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
蘇常二州位於太湖平原地區,在明代以前便是天下糧倉。明中期以後,由於「一條鞭法」等經濟措施的實施,貨幣地租取代實物地租,這大大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

許多農民開始種桑養蠶,耕地減少,人口增加,以湖廣為中心的長江中遊地區取代蘇常成為新的糧食基地。

「蘇常熟,天下足」變成「湖廣熟,天下足」,但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並沒有退步,依然保持著「魚米之鄉」的美稱。只不過因為人口密度不斷提高,能夠提供的商品糧越來越少。

順治初年清軍進入江南之後,江南士紳百姓群起反抗,遭到韃子瘋狂屠戮,人口大量減少,這麼一來,糧食又有富餘的了。

糧草問題能夠就地解決,大興軍進江南後的後勤就沒了多少壓力,只要解決了後顧之憂,便可以進兵江南。

至於留守福建的人選,王復臣面對李定國和王拙選擇了退讓,派出他麾下二十二師邵景和部駐守福建。

「王爺,高軍長昨日來信,廣西清兵已經全面肅清,備軍、府治均已步入正軌,只有瓊州杜永和率部逃到了安南,無法繼續追擊。高軍長請求率部回師參與攻打南京之役!」

杜永和原來是李成棟的副將,李成棟又是高傑的部將,高傑私通李自成的夫人邢氏,兩人一起率部降了明軍,高傑被許定國殺死後,李成棟又率部降了清虜。

李成棟投清後,充當了韃子的急先鋒,「揚州十日」有他的身影,「嘉定三屠」更是他親自率部所為,其後擊滅隆武帝朱聿鍵,生擒紹武帝朱聿鐭,可說是喪心病狂、血債累累。

杜永和作為他麾下副將,手上也是沾滿漢人的鮮血,雖然他後來隨李成棟反正歸明,但這並不能洗清他的罪孽!

李成棟已經死於永曆三年,李元利只能徒呼奈何,對杜永和卻是志在必得,但現在他逃到了安南,這卻又是一樁麻煩事。

「且讓他多活兩年!」李元利將杜永和的事情先拋開不理,「高信要想打南京?這麼遠他能來得及?」

廣西到江浙遠達四千多裡,走陸路最少要走兩個多月,走海路倒是要快得多,但他們沒有那麼多船。要是有那麼多海船的話,以高信的性格早就跨海追擊杜永和去了。

不過廣西已平,他留在那兒也沒了意義。其實不光是他,劉體純近十萬大軍在雲南也完全是浪費兵力。

李元利考慮了好一會,這才說道:「讓他到武昌去,能不能趕得上就看他自己了!」

他原本準備進江南之後,再慢慢調集各路兵馬圍攻南京,反正自己不急,急的應該是韃子。

但現在看來,清軍在南京呆的越久,百姓受禍害也就越深,而且還留給韃子大量時間捉拿壯丁整修城池,增加大興軍攻打難度。

時日一長,勢必民力大傷,這些百姓日後都是大興軍治下子民,最終受損失的還是大興軍,必須儘快收復南京,救民於水火之中!

「令!西路行軍大總管劉體純改徵北大將軍,統塔天寶部、吳子正部急入漢中,轄漢中閩石部,取陝西、寧夏、固原、山西,兵臨燕京!」

「向松部入湖廣進武昌候命!」

「馬騰雲部、劉永昌部出九江,明年三月之前必須拿下太平府(今安徽馬鞍山市及蕪湖一帶,府治當塗縣)!」

「王拙部、李定國部、王復臣部,兵分三路,三日後兵發江浙!」

「陳奇策部、黃梧部隨本王年後出發!」

攻打南京是個大戰役,參與的將士多達十幾萬,各路兵馬如何進兵都是由參謀部早就計劃好的,要不然這麼短的時間內李元利也不可能分配得這麼清楚。

「韃子快完蛋了!」堂內眾人都是喜形於色。大興軍終於開始全面反攻,韃子入關肆虐十多年,終於到了讓他們血債血償的時候了!

隨行兵部吏員筆走龍蛇,不一會寫好幾份命令,蓋上漢王及兵部大印,分頭送出,王拙等人也接好命令,各自回去準備出征事宜。

堂中一下少了大半人,李元利看了看黃梧說道:「老黃,你在這兒地頭人頭都熟,出征之前一定要安撫好將士們,有家眷的登記個名冊上來,各地官府會妥善照應,讓他們不要有後顧之憂。」

「末將代將士們謝過王爺!」黃梧躬身行禮,言語中滿是感激之情。原來在鄭軍中時,鄭森哪會管你這些?

李元利吩咐黃梧去安撫將士,卻也不是故作姿態。只因鄭軍軍法苛嚴,但卻不做任何思想工作,以前在出兵攻打浙江、廣東等地時,都發生過將士思歸、軍心不穩的現象。

後世攻打南京,鄭成功勢在必得,他生怕會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導致功虧一簣,竟然下令把軍中將士的家眷一起帶上。男女老幼一同去南京,不像作戰,倒像是遷移。

「大興軍所有將士在出征時,當地官府都會額外照應他們的家眷,為的便是讓將士們在前方安心作戰,早日驅除韃虜,還我朗朗青天!」

「王爺……」黃梧沒想到大興軍把將士們的家眷都照顧得這麼好,心中頗有感觸,「王爺愛兵如子,末將……願為王爺馬前之卒,赴湯蹈火!」

「韃子覆亡在即,本王與諸位共勉吧!」

「老鎖、老陳、老黃,你們三個年前得辛苦一些,將所有船隻分類統計,該修理的修理,該保養的保養,千萬不能誤了大事。」

「末將明白!」鎖彥龍等三人連忙躬身應道。

「另外,運送後勤輜重的船盡量徵用民船,讓戶部協助辦理,花費多少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錢財身外之物,建功立業才是正理!」

大興軍徵用民船,都是連人一起征的,不但要付餉銀還要付船的租金。李元利怕陳奇策、黃梧兩個從中上下其手,因此才諄諄告誡。

至於鎖彥龍倒是不用擔心,他跟隨李元利多年,對李元利的性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懲治貪腐之輩絕不會手軟,最輕也是逐出大興軍。

眼看大興軍就要得天下,像他這種開國功臣,怎麼會因為一些銀錢壞了自己的前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