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
「殿下,這兩日來修習經義可有所惑?」

用過朝食,傅青主先向李元利詢問。他和李元利同時開始修習《洗髓經》和《易筋經》,但他隨師父修道多年,本身也會一些道家行氣之術,因此學起來比李元利要快了一些。

平日裏李元利有什麼疑惑,都會先問過傅青主,若是傅青主也不甚明了的,才會去問宗衡道長。

「暫時沒有問題,如果有不明之處,我會來請教傅先生的!」李元利現在修習的是《洗髓經》,目前來說進展不錯,已經有了氣感。整日裏隻覺得精力充沛、全身輕鬆,勞宮、百會、印堂、命門、關元、大椎等穴位也有熱脹跳動的感覺。

說不清是天賦還是理解能力,反正他修鍊《洗髓經》的速度,就連宗衡道人也感到驚訝,傅青主也頗為羨慕,他將經文傳給兒子傅眉,到現在才剛入門,氣感更是沒有。

按照宗衡道人的說法,等修鍊《洗髓經》有成之後,才會教導李元利習練《易筋經》。《易筋經》是鍛煉筋膜和骨膜的,屬於「外練筋骨皮」,《洗髓經》是鍛煉內功的,屬於「內練一口氣」,即丹田真氣。兩者一內一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修鍊的次序,卻是由內而外,才會事半功倍。

見李元利沒有什麼要請教的,傅青主也不再耽誤,「那我先回艙去看看傅眉,他到現在都還沒有氣感呢!」

「海軍一號」雖然在這個時代堪稱巨艦,但其實隻相當於二戰時的護衛驅逐艦,艦上只有三四十個艙室,卻要裝載兩三百人,每間艙室都要住六七個人以上。因為傅青主和宗衡道人身份特殊,所以才能各分到一個小艙室,讓他們父子、師徒在航行途中也能夠練功。

李元利也沒有浪費時間,不過他並沒有修習《洗髓經》,而是將精力放到了立國之後改編六部的計劃上。這事想讓劉玄初他們來弄完全不靠譜,只有自己先辛苦點,先搞個綱要出來,過幾天再給他們慢慢講解。

十多艘鐵甲艦和無數風帆戰艦組在的艦隊滿載著大興軍將士一路北上,四日之後抵達天津衛三岔河口碼頭,這裏是海河與南北運河交匯的地方。沿著運河溯流而上便可以直達燕京城外的通州,只是運河水淺,海船不能繼續行駛,到了這裏就得換平底的河船。

三岔河口自金元時期起就是漕糧北運的重要轉運站,明代的時候一年的轉運量高達五六百萬石,韃子佔領燕京後數量有所下降,但三岔河口仍然是最重要的漕運樞紐。

大興軍收復鎮江後截斷了漕運,所有物資都不能向北運轉,按理說這天津衛應該有不少空閑的漕船商船,但在三岔河口的碼頭上並沒有看到幾艘。

李元利派人去四處打聽,卻原來是兩月前韃子來天津衛抓人,有許多人都駕船去了入海口外的島嶼中躲藏去了。

大興軍此次北上的足有五萬將士,就算將大小船隻全部征來也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李元利索性下令全軍將士步行前往燕京。

對於絕大多數大興軍的將士來說,他們寧願走路也不願坐船,那種暈船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特別是高夫人、黃氏等幾名女眷,幾日下來更是連走路都走不穩。

反倒是小十五——李瑾從來沒坐過船,可他卻沒有一絲不適。

大軍在天津衛歇了一整天,直至第三日辰時才拔寨起程。沿運河兩岸一路往西北方向,所經之處村莊集鎮盡皆被焚毀,走了近百裡竟然沒有一處人煙。

第五日午時,李元利終於抵達了通州城東南十五裡處的張家灣漕運碼頭,此地是北運河、涼水河、蕭太后河、玉帶河匯合之處,河岸寬闊,是一處天然良港。

軍情司的人已經收到漢王殿下來燕京的消息,因此早就在此處等待,李元利召見了他們,問清楚了當時的情況,也不由得暗叫了一聲僥倖。

原來韃子臨走之時,確實是下達了燒城的命令,幸虧軍情司在燕京的負責人劉渾在燕京的時間長,平時又捨得花錢交朋結友,因此預先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他找到了負責燒城並且為清軍殿後的護軍營蒙古統領頭上,用一千兩金子換來了燕京城的平安。

漕船到了通州,貨物便要在此卸下,改由陸路運輸。因此過了通州,石板路就變得寬闊起來,將士們懷著即將進入燕京的激動心情,隻一個時辰就到了燕京東便門外。

高信率部先進城內搜索,到得下午方才回來稟報,城內已經空無一人。燕京城自甲申之變起,人口就一直在減少,直至韃子入關,又帶來了大量人口,但現在卻都被韃子裹挾一空,所幸城池、房屋並未有損壞,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過這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李元利收拾了一下心情,準備進城。

此時燕京城的格局,與南京城倒是相差不大,都是由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組成,

宮城即紫禁城,也就是故宮,位於內城中部偏南地區,共設置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宮城周圍有護城河,稱為禦河。皇城在宮城之外,周長十八裡有奇,共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

皇城外又有內城,共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後世康麻子時期設立的九門提督,主要就是負責這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

相比起來,外城的面積更大,前明時分屬宛平、大興二縣管轄,韃子入京之後,卻又派八旗兵於內城各門之內駐防,同時也將靠近各門最繁華的街道劃歸各旗管轄。

但現在,無論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它們都歸了大興軍!

「燕京!」

眾將士歡呼雀躍,心情激蕩!李元利卻勒馬東便門外,抬頭看著那高大雄壯的城牆和城樓,心裏說不清是悲還是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