋友,他去宣府就是一個跳騷。」

「反正李信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最後鬧僵起來,倒霉的還是他們兩個。」侯恂冷哼哼的說道:「他要是真到宣府練兵我也就認了,看看他出的那些主意,還不是從老百姓身上弄錢?還監生,這些年監生就是被這樣的人給弄壞了的。」侯恂是戶部尚書,本來找錢這樣的事情就歸他負責的,好吧,這個楊嗣昌也在裏面弄了一腳,這是想幹什麼,這簡直就是在打侯恂的臉啊!

「這個李信恐怕知道楊嗣昌去了宣府,他也不高興了。」王應熊笑呵呵的說道。

「早走早好,他這個時候不走,萬一讓楊嗣昌提前到宣府,拿了宣府的兵權。然後一口氣將宣府九邊盡數堵死,學著洪承疇的模樣,李信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呢?」溫體仁笑呵呵的說道:「除非他真要起兵造反,否則的話,他的兵馬只能是困在中原,動彈不得。」

「若李信連糧草都沒有的話,那才叫好笑呢!堂堂的征北侯居然就這樣被困死在中原了,關外十幾萬精銳一起猛攻九邊,朝廷大員居然就這樣逼死了一個有功之臣,傳揚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王應熊忽然笑呵呵的說道。

「哈哈,若真是那樣,是功還是過,都已經不是你我說的算了,而是天下人說的算,李信就算再怎麼囂張,可是畢竟是朝廷的征北侯,關外的建奴還需要他來收拾呢!有的是恃寵而驕,公報私仇,這樣的人,豈能為朝廷大員,為皇上的臣子?」溫體仁冷哼哼的說道:「侯大人,你說呢?」

「雖然他的辦法能給朝廷帶來不少的銀子,可是我看,嘿嘿,最後吃苦的還是老百姓,若是這樣的人進入朝廷中樞,就算征北侯他們再怎麼厲害,朝廷的兵馬再多,恐怕也是被那些叛軍給拖死,因為滿天下的叛軍只會是越來越多,想剿滅都是不可能的。」侯恂冷哼哼的說道。

與溫體仁等人不同,侯恂自然知道這裏面所有的『因糧』也好,或者是裁撤驛卒也好,所針對的都是一些底層百姓。所謂的納捐,那才能得到多少。裁撤驛卒以前也是乾過,第一個猜測的就是諸如李自成這樣的人,這樣的人也在社會上都是沒有地位的人,但是孔武有力,以前好歹還能弄點吃的,朝廷一旦裁撤驛卒,這些人又將如何安排的呢?無疑,無論是崇禎也好,或者是楊嗣昌也好,都沒有做好這個準備,或許侯恂雖然是這麼說的,他也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楊嗣昌所提供的策略看上去很完美,可是實際上,只是片面的從老百姓中去拿,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現在的大明朝中的實際問題。朝廷或許在這方面得到了不少的銀子,可是同樣的,又有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然後為叛軍所裹挾,叛軍的人數又將繼續增加。楊嗣昌的策略就如同往開水裏加水,短時間內或許有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倒霉的還是自己。

「不知道李信現在知道楊嗣昌為宣府知府後,將會有什麼樣的舉措。」溫體仁忽然笑呵呵的說道。

「還能怎樣,還不是趕緊回去,免得楊嗣昌在宣府搗亂,最後倒霉的只能是自己了。」王應熊聽了之後,聞言一愣,最後啞然失笑道。

城外,李信大軍終於籌集了足夠的糧草,正準備領軍回草原。大帳之中,李信也是身著盔甲,石元直等人等候在一旁。

「主公,帳外有人自稱曹三喜有要事求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外面有親兵大聲說道。李信和石元直相互望了一眼,暗自吃驚,李信的大軍準備晚上離開京師,免得崇禎等人又出什麼麽蛾子,曹三喜作為京師的密探的負責人,這個時候前來就見,必定是有要緊事。

「趕快讓他進來。」李信趕緊吩咐道。

半響之後,就見曹三喜神情有些惶急,走了進來,朝李信行禮道:「主公,軍師,屬下剛剛在溫府聽到一個消息,說楊嗣昌被封為宣府知府,領兵部侍郎銜了。屬下不敢怠慢,趕緊前來稟報主公。」

「楊嗣昌以兵部侍郎領宣府知府?」李信聽了之後面色一變,微微有些緊張。

「曹三喜,這個消息是你自己查來的,還是溫體仁告訴你的。」與李信不同的是,石元直想的更多,曹三喜傳來的消息,無疑是朝廷還沒有下的聖旨,那這裏面就有些奇怪了,曹三喜是如何知道這些消息的,是溫體仁主動透露,或者說是無意中透露的?

「這個?」曹三喜聞言一愣,用不解的眼神望著石元直,他不明白石元直為什麼這麼說。

「主公,若是溫體仁主動透露的話,說明溫體仁並不希望楊嗣昌去宣府,此人或許與楊嗣昌有矛盾,這個時候將這個消息透露給我們,是希望我們替他好生的教訓楊嗣昌一頓。」石元直笑眯眯的說道:「不過,依照屬下看來,屬下倒是認為這種情況很大,畢竟楊嗣昌得了皇帝信賴,對溫體仁也是一個威脅。所以他想教訓楊嗣昌也是有可能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